小灵通是否为固话运营商的“鸡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07日 14:42 IT168.com | ||||
文/路遥 7月北京的移动通信市场有几大看点,其一,是北京移动的伴随随e行业务推广的资费套餐调整,“来电畅听”业务的准单向收费的继续,它整合出的效果就是成为“全面降低移动通信用户使用成本”的标杆;其二,是北京联通的捆绑手机销售的预付费CDMA客户拓展计划,全国100万台的定制手机北京分担的数量将逼近1/3,此举将把竞争逼向进一步的白热化
然而,最耐人寻味的却是小灵通。一方面,它能够煽动这么大的关注,唯一的原因几乎就是它采用的固话的资费水平,其它方面几乎一无可取;另一方面,固话营运商明知它在技术上的落后,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尴尬。最大的尴尬在于,它是一种未来必须抛弃而现在又不得不采用,既采用又不能大肆投入,不大肆投入又不能很好服务用户的技术,它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鸡肋”。对用户而言,当营运商缺乏一种长期的规划和打算的时候,其对用户利益方面的保障几乎无从谈起,也就是缺乏一种长期的信用保证。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固话营运商目前还没有移动通信的营运牌照,而移动通信业务已经成为电信市场的第一业务,它不仅关系到营运商的当期收入,而且也与今后的增长速度紧密关联。要想切入这些业务,固话营运商期待的就是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在没有确定的发放时间表辅助决策的背景下,谁都不愿看到“移动通信”的蛋糕被他人切分,所以,大家只好纷纷举起基于固话网络的号称“资费杀手”的小灵通,准备“砸出一点自己的用户和利益来”,尤其在“电信消费热土”的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 但是,想获得利益又不能大肆地投入。原因主要是,首先小灵通目前所使用的1900MHz~1920MHz之间的频段,是今后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频段,已经划分给中国的TDS-CDMA,信产部早晚会进行清理。目前,局部地区的先期频段清理工作正在进行,要求部分占用了清理范围内频段的小灵通退出该频段。为此,深圳几十万小灵通用户不得不换号、重新入网。而上海占用CDMA频段的小灵通一直不敢对外大规模放号,也是担心这种风险。如果大肆投入,待3G牌照很快下发,小灵通的命运将不可预料,投资收益也将无法确定。 另外一个原因,与固话营运商的发展规划相关,无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还是铁通都有望获得3G移动营运牌照,从而最终成为一个全业务的电信营运企业。试想一下,如果这些企业现在花较大力气发展小灵通,待3G牌照下发时,它们就不得不面临同时发展3G网络和小灵通网络的问题,对建设资金的需求、营运网络的市场定位、用户平滑升级和满意度等等,都将是个不小的难题。如同现在,中国联通不得不花大把的钱去解决自己的两张网问题(它同时拥有GSM网络和CDMA网络)。 也正是这种原因,各固话营运商已经在逐步减少在小灵通项目上的投资规模了,虽然北京小灵通“闹得很厉害”,但北京通信公司未必就敢于大肆地投入作建设,小灵通不得不成为名副其实的“鸡肋”产品。为节省投入,北京通信公司采用的技术手段很可能是基于微蜂窝技术的PHS(它有很多的缺点,让用户在使用时经常掉话、无法接通),而不是需要大投入长周期建设的CDMA WLL。另外的投入策略可能是基本满足需要即可,至于网络覆盖是否能达到无缝的程度都是次要的。因为它的市场动作也正招来各种“意见”和竞争。 譬如,小灵通得以扮演“移动通信杀手”的资费不高的问题。有专家认为,作为固话运营商的“孩子”,小灵通接入固话的成本并没有体现在目前的资费中,这属于变相的垄断经营。他们呼吁,应该将这部分成本计入小灵通话费体系内。无疑,这将提高小灵通的资费水平。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它们也会采取积极的资费策略去巩固和发展市场,其实在很多地区,小灵通已经没有资费上的优势了。小灵通已在步入“末路”,有数据显示,广东省各市区小灵通业务,每一个市刚推出时用户剧增,但接下来用户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对于一个理性消费的电信用户而言,营运商的“鸡肋产品”也肯定是用户的“鸡肋产品”,最好的对付办法就是冷静地思考和“绕道而行”,没有必要去“自讨苦吃”“用自己长期利益换取短时间的不痛快”。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