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16日电(记者潘清)上海在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进程中,实施城市综合
减灾管理,以求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上海灾害事故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原有的致灾隐患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激
化,新的致灾因素不断显现,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天然气的生产和使用、流行性传染病、雷击对智能化
建筑和设施的危害等; 流动性灾害源和隐患不断增加;人为事故在灾害发生起数、灾害损失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念祖今天在此间举行的第五届地方政府应对灾害和紧急事件国际会议上所作的《上海市城市减
灾管理的新构思》演讲表明,上海市将进一步强化政府综合减灾管理和协调能力,加快减灾信息化发展步伐,促进社区减灾基
础建设,提高减灾科技含量。吴念祖说,长期以来上海实行的是纵向的单灾种管理模式,造成了减灾资源重复建设,也降低了
救援的效率和效果。近几年,上海市政府逐步采取了一些综合救灾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制定《上海市城市减灾规划》和《上
海市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总体预案》等。
为了提高政府对综合减灾的管理和协调能力,今年3月上海市政府及民防、公安、消防、信息等各职能部门共同成立
了上海市减灾领导小组。作为上海减灾领域的非常设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减灾专家委员会和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并设有原
有的抗震救灾、核化救援、防汛、防火、道路交通等五个市级抗灾救灾工作非常设领导机构,归并成为领导小组下的灾种协调
管理机构。根据《上海市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总体预案》,上海通过减灾组织、减灾信息和减灾资源的整合,完善灾害应急指挥
、保障和防范三个体系,建立了城市灾害事故综合管理模式。与此同时,上海还通过对全市“测、报、防、抗、救、援”等减
灾资源的统一组织和指挥,达到了统一规划、科学配置、重点建设和合理调用的目的。(完)
(稿件来源:新华网)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