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科技时代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报刊评论 > 新浪科技 > 新闻报道














点击此处体验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上网遨游之乐趣


美斯坦福大学专家谈垄断案中的掠夺性价格与捆绑

http://www.sina.com.cn 2000/06/16 16:08 新浪科技

  不存在掠夺性价格

  司法部以反垄断法起诉微软的经济学理论依据是“掠夺性价格”,这种理论广为大众所接受,却也最缺乏经验的印证。

  所谓“掠夺性价格论”,就是指以无利可图的低价从财务状况上击倒竞争对手,从而使幸存的掠夺者能将价格提高到超出正常竞争下应有水平的做法。微软将其互联网软件无偿赠送给视窗操作系统的用户而不另加价,这就成了“掠夺性价格”理论所攻击的主要目标。

  在谈到反垄断法的发展时,有一种观点认为,被告要为自己抗辩的,不是违规行为的确凿证据,而是对以后的违规行为的臆断。这种理论相当于刑事案件中所谓的“预防性拘留”--无需证据的惩罚。

  显然,只有当幸存的掠夺者能够将价格提高到足以弥补先前的损失时,掠夺性价格才算如愿以偿;有了超额利润,才能证明以前的风险是值得的。这些风险委实不小。

  最显而易见的风险是对手并没有败下阵去,这使原本的掠夺者除了财务赤字外一无所获。然而,即使竞争对手败下阵去,幸存者也未必能高枕无忧。企业虽然破产,工厂还在,管理人员还在。新的竞争者会乘虚而入,取而代之,破产企业的工厂和员工可以为其所用。

  1933年,《华盛顿邮报》破产,不过不是被对手的“掠夺性价格”搞垮的。但是那些工厂和员工以及报纸的名字并没有随之烟消云散。相反,出版商尤金·迈耶以极低的价格将三者尽收囊中,而四年前他出高于现价许多倍的价格,也没能成功收购《邮报》。随着时间的推移,《邮报》现在已成为华盛顿最大的报纸。

  总而言之,竞争对手的破产并不意味着竞争消失。经济学家区分了“竞争环境”(即一系列的经济条件)与“现存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分别,长期以来法院也一直声称要作出类似的区别,但说一套、做一套,其司法判例中几乎看不出两者的区别。法官似乎经常以为,只要你伤害了竞争对手,你便伤害了竞争环境。

  一种理论在情绪上或观念上的威力,并不体现在它能收集多少证据的支持之上,反而恰恰体现在它如何无须借助任何证据之上。

  在40年代,A&P公司零售连锁店的规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该公司于是受到“掠夺性价格”的指控,这是当时一起主要的反垄断案例。为了告倒这个拥有15,000家零售店的公司,联邦政府花了数年时间,投入了大笔的钱财从事调查。尽管如此,结果却举不出一个事例能证明A&P公司将竞争对手挤出商界,从而使售价高于通常的市场水平的指控。

  荒唐的是,政府“胜诉”这一事实却成了A&P公司从事非法竞争的证据,其实政府胜诉恰恰说明了法院的判决受先入之见的影响有多深。

  “掠夺性价格”仅仅是对微软反垄断控告的罪状之一,还有一些指控涉及到合同中排斥竞争者的有关条款。且不论这些指控的是非功过,只要得到证实,完全可以针对那些有争议的条款加以恰当的处罚。但问题在于这并不是司法部的初衷。

  新的反垄断分子和老的一样,他们真正想得到的是一种“强权”,以这种强权来打垮所谓的掠夺者,并按自己的理论、自己的偏见、自己的观念来重组企业。恢复竞争云云不过是表面文章,其背后暗藏着政府欲施展掠夺性权力的祸心。毋容置疑,攫取权力比攫取市场份额危害更甚,一旦得逞,必成痼疾。

  即使作为一种理论,“掠夺性价格”论也已遭到事实的驳斥。美国在线收(AOL)购了网景公司,后者是所谓的非法竞争的牺牲品。既然面对微软的“强权”,大家都束手无策,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出数十亿美元去收购这个厄运难逃的企业呢?

  捆绑有理

  William Baxter --人们不会忘记这个名字,正是这位前反垄断部门的主管,当年肢解了AT&T公司。在一个社交场合上,我问他有多少消费者因此而给他写过感谢信。他哪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告诉我,并没有多少人对他的行为感恩戴德。不过他似乎自信是非功过不在于感谢信的多少。

  每当我打开储藏室,看到那些没用过的电话,就会想起AT&T公司是如何被肢解的。当年,我曾徒劳无功地想在家里装设一套能正常使用的电话系统,如今这些零件只能勾起一段令人心酸的往事。现在每当电话出问题,我与电话制造商联系时,厂方技术员总是以肯定的口吻说,是我家里的线路有问题,或者就是推给地方电话分局。我与电话分局联系,对方就说是我买的电话有问题。

  想当年AT&T公司经营整个电话系统时,从不会发生这种踢皮球的游戏。那时AT&T总揽全局,电话机、线路、一切有关事宜均由它一个公司负责。

  总之,消费者不愿对一个整体的产品--电话服务--分开购买,然后自己再费力组装。生产商应将成套的产品捆绑出售,并对其负责。不幸的是,反垄断的卫道士认为“捆绑”一词极不顺耳,欲置诸死地。过去他们这样来对付AT&T,如今则拿微软开刀。

  由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各个部件可以分开出售,当微软将基本操作系统、互联网浏览器、字处理软件及其它部件捆绑在一起作为视窗95和视窗98出售时,司法部就起了疑心。按照教科书关于市场竞争的理论,有人就会想何不将整个计算机系统分开出售,以利竞争。那样的话,网景、Novell和其它软件制造商就能和微软在一个“公平的游戏场”上进行竞争。微软就会失去将零部件和其操作系统捆绑出售的优势。

  但是,捆绑销售的利弊并不是绝对的。人们购买傻瓜的相机自然会配有镜头。但若买高档的相机如Sinnar和Linhof,就得根据各自的需要自配镜头。厂商这样做是为了迎合专业摄影师的要求。

  大多数人并不想成为电话专家。人们更不愿意硬充内行,自己来装电话。当有人对“成功”肢解AT&T津津乐道之时,却没有统计资料来证明一下,有多少象我这样的倒霉蛋,买了一大堆没用的电话部件,白花了多少时间来安装看似容易的电话系统。

  一个熟练的行家肯定能把低价买来的部件搞成一个电话系统,组装成一台电脑。然而对大多数外行来说,捆绑销售则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当然,比尔·盖茨在进行捆绑销售时,想的是如何为微软谋利,而不会去考虑怎样让网景和Novell获利。

  政府路见不平,拔刀襄助,誓要打压先进,使万事趋于“公平”。我们当中罕见有人拥护“不公”和“特权”的,但我们不得不问,营造理想化的秩序究竟要付出多高的成本?

  以一种模式来硬套现实世界,这样的企图十之八九会付出昂贵的代价。以程序漫长的反垄断案将飞速发展的计算机产业拖入泥沼,对经济而言,其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Thomas Sowell)




 相关链接
评论:微软的几步臭棋(2000/06/16 11:24)
微软反对美国最高法院动议(2000/06/15 18:59)
微软在高价售Win98诉讼案中获胜(2000/06/15 14:54)
微软反对将垄断案直接交付最高法院审理(2000/06/15 13:20)
微软反托拉斯案专题
 新浪推荐
台湾海峡局势
2000高考专题
三联生活周刊网络版
记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真假之争
NBA季后赛
欧洲杯足球赛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
新浪商城,全新改版!
新浪50M免费电子邮箱
上海都市生活
中国ICP与纳斯达克
校园歌手卢庚戌网站
2000年港姐评选专题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