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作者:金错刀 搞笑中90%以上的元素是娱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军攻占太平洋上的一座岛屿。有个山洞里藏着十几名负隅顽抗的日本兵,拒不缴枪,而且拼命朝外射击。僵持之际,一位美国兵试着做出了一个承诺:如果停火缴械,就让他们到好莱坞一游。大出所料的是,这一十分搞笑的口惠,竟把那些日本鬼子打动,全部爬出洞穴,俯首就擒。 这种娱乐的力量令我目瞪口呆,如果说这个搞笑广告只是小概率事件的话,互联网则为搞笑提供了一块肥沃的土壤,搞笑广告首当其冲。 国内搞笑广告的始作俑者当属新浪,广告中,一个肥胖的女人在贴一张寻“狗”启事,却不知小狗就藏在她身后;为了买到便宜货,一对夫妇干脆从晚上就驻扎在商店门口,还担心“万一赶不上明天商场的热卖怎么办?”;一个把宝宝喂得庞大无比而不知所措的妈妈;一个困在荒岛只得用玻璃瓶装磁盘发布求救信息的倒霉蛋……生活中的尴尬被新浪以夸张的方式进行了一番搞笑,而且不失时机地推出解决之道:新浪搜索、新浪商城、育儿天地等。 随后,搜狐推出了它那条颇具搞笑意味的狐狸尾巴,但给人的感觉是太显单薄,笑料单薄,承诺单薄。越来越多的网站把目光转向搞笑,搞笑的确有其神奇的力量,有人称它为“瓦解对手战斗力的音乐”。就连风格严谨的证券类网站,也开始了广告搞笑。以创意大胆著称的美国E trade网站,在推广其“该是使用电子交易的时候了”的主题时,演绎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英俊但不名一文的帅哥,被年老、富有的老婆呵斥着给她按摩肿了的脚趾头,有了E trade在线交易后,年轻人迅速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一切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说实话,E trade的搞笑之作只能算中等水平,但在搞笑之外,它延伸了一种新的“生命”和“意义”,比如:独立的重要性,不过更多的承诺仍在“E trade的重要性”上。 搞笑贩卖的是快乐,快乐真的如此重要? 在日本生活未来学者古田隆彦的“新生活世界模式”里,消费社会趋势的一个主流便是:超越紧张状态。市场经济下的整体高竞争状态,使得人们产生超越日常竞争状态、松懈紧张神经的需求,这种以调剂、平和为目的的需求,取决于人们在游戏界的活动。搞笑作为人们在游戏界中消费活动的重心,一方面使自己处于松懈状态,另一方面使自己得到对紧张状态的补偿。 没有哪个行业比互联网行业更需要去把握“新生活世界模式”的主流了,假如你认为搞笑的快乐只会带来短暂的记忆,而与品牌黏性无关的话,那么你错了。美国教育心理学者韩德森曾以十人为受试者,做了一次“请写出你一生中的100项回忆”的调查。结果发现:“快乐的事”占55%,“不快乐的事”的占33%,“平常的事”占12%。这个数据无疑给那些喜欢搞笑广告的网站以很大鼓舞,互联网的文化氛围也让人们重新估量搞笑的力量。 我们渴求搞笑,却并不善于搞笑。一家IT门户网站曾经剑走偏锋,在广告中启用了一个化妆粗糙、怒目而视的后现代包公,广告词是“反腐败的事找我,IT的事找ccidnet.com”,搞笑搞搞得极为牵强,且不知所云。炎黄在线在声称“让我们一起搞大”时,给人的感觉是走搞笑、性感双重路线的,广告词挺“生猛”,创意却是一个孕妇的侧面素描,想象力苍白的可怜。此类缺乏智慧、限制思维腾挪空间的搞笑,只会流入恶俗。 在网大的“与校园有关的统统网近来”广告中,那张网住两位教师的大网里,以及索易借《精明鼠小弟》之势,推出的那则以猫和老鼠为主角的“你要找的正在找你”广告中,我曾经看到他们精彩而到位的搞笑,但这种风格如彗星一闪而过,然后归于沉寂,他们在形象上的创意断层、不完满性便暴露无遗。 何谓搞笑? 搞笑据说有三十二种模式,曾有一位聪明的人把它简化成十一种,但是,真正具有强劲杀伤力的搞笑广告,只有两种: 1、夸张。“理儿要歪,笑话才来”。人的思维,经常是顺着一种惯性在前进,夸张则是使故事的结局不符合经验法则,甚至与心中预设的期望相差甚远,出乎意料,也就是所谓的“期望落空理论”,从而制造暴笑,直至把品牌永久地烙印在受者的脑子里。 用夸张来吸引注意力,在网站品牌推广上已是屡见不鲜,只有那些独特、出人意料的夸张,才会黏性十足。摩托罗拉的Digital DNA是一个擅长搞笑广告的品牌,曾被它的一个网络广告吸引:一只小狗,锲而不舍地吠叫着冲向前方,虽然有一只手不停地把它往后拉,它跑呀跑,终于真相大白——原来是参与Digital DNA的活动,即可参加抽奖。这种夸张处理令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对广告上“明天,你身边的互联网”的主题印象深刻。 2、比喻。就是将两种原不相干的事件串联起来,让受众产生惊奇的感受,表达一种“隐藏性的真理”。对网络广告而言,不仅要善用比喻,更要隐藏进品牌的主题。 美国从事B2B业务的Serengeti.com网站的搞笑广告简直匪夷所思,一群细尾獴站在洞口向右观望,右边却只有一只细尾獴,令人喷饭的是,这只细尾獴在操作风钻打洞。细尾獴是一种善于打洞的动物,但会打风钻的细尾獴自然更胜一筹。暗喻互联网带来的巨大的商业机会,比喻之巧妙,主题之鲜明,令人叹为观止。 互联网确实是一个不值得苦大仇深、太需要点游戏心态的地方,特别是,对网络广告而言,缺少了“搞笑”,也就缺少了55%让人记住的理由。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