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月份以来,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一次又一次地在考验投资者的信心,3月12日,经历了整整一年的跌势之后,纳指终于在2000点大关失守,当天收在1923。38点,这对于在纳斯达克上市不到一年的几家中国网络公司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3月26日,纳指收在1918。49点,新浪网收1.72美元,网易收1.50美元,搜狐收0.91美元,中华网收2.50美元。
经济专家许小年认为:“纳斯达克本身的泡沫已经太多,大家都意识到泡沫的存在, 意识到网络公司的业绩,没有办法长期地支持这么高的股价,因此就开始抛售网络股。这种抛售一开始,就是一个滚雪球的效应谁也挡不住它,谁也挺不住。”许小平还介绍说:“纳斯达克从去年的3月份,到现在几乎整好是一年。从去年3月份高峰的5000点,一直跌到今天的2000点以下,一直在1800——1900左右徘徊,在这当中,百分之六七十的市价都跌掉了,所以在纳斯达克调整的过程当中,中国的网络公司也跟着受到牵连。”
生不逢时,可以说是中国网络股在纳斯达克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再回顾一下几家中国网络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时间表:中华网的上市时间最早,在1999年7月13日,那时的纳指也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当时的发行价为28美元,最高价曾达78美元,而以后的几只中国网络股就再也没有这么幸运。新浪网、网易、搜狐这几家公司都是在2000年4月以后上市,而此时的纳指已经转为跌势,刚进门的四家中国门户网站还没站稳脚跟,就在大跌势中也一路狂泻,到2000年年底,四只中国网络股已全部位列5美元以下。
虽然纳指的狂跌是影响中国网络股表现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四家网络门户全部沦为垃圾股,这样的结果还是让人难以接受。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吴晓求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国际知名度还不是很高,也就是说在同样的质量、业绩情况下,可能在市场上难以像那些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国家的企业表现得好。”经济专家许小平也持同样观点:“中国的公司,和美国、香港的公司相比,在信息披露上确实跟人家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国外的投资者说他不了解中国公司,有一部分是对的,就是我们的信息披露比起国外的比较规范的公司来说,还有相当的差距。”
专家们普遍认为,国际化程度不高,信息披露不及时等因素是导致海外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缺乏了解的主要原因,这不仅表现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在其他的海外证券市场上也可以略见一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在道琼斯的表现都不及中海油,而了解中海油的人都知道,每一座中国海上石油平台都是与外国公司共同建造的,中海油的国际化程度在上市之前就已经打好。
经历了一年或喜或悲的海外融资的历程之后,尤其是目前的国内证券市场人气正旺,有人开始怀疑我们曾经热衷的海外市场是不是过于遥远,海外市场对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许小年解释说:“从融资者的角度来讲,国外的市场环境比国内的市场苛刻得多,要想在海外圈点钱比在国内圈钱难得多。为什么呢?因为投资者提出了很多很高的要求。而正是投资者提出的这些高要求,有助于我们中国的公司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
有专家指出,网络公司尽管风光不再,但是,从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其生存环境却变得更好了,只要它们能够踏踏实实地以一种产业的心态去发展的话,和网络泡沫大行其道的时候相比,它们将走上真正的康庄大道。那时,掌握自己命运的不再是外界资本,而是自己的业绩。(万剑英)(CCTV《经济半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