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从网络上知道谢文遣散了宽信公司的职员--原中公网跟随他一起“出走”的二十几名员工,第一感觉是“这一天终于来了”。他们中有不少人,是以前在中公网与我同一办公室的同事,经常一起在外吃饭、打乒乓、也曾经一道出游;他们中有的朋友离开中公网、跳槽到宽信前,我曾经阻止、劝说过;他们跳槽之后,我的态度是“既然走了就走好,大家还是朋友”,相互仍旧有EMAIL和电话往来。我曾经到他们在贵友大厦对面华彬宾馆的办公室去过。看到过他们20多张办公桌挤在70多平方米办公室的场景。也早知道他们“年关可能难过”、“不少人有跳槽心思”。对他们宣布解散,感觉并不意外。 我知道了上述消息之后第一个念头,是想同谢文说:虽然大家不过半面之缘,但是,做事业和炒股票一样,身体和心态最重要。身外之物、身外之事,是第二位的。因为我曾经遭遇过炒股重大失败,知道一个人全身内分泌紊乱,是什么样一种滋味和痛苦;我想事业上的重大挫折,应该相似。所以,我希望谢先生能够先转移注意力,暂抛得失荣辱,休息将养好身体,来日再为IT业的发展作努力。 其实我同谢先生只在一起开过一次会。见过几面。谢先生的气质、给予我的第一印象,是令我意外的,就是:谢先生好像是心理学上的“粘液质”、或者“抑郁质”,用边杰的话说就是:“像一个多愁善感的文学青年。”我很难将他同“叱咤风云”之类的字样联系起来。我因为在商业单位主管过6年广告营销,见过太多商人,很难理解一个互联网行业的CEO,一个主持网站兼并、收购的“决策人”,并不是商人气质。后来我听自己的从事风险投资、现在是安达信高级经理的大学同学说:谢文给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收购网站)要有哲学的观点”。一笑才知道原来谢先生学的是哲学。所以,我想:如果我足够直率的话,那么,就应该在现在对谢先生说:既然学的是哲学,就应该有哲人的旷达。太多的文人气质,对于身心不利。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男人。 记得我参加过的、谢先生听取工作汇报的会议,是中公网证券信息港(现投资赢家证券网)的会议,那时是我到中公网不久的2000年4、5月份。当时中公网投资赢家的部分经理提出:证券信息港要做B2B或者B2C生意赢利,要向外融资,要争取上市,等等。现在想想,这种积极性,大方向完全是对的。SOHU等的股票价格现在下跌太多,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赢利”还没有上得来。但是,谢先生当时就否决这一思路。说还是应该将内容做好。不错,内容永远是要做好的,但是,我当时心里说:内容好不好应该是由市场来评价,不是由什么CEO或者官员、官方来评价。不推向市场,怎么知道好不好?即使不好,也只有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在用户反馈的过程中,才有切身体会和更好的改进机会。 当时我就想:谢先生可能没有做过生意。现在看看,中公网投资赢家证券网的B2B业务,内容变化不大,客户已经不少。这只能说明:谢先生当时并没有一个管理模式(设置目标让下属单位最大限度发挥自由去发展和赢利的管理模式),也没有一个正确的管理目标(至少对于赢利目标并不足够重视),当时只是收购兼并网站,以及考虑融资,收购兼并以及融资之后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并不明确。 从这种角度看,谢先生代表了互联网行业的初创期。谢先生的“出走”,只能是“初创期”向“发展期”、“收获期”过度的一个必然。拿初创期的思路,谋求宽信公司宽带网ICP的发展前途,成败已经有了暂时的分说。谢先生如果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寻找一个已有互联网平台,为这个平台的“市场占有率扩大、资本增值、赢利提高”作出业内突出的业绩。当然,这需要谢先生自己“转型”,从一个收购兼并的角色,向一个营收赢利的角色转型。不知道谢先生是否同意我的想法?不过,其实同意与否不重要,互联网业内,所有网站,都必须尽快解决从“初创期”向“发展期”、“收获期”的过度。否则,大家心知肚明。 我只是希望我的直率,直接点破谢先生可能的弱点和误区,对于谢先生度过人生一道关有利,对于谢先生的身体健康有利。这是我的本意。如果我的思路有误,只当抛砖引玉,供网友批判。(中公网投资赢家证券网 财经、IT撰稿人 在线证券分析师 叶剑)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