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尘蔽日、黄沙满天的沙尘天气逐渐消去,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景象再现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人们恍如隔世。而沙尘暴的黄色阴影仍然高悬在我国北方数亿人的头顶。 沙尘暴还会来吗?沙尘暴能根治吗?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尘暴一定有用吗?面对今后可能会再次来袭的沙尘暴,我们难道只能紧闭门窗、束手就擒吗?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评论
|
|
|
————沙尘暴,有害———— |
————沙尘暴,有利———— |
◎气象专家形象地说,一次特强沙尘暴造成的灾害损失不亚于中等强度的地震。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曾经说过:“如果治理不好沙害,北京就有迁都的危险。”一位部委领导在考察内蒙古时也曾经说过一句肺腑之言:“干旱和沙漠化是中国人民的最大灾害,是人民的心头大患。” ◎沙尘暴的危害主要有:1.风蚀土壤,破坏植被,掩埋农田。2.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3.严重影响行车和飞机起降。4.严重影响精密仪器使用和生产。5.危害人体健康。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5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 ◎沙尘暴的危害可以说猛于洪水猛兽。沙尘暴在世界上造成不少老百姓流离失所,城市迁移。它还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决定战争的胜败,甚至可以毁灭整个世界。最直接地,它是众多有害物质的运载工具。>>评论
|
|

|
◎科普作家汉娜-霍姆斯在《沙尘暴的行踪》说,沙尘暴是海洋红潮的主要诱因之一,但是即使是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对海洋生态系统也有尚不为人知的利益。 |
|
◎沙尘暴并不完全一无是处,它也有“善良”的一面。大气研究者认为,浮尘云团能给亚马逊盆地及其它地区的雨林带来重要的养分。如果没有来自亚洲的浮尘带来的养分,夏威夷群岛上的雨林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将无法生存。 |
◎沙尘一方面污染空气,一方面也净化空气。沙尘暴过后,尘埃落定后的天空是最清洁、最晴朗的。沙尘形成的气溶胶里面钙的含量较高,沙尘在降落过程中对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质具有一定的中和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酸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因大气温室效应增强所造成的全球变暖现象。>>评论
|
|
————沙尘暴下的城市和农村————
|
|
————科学认识沙尘暴————
|
————卫星监测图像,沙尘暴区————
|
◎认识迷雾:前几年认为荒漠化是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但自8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的强和特强沙尘暴发生频率却明显减少。这种现象让沙漠专家和气象专家迷惑不解。>>评论
|

|
◎澄清认识:土地荒漠化并非是沙尘暴形成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活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冷锋面和低压团作用的结果,其增多或减少的决定因素是大气环流的变化。7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就使得中蒙西区的沙尘暴活动减弱。而地面沙尘源的增多也是沙尘天气加重的一个外部原因。>>全文
评论
|
|
————针锋相对-专家谈:造林、经济援助是否治理沙尘暴的治理之道?————
|
|
布朗:沙尘暴将对中国未来造成严重威胁 ◎但是美国的沙尘暴起因和中国不一样,当时美国沙尘暴的起因主要是缘于过度的垦荒。而中国尽管也存在过度的垦荒现象,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过度放牧造成了水土流失。对中国来说,最大的威胁,也是造成沙尘暴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过度放牧。 ◎中国应该大量地缩减在中国西部及北部的绵羊和山羊数量,把牧区和耕地复育为草原和森林,在耕地外围栽种防风林,减少风的侵蚀。中国要防止沙尘暴,必须控制人口并大量植树,使内陆的水循环能够有效地运作。 ◎中国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经济援助的方法。地方政府的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沙尘暴是个全国性的问题。>>全文
评论
|
|
蒋高明:干旱区盲目造林反给沙尘暴帮忙 ◎20余年的时间里,中国用了上百亿元资金来“筑城”,局部收效不小,但为什么北方有些地区每年仍有沙尘暴?
◎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我国十分重视造林,而实际上,中国的版图大部分是被草原覆盖,草原覆盖率占41%,森林为14%。这一生态背景决定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种树。 ◎调查发现,某些草原上的林业局将一株不足1.5米的獐子松报价300元!这些树木后来大部分死了,找谁算账去?年财政收入仅1000余万元的某旗县,三年来国家投入治沙造林的款项已高达一个半亿,带来的实惠不言而喻。>>全文
评论
|
莱斯特-布朗
|
蒋高明
|
世界著名学者、1987年联合国环境奖得主。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
|
利物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者。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沙尘暴下的人们————
|
|
————针锋相对-专家谈:沙尘暴能根治吗?————
|
|
众专家:只要努力,人类将告别沙尘暴 ◎中国第2大沙漠中最大的湖泊玛纳斯湖在干涸了将近半个世纪后复活了,形成100平方公里的湿地。中科院戴昆说,假如这块湿地保持下去,10年后,乌鲁木齐地区可告别沙尘暴。>>全文
评论 ◎一年多以前,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政府就曾致电北京市政府,表示要在2008年之前筑起一道西北边疆最坚固的生态防线,彻底根治沙源。中国地质大学的一位教授更是豪情万丈,在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工程科学》杂志上撰文建议,实施海水西调工程,根治沙漠和沙尘暴。>>全文
评论
◎到2050年,中国沙漠化土地将基本得到治理,预计10至15年河南、山东、河北以及京津外围的沙漠化土地将不复存在。沙尘暴天气大幅度减少完全有可能。>>全文
评论
|

|
杨根生:人类不可能根治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我国黄土高原的形成就是千万年以来沙尘搬运、堆积而成。沙尘形成的真正原因是气温升高、大气环流变化等,这些是人类所无法控制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是不可能根治沙尘天气的。但地面沙尘源的增多,人类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全文
评论
万本太:根除沙尘暴目前尚无可能 由于沙尘暴起因包括了风力、高空大气强对流和地表状况三方面因素,而前两者属气候因素,不可抗拒。因此,根除沙尘暴目前尚无可能。但基于目前的预测水平,对沙尘暴具体的准确预测,只能做到3天内。>>全文
评论
|
著名沙漠专家杨根生
|
准噶尔盆地南部的沙漠是乌鲁木齐地区沙尘暴的主源。干涸的玛纳斯湖裸露的湖底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长万本太
|
————面对沙尘暴,我们究竟还能做些什么?————
|
◎学术界普遍认为,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广泛发生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亚热带中纬度的干旱地区更是“家常便饭”。中国沙尘暴的发生和大气环流、气温突变、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地面吸热、散热的能力)以及太阳活动强弱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不要因为沙尘暴一少就说生态治理好了,沙尘暴一多又说生态治理不见效了。人类的责任是建设保护生态,恢复植被,减少裸露的地表。”>>评论 ◎我们找到了沙尘频起的原因,目的并不在于责难某地某人。但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许多地区的确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快速发展经济,是否一定要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我们今天无节制地向自然攫取,子孙后代是否还有生存发展的空间?>>评论 ◎目前,人类能够努力的,一是退耕还林、禁牧休牧等措施尽量搞好地表植被,以此减少和减轻沙尘暴的次数和强度;二是积极预测,及早做好预防,减少灾害的损失。除此之外,还应加强省与省之间的合作,共同治理沙尘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治理中国与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接壤的风沙源地区。>>评论
|
|
责任编辑:雷永青
联系方式:010-82628888-51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