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文
自互联网出现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对于新经济的“失语”曾经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现象,一方面,年老的经济学家们疏于探讨“新经济”这样的新兴“显学”,而多少显得对之有些不屑一顾;另一方面,但凡是能在IT圈里兜售一点玄奥晦涩理论的青年才俊,都喜欢大言不惭地自封“经济学家”,这样的状况造成的结果是,当年吴敬涟先生掷地有声地陈辞“新经济泡沫”时,几乎招徕不到重量级对手,倒是吸引了一批“才俊经济学家”们急不可待地跳将出来,一个个嚷嚷着要“单挑”。
在不久前业内人士组织的e-talking年会上,被称为“美男经济学家”的樊刚主动现身,也批判起“新经济”来。樊刚自省自己前些年因为“不懂IT、英文不好、穿着打扮太土、属于典型的传统产业大傻冒”而未能涉猎“新经济”学派,倒是不遗余力地在各地批判新经济:“从来就没有什么新经济,只有有新技术”。
樊教授的“颠覆”姿态如果不算是作秀的话,倒称得上“振聋发聩”,在他看来,信息技术的出现,与人类文明史上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相比,如"仓吉"造字、印刷术、电报、电话、电灯等,都不具有更“革命”的革命性,而将新经济提升到改变了“资本定价方式”的高度,甚至夸大到与传统经济规律相背离的地步,最后更只能是“自食其果”,“每当有人开始拿经济学基本原理"开涮"时,我说需要小心一点,这时经济泡沫就来了,这从来就是泡沫将要出现时的一个硬指标。”
历史上每一个新技术刚刚出现的时候,都会带来“形式大于内容”的狂飙突进式的变革风暴,带来股市飙升,并引发股市泡沫。航空技术如此,塑料技术如此,汽车技术也是如此。美国汽车业从出现技术泡沫到形成成熟的工业形态,发展到1997年,当年的近两千家汽车公司最后只剩了三家。新经济的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消灭存货”,进而会改写传统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分析。思科公司的CFO由此推断“以后将不再有经济周期”,而最后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就在这句话出现后不久,思科大概有了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存货。
新经济最大的荒谬之处就是将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割裂开来。中国有4亿农民,4亿农民不大可能都因为追逐“新经济”浪潮进城当电脑工程师,《纽约时报》曾经登过一个著名的照片,一个中国人骑在自行车上打大哥大。中国人还想把自行车换成汽车。中国许多传统产业的许多课还得补下去。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今后的市场扩大的主要部门仍然还是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它们仍然是中国发展的最主要的部分。中国将变成世界工厂,中国将变成制造业的中心。许多人还对之表示不屑,可事实情况却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还不错呢。全世界的制造业都搬到中国来,这将是中国现在和将来最有竞争的部分。
新经济“着陆”了吗?就像聊天室为无聊者提供新的满足和幸福感一样,互联网一样会给传统产业带来新的活力,而非是每一家传统企业都去做一个.com网站,更不会以跃进方式在三五年内实现。在促进传统产业上网、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方面,新经济将大有作为。另一方面,在新经济向传统产业不断渗透的过程中,经济周期将依然存在,互联网不可能真正意义上消灭信息不对称,经济学上从来的一个假定就是,正是信息在不对称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所谓的经济周期,它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建立在人类贪婪的本性基础上,建立在人们不说实话,制造虚假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在人们对未来预期不确定的基础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