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阳光专栏 > 正文

新惠普猜想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9月11日 13:14:39 计算机世界网 阳光

  本报记者阳光余波

  2001年9月,正在西安的孙振耀听到了惠普与康柏的合并消息,“今天是不是愚人节?还是惠普疯了?”这是孙振耀的第一反应。半年过去了,作为惠普中国区总裁的孙振耀,每天几乎都是身陷于种种流言中,“现在想来,这是一种必然的力量。”孙振耀说。

  合并集中营

  4月1日,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公关部总监周玲女士就要进入“合并集中营”了,可到了这个份上,连她的顶头上司孙振耀都不能过问她有关合并事务的详细信息。

  作为IT行业残酷竞争的幸存者,HP系和Compaq系在其历史上都多次并购过各色大大小小的公司,因此这两大家族对合并的操作都不陌生。从去年9月合并决定作出之后,双方立刻就成立了合并事务操作特别小组,这个小组被惠普和康柏称之为“合并集中营”。

  按照双方约定,加入这个特别小组的员工要暂停原来手头的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合并事务的运作中,并且不能向原来的同事甚至上司泄漏有关合并操作的详情,就象是被投入集中营中与世隔绝一样。一开始这个小组只有全球总部的少数几人参与,随着合并进程的明朗化,这个组织的规模也迅速膨胀,从全球总部、全球各大区一直到各国家分公司,人员数量也达到了上千人的规模。接待我们的当然,集中营的人大都是公司中的“Key Staff”,也就是核心骨干,但基本上没有指挥官,因为公司的业务也必须正常进行,而且要比平时更好。之所以要这样,用孙振耀的话说,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人员职责的安排,让大家各司其职,方能安心用命。

  有人说惠普和康柏合并中最大的问题是企业文化问题,孙振耀认为这不正确,真正好的IT公司其企业文化是非常相似的。合并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让每一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地知道自己新的职责,如此一来经过不长的一段时间双方文化自然会很好的融合。

  在惠普工作的20年中,孙振耀说他一共换了16个老板,所以也没有觉得适应新的环境有什么大的困难,而惠普和康柏的员工都非常敬业,大多数人也具有非常好的适应能力,孙表示,他对自己的下属“非常有信心”,这应该不是一个大的问题。

  有人曾经猜测合并完成后康柏和惠普员工的比例问题,从二八开、三七开到五五开各种说法都有,但孙振耀说公司内部其实根本没有设定这个比例,因为压倒一切的目标是要把合并后的混乱期控制在最短时间内,搞平衡的做法不是新惠普的作风,每个事业部总经理都可以挑选自己的部下,要让每一个业务部门从重组后的第一天开始就能够自如的开展工作,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权衡和调整上。

  卡莉:Plan A = Plan B?

  一位美国记者曾问过惠普全球CEO卡莉:“惠普现在从董事会到普通员工都把宝押在合并成功上,制定了相应的Plan A进行全面调整,如果合并不成功的话,是不是有Plan B呢?”

  卡莉的回答是:“没有Plan B,Plan A就是Plan B。”当时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卡莉表明其破釜沉舟决心的外交辞令,HP一定有自己的B计划。

  但孙振耀告诉我们,在新惠普的计划中,确实没有Plan B。

  实际上,不管这次合并是否成功,甚至不管是否有这次合并,惠普始终在不停地调整自己的企业战略、组织架构和产品序列,只是由于合并此事吸引了太多的眼球,以至于任何公司内部的调整都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切。

  按照这一计划,惠普全球的业务结构都将从原来的两大部分调整为四大部分,原来惠普的业务分为Consumer和Commercial两大块,现在将调整为企业业务、个人业务、打印与数码影像业务、服务与咨询业务四大块。

  至于服务与咨询业务,是新惠普业务的重中之重,销售-服务架构一直是IT大企业的命脉,孙振耀从2000年出任中国惠普总裁之后,就开始分析和改造这个架构,由于孙振耀工程师出身,又干过销售,所以这一点他极为熟悉,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惠普创立了一套从后端到前端,从市场销售到服务的整体架构。这套架构甚至引起了美国和欧洲分公司的兴趣,孙振耀还因此去德国讲过课。同时,孙振耀在中国惠普推出的体验经济,与中国共同成长都已经深入中国惠普的架构中。

  在这个大的业务架构之下,具体的部门设定就要充分考虑“Scalability”,这是非常有弹性的,完全以客户为中心来进行设定。如果合并成功,新惠普的客户数量必然增加,与之相对应的ABU,也就是Acount Business Unit的数量也要随之增加。如果合并不成,虽然这个可能性非常小,惠普的客户数量不会有大的变化,那么ABU的数量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孙振耀还说,在惠普这次的内部调整中,他多戴了几顶帽子,兼任了几个事业部总经理的位置,就是为了在合并完成后进行重新分配。

  在合并完成后,新惠普的任务指标不会比原来两家公司加起来的指标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服务更多的客户,第一线的销售人员和工程师不但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加,不然怎么完成更高的任务指标呢?当然根据业务结构的调整,人员结构可能有相应的变化,有的员工可能会从一个部门调到另一个部门。但只要是真正的人才,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不管是旧惠普、旧康柏还是新惠普,都不会让自己辛辛苦苦栽培出来的人才流失掉。而哪些在赛跑中落后的员工,不管是否有合并这回事,在优胜劣汰中被自然筛选掉也是必然的。

  康柏将被置于何处?

  在惠普与康柏的合并案中,康柏的何去何从也将成为最大的悬念。作为并购的主导方,新惠普中会将康柏置于何种地位?康柏的业务、员工和管理层将如何安置?

  在合并之前,作为一家拥有69年历史的稳健经营的IT公司,随着2000年仪器仪表部门的划出,惠普的产品线只有商用产品和消费产品两大业务,而且在其中部分业务如图像打印设备等市场优势非常明显,导致业务发展非常不均衡,而且也有悖惠普“永续经营”的原则。

  与之形成鲜明比照的是,康柏在服务和PC等产品的优势昭然若揭,尤其是在并购Digital后,康柏已经拥有超过1万名的服务队伍,事实上,这也是惠普最看重的一笔财富,另外像康柏在PC服务器等领域的领袖位置,也正是此次并购中为惠普所倚重。

  惠普中国区总裁孙振耀认为:“做生意的人的最重要原则就是要Focus,康柏在许多特定市场领域的知名度、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将使新惠普如虎添翼,尤其是在咨询服务和企业级客户服务等方面施加强大推力。”

  随着按照惠普CEO和康柏CEO赋予的合并使命,合并后的新惠普将拥有四大业务群组:企业级系统(如服务器、存储、软件等)、个人用户、图像打印和服务,组织机构和业务架构更加清晰和集中,合并后的四大块业务在销售额方面各占到25%左右的权重,业务均衡,优势也很集中,在这一点上,合并康柏所拥有的竞争优势也将构成、巩固并培育出新惠普更强大和广泛的竞争力。

  按照孙振耀的分析,在PC服务器市场上,康柏已经拨得头筹,虽然惠普在NT服务器已经树立了强势位置,但将来NT服务器将拥有更大的市场,康柏的优势也显而易见。另外像康柏的iPAQ、商用PC、中低端服务器等市场的领先优势将大大增强新惠普的核心竞争力,而康柏的上万名服务工程师更是并购所获得的最大一笔财富。

  当然,孙振耀并不讳言合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比如外界讨论很多的两家公司产品重叠的问题,“对于两家公司部分产品重叠的部门,如何推出合并后的产品、如何做、做多少,我们会在合并宣布后尽快向外界宣布,但必须强调的一点是,不管如何,合并后惠普和康柏对于客户承诺的服务都不会改变。”孙振耀说。

  新惠普会裁员吗?

  “惠普将裁员30%绝对是谣言。”对于前段时间网上风传的这则消息,孙振耀几乎是斩钉截铁地否定。

  按照2001年9月惠普与康柏宣布合并计划后的“合并办公室”行动,在新惠普的四大业务群组中,每一业务块的负责人都交由“合并小组”讨论,从总部、亚太区、中国区到各个业务部门,为了稳定队伍,每一位重要的经理和员工都会得到事先沟通,沟通中包含了两个选择:“一是最希望得到什么,二是如果第一个要求不能满足,你愿意选择什么?”

  在由上而下的从组织设计、企业制度、工作程序到人员沟通的调整计划中,惠普从宣布之初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据孙振耀介绍,他本人也花了相当时间做这样的沟通和解释工作,“我们希望能让每一个人都明确方向、知道他的位置,以稳定队伍,留住最优秀的人才,事实上,宣布合并计划以来,惠普员工的流失率比以前还要低。”孙振耀说。

  孙振耀也承认,在具体操作中,一些部门的经理会面临“二选一”的问题,对于销售人员和服务工程师,选择的权力交给客户,“要视他们对客户的了解程度来决定”,孙振耀说:“但别忘了,惠普和康柏的合并不是工厂式的合并,恰恰相反,在服务领域,我们急需优秀的服务人员和销售人员,我们的原则就是把最优秀的留下来。”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惠普来说,不选择合并也会面临裁员问题,但孙振耀强调说,每一个人的去留问题也只能视“表现而定”,“今天IT业发展的节奏如此之快,所有IT公司都是这样,某种意义上,这甚至与惠普的合并无关。”

  据惠普一位员工透露,事实上,宣布合并计划以来,中国惠普更加加强了员工纪律的考核。在孙振耀的主导下,中国惠普甚至在办公区专门设立了一个宽敞、明亮、充满动感和开放性的“领导力发展中心”和一个新的“图书室”,“这样做也是希望新的管理层尽快了解新公司使命,我们已经开始准备相关的课程。”孙振耀说。

  在涉及中国区公司的合并方案中,新惠普也不会按照比例来决定两家公司管理层的去留问题,在围绕客户服务而成立的许多新的ABU部门中,已经为合并后预留了相应的部门和经理位置。“我们坚决不做平衡,合并后的许多部门将是充满弹性的组织,因为行业有限,但客户数目可以很多。”可以佐证的一点是,在宣布合并计划以来的几个月里,惠普除了调整组织结构外,也已经开始了末位淘汰,为合并预留空间。

  新惠普希望合并后的“混乱期”能控制在一周之内。“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稳定组织,告诉每个人在那里工作,具体工作是什么,则是合并中最重要的事情,至于两家公司的文化融合问题,并非一些人事先想象的那样重要,一年后,新的企业文化自然就会出现。”孙振耀说,“最重要的是,不管合并如何,我希望我们的员工不要被笼罩在合并的阴影中,因为即使惠普不选择合并,业务也是像今天这样去发展。”

  新惠普遐想

  按照合并计划,合并后新惠普的四大事业部将成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成本结构”,它们都将按照发展业务和服务客户的需要而采用各自的“独特方法”,而在这四大事业部之下,独立的大客户服务部门将整合四大业务,由企业领导人直接统帅,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惠普所倡导的“全面客户体验”之效果。

  孙振耀甚至向记者进一步描绘了合并后新的中国惠普公司“全景”。在打印图像业务方面,惠普将尽快发展新的产品如数码相机、一体机等,利用惠普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优势和渠道影响力扩大战果;合并后的PC业务当然是新惠普最大也是“最操心”的部门,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降低成本,在品牌和成本之间作出艰难的平衡;在最耀眼的外包、咨询和企业客户支持服务方面,惠普计划与更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和ISV携手,发掘更大的市场空间。

  合并后的新惠普将具有更大的野心和实力,尤其是在服务领域,惠普的服务能力囊括了企业客户支持服务、外包和顾问咨询等领域,目前在全球排名为第三,在IT业则是第二,仅次于IBM,第一次,合并后的新惠普有了某一天服务业务将在中国地区超越IBM的想法,一位惠普的员工向记者透露。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稳定客户,让他们多了解新惠普的信心和实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员工在合并后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新分配的任务,以稳定队伍。”孙振耀说。当然孙振耀并不回避这其中任何一种“不确定性”,但他表示,从惠普与康柏宣布合并计划的第一天起,他个人对就对公司的战略转型“充满信心”,“对中国惠普的发展充满信心”,孙振耀说,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力量”。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为什么大家都在推崇“亚信模式”(2002/09/11 13:12)
“数字政府”的魅力(2002/09/11 13:09)
神码猜想(2002/09/11 13:08)
难得的机遇 伟大的复兴(2002/09/11 13:07)
相关专栏:阳光专栏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或 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