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阳光专栏 > 正文

为什么大家都在推崇“亚信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9月11日 13:12:57 计算机世界网 阳光

  阳光/文

  随着“入世”效应的增强,国内IT工业界的许多深层次问题都开始“水落石出”,许多人都在反思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环顾国内IT企业,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多少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IT企业。在旧体制的束缚中,方正的排版技术已经不复当年的光芒,而曾经作为老大的联想也要重塑金身,竭力要将“市场的联想”变成“技术的联想”,人们发现,入世后还不到一年,缺乏核心技术制成的中国IT工业已经开始步步退守,窘境日益明显。也就在这一时刻,许多人想到了亚信。最近,一位创投人士在一次VC俱乐部上指出,在中国20年并不长的IT工业发展历史上,高科技行业做得比较大或者说赚钱的只有两类企业:一类是做代理分销,典型代表是联想;第二类是做系统集成,电信代表企业的亚信。其实,任何一个IT领域它会有三个基本要素,第一个是技术;第二个是产品;第三个是市场。可是在美国,VC们都比较喜欢投技术信公司?因为美国的IT业在连接技术、产品和市场三个环节之间有着成熟的产业链。在美国,技术信公司进入市场的周期非常短,新技术很容易赢利。然而,在中国,即便有非常优秀的企业家、非常好的技术公司,却很难将技术变成产品,再将产品推到市场。甚至越是新的产品,在中国越难找到现存的市场渠道,所以变成一名技术型的创业者,却要花费大部分精力去做他本人并不擅长的市场营销,而在美国,完全可以找到一个优秀的市场推销商,技术和产品很容易就进去市场。上市重组也是如此,有人就干脆将上市比喻成“卖整车”,兼并则好像是卖车的部件。

  这方面,亚信是个最好的例子,它最早的业务是做系统集成,等于是用国外的先进的产品和部件先做了一辆车,这辆车上市了,上市了之后,再改进这个产品。为了在各个部件上面提高整车的品质,亚信随后又开始了收购,收购不同的能够提高这辆整车的水准。

  亚信的成功凸现了国内技术型公司的窘境,进而有人提出了一种偏激的看法:中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根本就不适合技术型公司。因为越是高科技,产品的周期越短。即便你在中国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技术来,可是最终却把时间都花在推销、市场渠道,培植产业链上面,用不了多久,不等你把这个事情做完,这个市场先机已经没有了,市场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产品和市场之间切入,一进市场就赚了钱,赚了钱之后再推广自己的品牌,推行客户服务,再往后进行兼并,亚信似乎走了一条捷径,这也是许多人为什么都在推崇“亚信模式”,有人说这就像在中国人们不一定非得要买奔驰,而欢迎捷达一样,因为中国的路况不好。

  在这样的意义上来看,亚信模式确有它的现实意义。中国的IT工业要不要自己的自主技术,这是不需要争论的问题,而发展发展核心技术,亚信至少为中国IT企业指引了一条切近现实的技术道路:强调技术应用,而非技术创新发明(Technology Application, NOT Technology Creation);注重比较实际的发展步骤(From a SI to a Product Company),首先,从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或技术服务开始;接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软件;然后,成为一家产品/软件公司。这里面将全球可用的最佳技术,运用于本地的实行,并整合两岸(海峡与太平洋)三地(硅谷,台湾与大陆)的人才和资源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IT这样一个小圈子里,亚信模式还要被说多久?也许,但我们不再谈这模式那模式时,中国的技术企业已经群体长大了,不过,这至少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所以,不妨从现在开始努力。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数字政府”的魅力(2002/09/11 13:09)
神码猜想(2002/09/11 13:08)
难得的机遇 伟大的复兴(2002/09/11 13:07)
软件业还要“蹉跎”多久?(2002/09/11 13:05)
相关专栏:阳光专栏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或 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