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阳光专栏 > 正文

难得的机遇 伟大的复兴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9月11日 13:07:07 计算机世界网 阳光

  从热火朝天的“世界工厂”珠江三角洲到西部祁连山雪山下的偏僻山村黄羊川;从中国制造业的东方明珠环上海经济区到北疆大漠的克拉玛依油田,中国已经处在一场信息化的急风骤雨中,接受新一轮波澜壮阔的产业变革洗礼。

  7月26日,为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全国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吴邦国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还首次正式公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2005年)》等国家信息化重要纲领性文件。国家关于信息化一系列重要指导文件的颁布,再次表明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战略眼光,对于中国正在勃兴的信息经济而言,此次会议的召开,也意味着这将是中国完成从工业化到信息化跨越的难得机遇,更是事关民族复兴一次伟大的历史机会。

  难得的机遇伟大的复兴

  ——写在“全国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之际

  本报记者阳光包冉

  高屋建瓴的信息化纲领

  在本次会议上,吴邦国副总理强调,统一思想、务实创新是现阶段国家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原则。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中央两代核心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次阐明了推进信息化对于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意义,“以信息化拉动工业化”的基本国策,更是将信息化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视之为推动中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的重大历史机遇。

  令人欣喜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金卡”、“金税”、“金关”等一系列重要信息化工程,1998年前后掀起的政府上网工程,四年来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涌现了一大批像广东南海市、上海等信息化大都市。在本报记者2002年的“信息化中国行”大型系列报道中,我们更是惊讶的发现,从热火朝天的“世界工厂”珠江三角洲到西部祁连山雪山下的偏僻山村黄羊川;从东方制造业的明珠环上海经济区到北疆大漠的克拉玛依油田,中国已经处在一场信息化的急风骤雨中,接受新一轮波澜壮阔的产业变革洗礼。

  在本次会议上,吴邦国副总理还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事关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也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要国策和战略规划。

  本次会议上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更是国务院信息办成立一年多来制定的一份指导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非常具体、务实、高屋建瓴、注重可操作性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根据本次会议的精神,吴邦国副总理指出,推进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它与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改善人民生活都是息息相关。

  其次,推进信息化是国家抓住机遇、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在我们记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信息化中国行”采访中发现,无论是身处西北腹地的落后地区,还是东南部经济发达、热火朝天的世界工厂,甚至哪怕是黄羊川那些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们,也没有输在起跑线上,Internet释放了他们无法羁绊的自由天空。

  推进信息化也是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工作效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迫切要求。伴随着电子政务等工程的深入开展,在入世后政府职能的转变等方面,信息化将大有作为。另一方面,推进信息化也是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尤其是我们的大公司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信息化差距巨大,因此,如何利用信息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竞争力显得尤为迫切。

  超越“一把手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上颁布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第一次就各地的电子政务建设问题提出了导向性的统一规范意见,指出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24字方针,尤其要求各地在上马信息化项目时,务必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统一思想、认清形势,不要使政府上网变成形象工程。

  无庸讳言,1998年开始的政府上网工程开展四年来,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绩,但是,记者在实地采访中发现,许多信息化项目并非只是复杂的技术问题,像电子政务的统筹规划、需求主导和以市民为中心的定位等都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人都喜欢把信息化称为“一把手工程”,意在强调一把手的贯彻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战略眼光,但另一方面,信息化始于“一把手工程”,又不能止于“一把手工程”,而必须“超越一把手工程”。记者在各地采访中也发现,信息化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每个人对其看法并不一致,加上地区差异和需求不同,“依葫芦画瓢”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的信息化工程甚至成了“首长工程”、“烧钱工程”。

  吴邦国强调,信息化一定要求实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一切以应用为先。事实上,在南海等信息化应用水平领先的一些信息化工程中,注重实效、整合资源、统筹规划都是其成功的关键。

  在这样的意义上,此次颁布的一系列文件第一次为国家信息化工程项目提出了规范性的指导意见。比如信息化不能“跃进”,不能“刮风”,而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花架子”,另一方面,信息化更要突出重要,杜绝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除此之外,信息化的立法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迫在眉睫。

  在本次会议上,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还第一次把“面向市场、应用主导和基础先行等”作为信息化项目的重要方针之一,以市场化带来技术应用的先进性,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另一方面,保持电子政务的规范化和统一标准化也是当务之急。中央已经决定要加强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金融监管(含金卡)、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和金水等12个重要业务系统的建设,并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四大库”的建设,并要求各地在统一平台上加强资源整合和共享,尽快建成或调整为与中央政务网络标准一致的省市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坚决杜绝重复建设。

  中国软件业的复兴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软件业的振兴也成为一个人心所系的话题,而即将颁布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刚要》更是牵动了许多人的视线。

  必须指出的是,本次会议的召开,向中国软件业传递出了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最强音:国家全面信息化的开展,将是中国软件业复兴的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对于久旱中的中国软件业来说,这无异是甘霖,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最近,朱容(加金字)基总理也曾明确指出,中国的目标是软件业要在两年之内赶超印度。一大批忧国忧民的学者教授也指出:中国不能将发展国产软件业的机遇拱手让给他人,一个没有自己核心软件技术的民族,也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国家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考虑到国家安全,必将大量采用国产软件,尤其是安全产品,这将是国内软件业勃兴的最大市场需求,但国家也不会鼓励、保护或者采用落后的技术,从这一点上来看,国内软件业大有作为,而且任务艰巨。

  根据《振兴软件产业行动刚要(2002-2005年)》,中国软件业到2005年的发展目标是:“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2500亿元,国产软件和服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软件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形成若干家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软件骨干企业;软件人才达到80万,人才结果得到优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的系统。”

  这将是国家第一个关于软件业的具体而明确的发展规划,有目标,也有战略步骤。

  根据IDC的最新报告,2000年前的40年中,全球用于IT支出的费用为6万亿美元,然而2000年之后的9年里,全球IT Spending将达到15万亿美元,而其中中国和土耳其这样的高增长国家IT消费增长速度达到23%,尤其在软件和服务领域,中国和意大利的规模都在250亿美元,但IT工业结构却大不一样,意大利的IT服务、软件和PC的比例分别是48%、36%和13%,但中国的这一比例却是硬件高达80%以上,软件和服务的比例还不到20%,而中国的IT市场规模将2007年赶上法国,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IT市场,这其中最大的一块蛋糕就是软件和服务市场。

  中国软件业如何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纲要》也为中国IT企业指引了一条切近现实的技术道路。

  随着大规模的信息化项目的拉动,规模化的本土应用为一批中国软件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沃土,从最熟悉的本土技术应用切入,,注重比较实际的发展步骤,从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或技术服务开始,演变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软件提供商;最后成为一家拥有核心软件技术的产品/软件公司。并将全球可用的最佳技术,运用于本地的实行,整合两岸(海峡与太平洋)三地(硅谷,台湾与大陆)的人才和资源等,最终走出国门,这一过程中,国家对于本土软件业的扶持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沉疴已久的中国软件业还要沉沦多久?也许,但我们提起国产软件的话题不再沉重时,中国的技术企业已经群体长大,国家致力信息化改造的变革还刚刚拉开了序幕,一切还刚刚开始,中国软件业的何去何从,就像中国在信息化变革中能否占尽先机一样,是一个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沉甸甸话题。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软件业还要“蹉跎”多久?(2002/09/11 13:05)
新IT精英:克服自恋主义(2002/09/11 13:04)
监管的边界(2002/09/11 13:01)
复制联想(2002/09/11 12:58)
相关专栏:阳光专栏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或 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