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的边界
阳光/文
中国联通状告广东移动、山西怀仁光缆割断事件……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电信市场监管引发的地区利益冲突屡见于报端,一些地方为捍卫自身权利的纯洁性而展开的斗争甚至逐步演变成了流血冲突,随着传统通信行业与IT业和新闻、艺术意识形态等行业的融合,国家现行基于不同业务的纵向监管体系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纵向监管、画地为牢带来的积弊是整个行业内和与行业外的冲突愈加频繁和升级,有人抱怨说,“现在随便在什么地方,一铁锹挖下去就会挖断几根光缆,都不知道是谁的”,而广电和电信业的讳莫如深和明争暗斗更是行业中公开的秘密,“一放就乱、一抓就死”在传统电信业的纵向监管中更是暴露无遗。
1974年美国电讯行业当时的领导者AT&T因为垄断而被迫分拆,成就了后来全球最大的电话设备供应商朗讯和7家地区性贝尔电话公司,等到这7家地区公司都成了高成长性公司,不但继续阻碍着新进入者,就连AT&T在接入网结算上也被勒索高价时,1996年政府对《电信法》再一次进行重大修改,以减少市话、长话、有线电视、移动电话、广播电视和有线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人为差别,加速各种市话之间的相线竞争和渗透透,促使运营商为客户提供廉价的多媒体电信服务,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电信准入和放开了运营商在业务上的相互进入。
尽管怎样,美国电信业也难免为这样的分拆付出代价。而中国电信业的反垄断却带有更多的“中国特色”,比如许多运营商的新业务运营更多是在依赖与固话网资源的血缘关系,远非建立在一种市场化资源配置和完全竞争上面,中国电信业近年来的改革成果有目共睹,但是,一旦触及到深层次的利益博弈,传统电信监管的手段和格局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环境的需要了。
各管一段的铁路警察式监管,使得我们看到了国内电信企业在互联互通和市场对等进入等方面的尴尬局面。在国内电信业重组进入关键时期、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的今天,加强监管还是放松监管?纵向监管还是跨部门的统一监管?政府电信监管的边界到底该如何界定?在某些发达国家甚至已经取消电信监管的大变局之下,应该不应该成立一种独立于所有利益相关集团之外的强有力第三方监管机构,我们的监管方式也许真的该换一种新思路了,从这一点上来看,虽然成立不久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否会充当此任还是一个悬疑,但不管怎样,通信行业各种业务的日益融合,已经将新的监管方式提上了迫切的议事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