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胡延平专栏 > 正文

评论:中国软件业发展热潮中四种极端论调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5月28日 13:03:31  

  文/胡延平

  质疑印度道路论、全线出击论、核心技术自有论以及种种产业发展大跃进理论

  【互联网周刊专稿】如果回顾一下中国软件产业过去以来的发展历史,便会发现,我们的确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会。注意这里我们说的是软件产业而不是软件业。中国软件形成产业,初具规模只不过是近10几年来的事情。80年代后期以来,以民间以及部分国际资本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通用软件为重点,出现了一批规模、实力差异很大的商业软件公司。如今,经过大浪淘沙、艰难跋涉、前仆后继,加上连续不断的市场扩张、新生力量的不断涌现,中国软件产业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和体系。这方面有5个标志:

  第一是软件产业内部形成了多层次的产业分工和市场布局。各个软件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市场卡位变得越来越清晰,操作系统等核心、基础软件领域除外,我们在几乎每一个方面都有颇具自身特色且业绩相当不错的企业,这一点在应用软件领域大家可以看得更清晰一些,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专注于某一点。

  第二是软件产业当中企业规模化程度、产业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2001年我国从事软件与服务业的企业超过10000家,其中具有自主软件研发能力的软件企业约5700家,已经通过双软认定的有2300余家,从事软件销售、维护和服务的企业5000多家。在这里面,营业规模超过一亿元的软件企业达到100家以上,超过5亿元的达到18家,超过10亿元的达到12家。这个数字不和以前相比,即使和2000年比较也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增长。超亿元软件企业的大量涌现,表明我国软件企业已走上正规化发展道路,并初步具备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

  第三是软件产业蛋糕越做越大,市场需求快速扩张。90年代以来,软件市场始终保持着30%左右的增长率。2001年,软件产品、软件服务、软件出口三项合计产业总额为796亿元人民币。2002年单就软件产品销售额而言,预计将达到400亿元人民币左右。

  第四是软件企业的人才队伍初具规模,管理、运营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全国软件从业人员约40万人,其中专门从事软件技术工作的软件人员约25万人。此外,还有近30万人在社会各领域从事与计算机软件应用、研究与教学相关的工作。

  第五是软件业的资本化程度快速提高,和资本市场之间的接口趋于畅通,软件产业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空间。2002酝酿上市的软件企业数量很多。瑞星、交大铭泰、中软股份、金山、江民等,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准备。

  上面讲到的都是一些成绩。这里重点需要商榷的是一些问题。2000年以来,软件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中国软件产业应该加快国际化、向印度软件产业学习、发展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等话题出现的频率最高。但是,我们认为,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在这里需要和大家一起探讨。这里讨论到的四个问题,表面上不太相干,其实背后关注的问题是一样的,那就是中国软件产业、软件企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选择问题。

  第一,所谓国际化,当务之急并不是走出去开拓全球市场,而是以国际化的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为依托全面提升企业品质,面向国内大市场谋求大发展。也就是说,国际化是基础,本地化才是目标。中国企业可以向印度学习管理、研发以及人才培养等模式,但是软件出口不会、不能、也不可能是中国软件产业的主流发展模式,印度道路与中国道路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两头在外对我们来讲并不适合。中国软件企业一定是依托快速成长的中国信息化市场,发挥自身本地化服务等比较优势,以此获得自身快速发展。印度模式可以学习,但是印度道路不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中国软件产业应该积极参与全球IT产业分工并争取有利位置。但是我们只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从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到应用软件,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实力去全线出击。当务之急是通过开放、学习与合作,提高技术、人才、管理、资本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市场导向、用户需求是中国软件企业发展的根本导向,这里面比较优势是一个根本出发点。国内一家研究机构调查和分析之后认为:未来中国有9个最具成长性的软件领域。首当其冲就是管理软件,第二是电子商务工程软件,第三是中间件,第四是网络安全软件,第五是嵌入式软件,第六是网络应用与通信软件,第七是Linux软件,第八是行业软件服务,第九是软件出口。从中可以看出,应用软件是中国软件业发展的突破口也是最根本的市场增长点。应用软件当中,管理软件的市场前景尤其比较看好,这两年管理软件市场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在管理软件当中,用户对CRM的潜在需求甚至比ERP还要迫切和明显。

  第三,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标准观,发展核心知识产权必须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开放为前提,以应用为目的,最终实现产业的可再生和可持续发展。以应用为目的,为什么这么讲?核心基础开发出来就是要用的,为什么还要这里讲必须以应用为目的。这是因为,国家过去以来发展核心技术的一些决策,从实施出发点和最终结果来看,是备用而不是大规模应用,是为了以防万一。我们认为,正确的信息安全观是开放、兼容、竞合式的信息安全观,没有绝对的安全,封闭、自成一体不可能带来安全,因为不发展或者落后是最大的不安全。技术标准有很多层次,IA64是标准,XML是标准,各行各业的应用标准也是标准。在核心标准上面我们争不过,但是从在商言商的角度讲,应用标准方面中国的软件企业大有可为。这方面做的好,我们一样可以在和国外企业的竞争过程中以标准制胜。所以,对于在软件热潮当口各种各样的核心技术自有知识产权理论,我们一定要认真鉴别,慎重对待。

  第四点需要批判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跨越式发展理论,以及导致全国山河一片“软”的重复投资、盲目扩展和大放卫星的错误倾向。软件产业发展一定要考虑人才、市场、资源、资本、技术等多重因素,目前的现状是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也要上,条件好的要上,条件差的也要上。大有大干快上、人定胜天的势头。提出到2005年产值达到500亿、1000亿口号的省份似乎比比皆是。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新惠普:确定性中的不确定未来(2002/05/09 19:02)
体验经济:另一种活法另一种幌子?(2002/04/08 13:27)
联想收购汉普:预言为什么会变成现实(2002/03/22 13:54)
离开瀛海威 张树新再次创业打造联和运通(2002/03/13 10:33)
相关专栏:胡延平专栏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或 010-82628888-3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