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联网周刊总编胡延平
提要:电子政务将成为今后几年IT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增长点,但是这个商机注定将是块硬骨头,不仅不太好啃,上面的肉也不一定多。归根结底是因为,相关IT采购的多与少,涨与落,取决于整个电子政务实施进程的顺利与否。中国本地IT软硬件产品最主要的市场障碍在于自身技术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
1999年前后开始实施的政府上网工程如今已经告一段落,最新的提法已经变成了“电子政府”、“电子政务”。过去那段被舆论和内部人称之为失败的信息化的“半料子工程”,似乎已经没有多少人再去留意,到底为什么没有真正实施到位,也没有多少人去仔细琢磨。大家都盯着新的提法、新的方案以及背后的新商机。但是,对于实施者来讲电子政务的搞头到底有多大?对于IT从业者来讲电子政务的油水又到底有多少呢?
2002年1月23、24日,在国家计委政策法规司指导下,中国信息协会、国家信息中心组织召开了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政策框架研讨会。与会的有各个部委信息中心、公安部、金融界、软硬件科研单位、IT企业代表以及来自各省信息中心的负责人。出人意料的是,整个会议“最提神”、“最精彩”的部分并不是第一天的主题演讲,而是第二天会议临结束前不到两个小时的自由讨论。来自全国各地政府信息化实施一线的信息中心负责人的“临别露真言”,让我们更加切实的了解到了他们的一些想法。过去实效不太明显的政府上网工程以及眼前刚刚开始准备“大兴土木”的电子政务的实施前景和问题,终于从这些触及实质的发言当中找到了些许答案。在此,笔者整理出此次会议当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和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1.国产软件要完全打开电子政务市场还须努力,北京回合并不具有普遍代表意义。
2002年初,北京市政府系统正版软件招标采购着实让一些国内企业高兴了一把,媒体也借此机会大肆炒作。但是从国产办公、Linux操作系统在河南省信息中心主任陈国斌等各省信息中心主任当中的反映看,国产软件的北京回合并不具有普遍代表意义。要想真正打开电子政务市场,软件企业还必须做很多努力,从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上多下功夫。此外,完全从用户实际需求角度出发量身订做,提供性能价格比比较高的服务也非常重要。与上海市政府早些时候与微软签署的正版采购协议相比,北京市政府此次系统软件采购金额实际上并不算高。这是此次会议折射出来的一个信息。
2.不同声音表明电子政务必须离现实需求、离老百姓生活更近。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张令保是带着非常强的目的性来参加会议的,因为他们省前不久刚刚开会讨论政府信息化的具体规划。目前正处在“合议”阶段,因此想来北京听一听。据称地方上个别基层干部对于电子政务存在不同的声音,有反映说搞电子政务如同劳命伤财,离老百姓的一些现实需要太远,还不如把财力物力都集中起来解决农民收入和职工下岗问题。地方上的这些不同声音,实际上也是对电子政务的期待和批评,华而不实的电子政务不如不搞。
3.安全问题成为瓶颈,但是管理运营机制是真正的障碍所在。目前的政府信息系统绝大部分处于内网、外网相互分离的状态,这不仅使得成本提高,管理复杂化,而且最终使得业务、信息服务难以真正对外提供,所谓电子政务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一些代表认为安全、保密方面的技术难题是问题的关键。但是张令保认为,1999年以来做得好的政府网站不到三分之一,目前遇到的所谓安全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并不是个技术问题,管理体制是解决目前实施困难、业务网络两张皮问题的关键。
4.南海模式是“富裕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和广泛克隆的可能。广东省南海市信息化经验在这次会议上继续受到普遍关注,但是广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曹国泰认为南海模式并不带有普遍性。就拿广东本省其他地区来讲,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均衡,河源、韶关、清远等一些地县搞不起来,连电脑都买不起的也有很多。
5.电子政务实施面临的不只是一两个问题,整体上依然处在摸索阶段。曹国泰认为,政府信息化要取得大的进展,诸如领导认识、重硬轻软、人员素质、重复建设、政策立法、信息安全、认证系统等问题必须得到妥善解决。否则电子政务很难有真正的发展。曹国泰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认同。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的不是那一两个问题,目前阶段认真调查、详细论证、夯实基础是关键,不能轻易决定、盲目出击。
6.期望短时间内出现奇迹的可能性不大,必须做好长期努力的心理准备。从代表们的发言可以看出,基层的实施者们最关心的除了国家的整体规划、强力推进、资金投入、技术方案等问题之外,最紧要的恐怕还是部门协调、权利冲突、体制透明等“人事”难题。“人事”问题解决起来,恐怕比其他任何问题的阻力都要大。期望短时间内出现奇迹的可能性不大,必须做好长期努力的心理准备。
7.必须加强部门协同、产业协同、地区协同,促进“加速信息化”与“加速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形成叠加效应。甘肃省信息中心主任魏立桥在这方面提出了非常引人深思的一个问题:西部大开发关于加速地区经济发展的行动如何与加速信息化的努力协同起来,形成叠加效应。目前搞信息产业的搞信息产业,搞信息化的搞信息化,搞其他产业的搞其他产业,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互动、规划工作做得太少。最后可能要造成不少浪费。
8.信息化领导体制、政策框架、实施规划必须尽快明确,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化发展必须做想对区分。甘肃代表魏立桥的观点不禁令人想到目前信息产业与信息化领导体制的不断调整。应该讲到现在为止,我们也没有能够找到一种非常高效灵活、分工明晰、有机协同的领导管理体制。所以不仅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些障碍迟迟不能够破除,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者和产品、服务提供者,还不能够很好的破除自身的一些瓶颈问题,承担好铺路架桥、服务到家的基础产业角色。信息技术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有效结合也面临着政出多门、推进迟缓、实效不够明显等问题。
综合而言,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各地信息化规划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政府对电子政务的资金投入规模十五期间也将有大幅度提高。有些西部省份信息中心一年的经费就有1000多万。电子政务将成为今后几年IT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增长点,但是这个商机注定将是块硬骨头,不仅不太好啃,上面的肉也不一定多。归根结底是因为,相关IT采购的多与少,涨与落,取决于整个电子政务实施进程的顺利与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