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下午,我坐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紫竹厅会议室里,听完了新浪网的代理律师介绍完新浪网起诉搜狐公司抄袭和不正当竞争的具体行为和诉讼要求之后,觉得有心要在会议室里等一段时间,并且私自揣测:如果参加记者都一样,台上的内容一样,但是演讲人和公司名称换成搜狐,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效果。
据说从当天上午新浪网的律师去递交诉状的路上,搜狐公司已经动员起来开始寻找新浪网“同样行为”的证据。搜狐在新浪的发布会后随即发表了措辞强烈的回应,并且公布了那些证据。
也许新闻记者们对这些证据有自己的看法,并且已经把它消化了。那么有两个问题:是什么促成了这次诉讼,又是什么促成了一个大张旗鼓的新闻发布会。
很长时间了,搜狐的CEO张朝阳对于主动编辑新闻内容并不十分热心。但是最近搜狐的新闻中心改版,同时找来了各层面的能人,要在“半年之内”与新浪的新闻拼下高低。搜狐的这个改变应该说是在穷尽各种收益的途径之后,觉得新闻的浏览的现状有可能成为扩大收入的一个瓶颈,于是就有了一个搜狐新闻中心的战役,类似于它的短信、商城和企业解决方案一样。
不过,新浪网几年以来在网络其他项目的建设上虽然乏善可陈,但是它牢牢确立了中国互联网新闻领先者的地位。这一点,搜狐上下心里有数。但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可嘉。也许张朝阳心里觉得这不比他当年无中生有,狐假虎威创造了一个大众知名的搜狐品牌更难。
新浪网总裁汪延在1月24日的发布会上说欢迎搜狐大力加强内容建设,但是推动这次诉讼的源头,却是来自感觉到搜狐冲击的新浪网运营部门。
2001年10月份,搜狐曾提起诉讼状告新浪网刊登污蔑搜狐的内容。据说是张朝阳与茅道林在杭州的西湖论剑前夕一笑泯恩仇,罢了罢了!私底下应该说新浪网的新闻编辑胜了一筹,既打了人又没落下话瓣儿然后得胜还朝了,临了透出一股劲头:“让我来告诉你做新闻应该是什么样子!”
此次新浪网故伎重施列举了若干“证据”,伸出小指头在狐狸脸上刮了一下羞,还伸手索赔30万元。这笔钱是什么价值?应该算算最近搜狐充实新闻力量从客户手上拿到了多少广告,算算新浪网的销售员在争夺客户时附带的几句“随便说说的话”,以及还在琢磨投放的客户在网上浏览的心态变化。新浪网运营部门又给对手“卖了一个乖”——这个班子操纵内容老到的经验正是搜狐咬牙切齿又梦寐以求的。
旁观这个发布会个中奥秘是什么?也许是搜狐最近的举动真的让新浪的编辑觉得疼了,所以把处心积虑很长时间的证据投了出去。
对法院的判决有什么期望现在连专家都说不清楚,即使是罚了款又说明了什么也不知道。从搜狐的强硬反应和它的举动来看,没有理由不相信在新浪网起诉搜狐之后,另外一个搜狐反诉新浪网的官司正在酝酿当中。这样,我们有望拥有三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官司缠身的网络公司。问题是新浪和搜狐的“两个官司”会不会漂到纽约去?这是唯一一个变数。也许双方最后都会以官司对业务影响太小为理由,对美国股民“隐瞒不报”小而化之;还是谁有能力把对方的“劣迹”送到纳斯达克,自己全身而退也未可知。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