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情 阳光
当AOL相继传出与联想和网易的绯闻,当海虹控股飞步迈入迪斯尼的豪门,当默多克参股的IT门户Chinabyte半遮半掩地和了背倚《电脑报》的天极网门户,当Tom.com突然将自己贴上了媒体标签,当Yahoo!和新浪也不再扭扭捏捏地否认在寻找意中情人,尽管张朝阳还愤怒或死硬地坚持着“单身”的立场,门户们的变脸早就是大势所趋了。门户的变脸不再是把旗帜广告换成漂浮小精灵的小把戏,也不是装点些网上商城之类的时尚物件,或早或晚,门户们要实实在在地经历乾坤大挪移、门户大洗牌,而早和晚过不了明年。
这种改变就象一个笑话里说的那样:一颗红豆跌倒在地,流了很多血,结果回家一照镜子,发觉自己变成了绿豆。
门户变脸,性急不得,不是川剧中的一拉就变,倒有点象月亮偷偷地改变;门户变脸,原因也不全是英雄气短资本情长,告别单身原本就是自然规律;门户变了脸,媒体一不小心想做收容队,听完了门户的笑话,才发现自己不小心从“绿豆”变成了“红豆”,而资本家们爱屋及乌的佳话,已经遏制不住地蔓延。
告别单身
几回回一提起天极网与Chinabyte的合并,Chinabyte副总裁宫玉国便打起了迷踪拳,最清晰的一句忠告不过是:管理层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二周之后见分晓。
时事艰难,网络门户们自然首当其冲,扮演“水银泄地”的角色。撑不下去的最好办法,当然是找个爱人同志,告别单身。新浪副总裁茅道林用一个比喻点破了门户网站们的处境,“这种时候门户们就有点像一只小船,虽然船长也很有经验,但是突然一个大风来了,就把你的船一下子冲高,一下子冲低,可能不是因为你船长的水平不够,可能更重要的是经验够不够。”
“这个时候有三种选择,第一种假如有一个港口靠岸的话,一定要去靠岸,作为互联网来讲,就是跟那些更传统的公司去做合并,比如说跟比较大的房地产公司合并;另外一个就是找一条大船,你跟大船捆在一起,比如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跟国际的互联网公司的合并;第三个就是所谓大船也找不到,港口也找不到,旁边有一条小船,就可以跟小船捆在一起,同心协力,渡过这个风暴的难关,才是一个现实的发展方向。”
在那个比喻中,Chinabyte和天极网的合并还应该算是门当户对,小船和小船的联合。“合并的主要动机来自投资人。”宫玉国说,英雄气短之下,连曾一度孤傲得不可方物的门户霸主Yahoo!都终于因在线广告业绩不良,露出了要与媒体公司合并的口风,扮演IT门户的chinabyte或天极网这类配角,如果还一心要守住寒窑的话,似乎只有指望靠六合彩过活了。守不住的似乎并不是Chinabyte,宫玉国的话可以为证,“Chinabyte的钱,再用两年没问题”,并且“用”的含义不是减薪、裁员、搬出昂贵写字楼的“用”,而是指一切照旧,不减兵马,不减粮草,维持正常发展。
那么据此推测,缺钱方似乎是天极了。而由于新公司据说将沿用“天极”的品牌,称作天极公司。所以在一般人的眼里,Chinabyte似乎吃了亏,但是堤内损失堤外补,Chinabyte的投资方一定早就将算盘打得清清楚楚了。一个佐证是,合并公司保留Yesky和Chinabyte两个域名,但未来将主推Chinabyte域名。另一个佐证便是即将公布的来自由新董事会决定的新公司管理层名单。尽管Chinabyte与天极网的合并,好处可能不是那么明显。但是联想与AOL的合作爆发力则是明显不同了,而且存在AOL、联想、网易三家合作的可能性,一旦变为现实,将对市场有震撼性的冲击力。
形形色色的合并如同水下的暗流,波澜不止,但茅道林觉得目前最好的做法还是静观其变:“对于市场来讲甚少有一个好处就是噪声不是那么多。我觉得大家都不要动,都在消化现有手上的东西,抓了很多东西在自己桌子上面,现在在慢慢地吞下去。”当然,如果网易静观其变,对新浪绝对是有好处的。
“整合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这是劝说门户们告别单身的一个有利的理由。“可能大家都有太多的选择。所以我觉得不管谁今天出来最第一个这样动作,对于整个的整合是有好处的,”茅道林如是认为。因为这个行业在美国已经是100亿美元的网上市场,而我们则是在8000美元的网上广告市场上三家在玩,就像三兄弟,一小碗饭,你说三个人分着吃吧,谁也吃不饱,但是你说给一个人吃饱了吧,另外二个人饿肚子。这时候,联手就成了一个选择。联手所以就产生一个所谓比较有大的第一名,然后就有一个比较小的第二名这种格局。”联想似乎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从媒体到门户
2001年3月20日,《计算机世界》旗下的“计算机世界网”宣布开通。“计算机世界网”在酝酿了整整1年多的时间后才推出,有人更称之为是“中文IT门户巨无霸”的出现。
依托中国最大的IT专业媒体,“计算机世界网”的开通不容小觑,不仅有《计算机世界》作为媒体经过20年的积累所形成的丰富资讯和鼎盛人气,更有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支撑,因此诞生伊始,目标便瞄准了IT主流资讯门户。事实上,“计算机世界网”所代表的,是传统媒体的大迁移,从第二、第三到第四媒体,是应媒体的新特性之需而自然过渡,而这一类崛起来自传统媒体的门户新生代,从网下到网上,后来的媒体新生代们由传统媒体所带来的忠诚读者群,则是那些旧门户们强有力的挑战者。
目前国内的主要中文IT门户已经发展到了五家,除即将合并与天极网合并的ChinaByte之外,赛迪网、硅谷动力,包括天极网在内,均脱胎自传统的IT资讯媒体。
事实上一个同样重要的信号来自Yahoo!5月1日,在关于要被购买的流言蜚语中一直坚持不会出售的Yahoo!突然传来一个消息,从未松口的互联网门户巨人雅虎公司的首席运营官杰夫-马莱特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称,继续独立于其它媒体之外并非雅虎的工作重心。“果雅虎与另外一家媒体合并的话,将很有可能使自己公司与仅此一家公司绑在一起,从而对业务有所影响。”马来特说。这证实了一些业界人士一直坚持的猜测,随着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公司的合并,雅虎公司也有可能与其它一家媒体公司进行合作,比如说迪斯尼或是Vivendi。当然,如果Disney收购了Yahoo!,通过中文Yahoo!将要对中文门户市场产生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到那时,Disney与AOL在中国将会上演一出热闹非凡的好戏。
“雅虎公司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将从一个纯粹现代的网络公司转换成一个传统公司。”尽管雅虎从未试图拉拢互联网以外的公司在自己的网站上进行广告宣传或是享受其它服务。
当媒体行业作为上一世纪的“最后一个暴利行业”仍然维持着它的滋润生活的时候,穷困潦倒的网络门户们当然会垂涎三尺了。然而正如此前所讲的那个笑话,有一天人们会发觉很难区分新老媒体的界限。
新老媒体的结合点似乎正在成为滋生新市场份额的重要土壤,这个土壤也成了门户们重新变脸的另一个重要线索。试想一下如果新浪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一个频道,那么它将无可争辩地成为中国最具传播力的媒体工具。
但现在谁也不是,门户们和传统媒体们各有各的专长也各有各的苦恼,也同样象男人和女人一样互相敌视又互相吸引,而它们之间的界限则持续不断地被模糊和被擦除,因此媒体和网络门户之间的互相购并,将是下一个季节最热门的肥皂剧。
市场驱动时代
从pageview至上到盈利为王,门户变脸的最大动力来自互联网行业的特性改变:从资本驱动到市场驱动。对盈利的强调成为互联网行业进入市场驱动的象征。而这个强调也从此使得这个工业不再是卖方市场,而转入了买方市场。这个转变就是从资本驱动到市场驱动的折射。如果把最初的投资比做奶粉,这个转变就如同是断乳。
新浪副总裁茅道林预言这个消化的过程可能是半年到一年的过程,门户网站的变化才尘埃落定。“原因有三,第一个这些所谓.com公司也好,这些新兴的通信公司也好,他们今年碰到困难也会消化,宣布破产,这是一个过程;第二个像时代华纳也好,被兼并的话,或者说盈科去收购香港电讯,这个整合消化过程中,经济效益不会马上体现出来,也就体现不出在股市上面,那么你就没有好的推动;第三个是新一个增长点到你这里来,现在已经,像美国来讲,频宽已经远远超过应用,那么Internet奔腾的芯片已经远远超过软件能力,太快了就没有用了吗,你点一点就出来了,那又怎么样呢,这个角度来讲,这个开发过程是要时间的。”
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大约24个月到30月,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从互联网产业甚至包括IT产业,似乎都在围绕这一个焦点做事,这个焦点就是,从供方市场到需方市场的转变。这是任何一个新兴工业从崛起到成熟都必将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茅道林认为新浪、网易、搜狐这三家最大的门户网站,并不一定首当其冲地需要“变脸”。“我想大家都预估会很快,但其实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这三家是连在一起的,就像一棵树上的三个苦瓜一样,可能有个苦瓜站的比较高,人家摘不到,比较大棵一点,比较健康一点,但是他们是一样的。”“另外一个就是作为股票投资人,今天一波一波的选,也要是要时间,假说我们两个是投资人的话,我们第一个选择公司是谁,一定会选择IT界的龙头老大,那第二批会投谁,是大的龙头老大,真的投到像我们这种比喻说我们是中国市场里面的公司,肯定是到第三步第四步去,这又是一个时间,所以从这个时间点来推算一下就很容易就是到明年年底的事情。都会有这个时间等待的这个过程,这个都是在假设说,公司营业很正常,在风暴当中也不会翻船,同时市场会服输,那么这些都是大的假设,这些假设不成立的话,我觉得这个痛苦期是一个,其实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所谓一块钱美元的指标性的价钱,你超过了摘牌,其实这不是一个摘牌的因素,我觉得摘牌是一件最最轻松的一件事,你看今天为什么一托不摘牌他就宣布破产,就是说股东有最终的权力,摘牌了以后我还是你的股东,那么我还不如现在就直接宣布破产,像国企改革一样,破产也不是一个坏事情,破产他还可以把钱拿回来,不破产可能钱都不见了。”市场驱动,法则虽然更严酷,但是却更公平。
快不是永远的赢家
网络股下挫,受整个高科技公司大势的影响,茅道林觉得市场恐慌一个最根本的原因确实是这个市场增长没有预期那么快。“IT界不能老是奔腾四,奔腾五,拼命去奔腾,这是不行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需求方面是这个资本市场里面比较看重的,我大概总括就两个点:一个就是需求方决定这个市场的条件,第二个是股市的这个过份炒从低端的去调整,跟公司的基本面已经又产生新的需求,比如宽带互联网,只有在当频宽跟用户的需求在应用的推动下消化掉了以后。主要依赖互联网广告为生的门户们会产生生存危机,是因为没有互联网用户的购买力不足。而这些人的购买力有多少是通过网上的讯息所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这才是真正的所谓广告业最基本的元素。“比如说多少人看CCTV,这些人看了以后,去买DVD,去买白酒的,去买啤酒的,去买钙中钙药的或者去买奶的,到底有多少受到了影响,如果没有研究或者评估的话,这个市场是做不起来的。”
原先人们谈论的最多的话题——互联网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这样那样的泡沫,在经历了资本市场的低潮之后,人们发现,最重要的直接原因是,在互联网投资最狂热的的时候,人往一处走,钱往一处扔,都投在一个地方,最大的供方就是资本,许多都投向了互联网及相关产业,但在狂热驱使下,投资者和从业者并没有考虑一个基本的经济规律——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是由需求来决定的,而非由供应方来决定的。结果大家可以看到,从资本市场来讲,股票供应过多,过多的.com上市,使得当时的股票投资人也陷入过度投机中。”面对过去,新浪副总裁茅道林如是总结。
“今天IT资本市场面对的这样一个低潮更有意思,甚至有些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资本市场越来越从过热走向过冷。事实上,无论是过热还是过冷,这样的投资都已经脱离了一个市场的基本面。比如说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股票跌到了一块钱,并不能说明该公司股票的基本价值就是一块钱,从公司的经营状况来说,事实更非如此。”市场驱动,依循自由振荡原则,矫枉过正,也得必须忍受,心得可以用来放在《互联网门户的心灵鸡汤》中。
新市场的新活力
裹挟巨额资本闯入门户领域的,不仅有联想这样的老牌IT设备供应商,有《计算机世界》这样的老牌IT资讯提供商,还有一群不容小觑的大亨,这群大亨所借助的东风,则是无线和宽带互联网的兴起。
新生的市场将给门户们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将改善门户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市场刚刚兴起的时候,其实竞争关系并不必要,“我觉得应该是一种互相探索,”茅道林说,比如日本的imode,在无线领域非常成功,他认为imode成功最大的基点在于不是从通讯的角度去研究,而是从媒体角度,从用户的角度,所谓killer application这种用户的应用去研究,只有应用了以后,才能产生市场,产生市场驱动力。
“在宽频或者无线里,我们有窄频的经验,有电视的经验,有报纸的经验,可不可能联合起来去探索一下宽频的道路?大家非常互补。”
在新市场里,借助过去风风雨雨、摸爬滚打的经验,门户们也将能够更快地寻找到新的发展契机,变脸之余,新的活力也将蓬勃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