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科技时代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阳光专栏 > 创业板:IT企业的“最后一班地铁”




创业板:IT企业的“最后一班地铁”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1月05日 14:40:12  阳光

  眼下,创业板的出台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政府主管部门、各路券商和众多IT企业更是紧锣密鼓地在为之准备,在深圳,据说连卖盒饭的都在急切地等待创业板的开张,当然,大家的心情也都一样,创业板的一再推迟,引得人们就像是在期待着一个新生儿的诞生,有兴奋,也有担忧:它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前景如何?会给IT企业带来怎样的机会?相信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自己的一个答案。热潮涌动创业板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于科技企业的重视,高科技产业、园区、孵化器、风险投资、Nasdaq、创业板、海外上市、创业人才等都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有专家进而认为,国内这样一种环境的营造,甚至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巨大增长打下了基础。这些也是美国过去10年来经济持续发展给予世界的启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对美国国民经济的战略调整施加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以IT和生物科技为核心的技术发展已经成为了高科技产业的两翼。在美国高科技产业的持续高速成长中,包括在Nasdaq市场,人们也看到了机制对于高科技经济的催化力量,这样的机制就是创业、投资人、产权制度、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创造了像当年的网景、今天的Cisco、Oracle、雅虎、Amazon等一大批明星公司。高科技产业的繁荣给社会带来的不仅仅只是技术的进步,人才、高科技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市场、更先进的企业机制和产权制度都是它给社会带来的新财富,一名优秀的CEO年收入可以达到几亿美元,一项优秀技术的发明者可以一夜暴富,甚至是一个好的商业创意,只要有能力实施,也能成为Bezos这样新的财富英雄。新经济的神话造就了新的美国梦,在移民时代,人们到美国淘金时的信条是,一个哪怕再穷的年轻人,只要努力工作,创造成就,就会得到社会的丰厚回报;今天,这样的馈赠则是来自资本市场。技术、产品、市场、人才和资本五大要素配置的一体化也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像雅虎这样的任何一家拥有新技术的公司都是在推进它的全球化进程,国内IT业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创业板的即将创立无疑也加快中国经济与国际的接轨。从政府、传媒到大学,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激发了新的创业热潮,当然,在这样的热潮下面也有盲动,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教授认为,“国内一下子冒出来那么多的网站,许多大学生盲目地认为自己就可以创业办公司,加上媒体的大量炒作,使得这期间产生了一些泡沫现象,这种的泡沫现象连政府也未能幸免,到处兴建开发区、软件园和数码港,不考虑是否已经具备相应的人才和氛围,势必造成资源配置上的浪费,也必然导致泡沫的破裂和许多人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的最高形式,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资本市场上的回答就是对其价值的一种评判,但是资本市场也充斥了投机行为,如果说适度的投机是一种必需,那么对于企业来说,过度投机只会使企业受到惩罚甚至被扫地出门。因此,如何把握这样的一个“度”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成熟,形成高科技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讲,创业板不管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早出来还是一件好事,有专家说,“害怕有一些问题,就把孩子憋在肚子里,显然也不是一种好办法。”回过头来看,国内资本市场的出现也不过是10年前的事情,市场上出现的一些盲动和浮躁也当属正常,但是人们也必须记住,资本市场残酷无情,而且赏罚分明,不小心也会迎来惩罚,因此对于IT企业来说,如何把握方向、成为赢家也是一个考验。

  最后的洗牌

  创业板进入倒计时,对于国内30多家获得保荐人资格的券商来说,它们正忙着进行最后的洗牌,据悉,现在每家券商手中都握着十个左右的推荐企业,近200多家被推荐企业中,IT企业的数量超过了50%。对于广大股民、券商、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来说,创业板被寄予了太多的期待,尤其是在2000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国内方面,中国证券市场正好走过了10年,回顾过去,主板市场遗留下来的许多积弊已经成了众矢之的,前不久,国内一家名为《财经》杂志刊发了一篇揭露股市基金违规操作的文章《基金黑幕》,更是如同一声炸雷,引发了各界对于国内证券市场的深刻反省,并由此对国内证券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国际方面,香港创业板的情况大家都已经看到,邻近的韩国股市也是跌声一片,而创业板的鼻祖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不久前股指一度跌破3000点大关,新一轮大调整还在继续,分析人士称这样的调整恰恰反映了“股票市场被过高估价后的自然回调”。

  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国内创业板出台后会怎么样,已经不只是一些市场设计人员关心的问题。温元凯认为:“在这样的一种情势下,政府管理层的压力也不小。另一方面,券商在进行最后的洗牌,它们会把哪张牌洗出来很重要,这样的洗牌当然要为中小股民着想,保护广大投资者的收益。”此前,政府管理层已经提出考虑30万以下资本金的股民的市场禁入,事实上,这样做也是出于中小股民承担风险能力的考虑,温元凯认为,“归根到底,股市是要让投资人赚到钱,因此,券商在最后的投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要洗出最好的牌,使中国的创业板不至于一开盘就造成很难的局面,而这样的情况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

  洗牌过程如此重要,一大批优质的IT企业自然成了首选,在第一批准备上市的50家企业中,IT企业也占到了一半左右,用对创业板颇为关注的深圳清华深讯总经理陆迅的话来说,“创业板也一定要有真正的赢利模式,才会有价值。”

  关注成长性企业

  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对于IT企业,特别是现在比较成熟的软件企业来说,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传统的融资体制下,中小型企业要想得到资金支持,很不容易。因此,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资金一直是它们发展的瓶颈。尽管现在社会上的各种融资方式很多,也有很多私人投资,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如何保证投资者的利益,怎样使之公平的进行,一直缺乏一个规范的交易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创业板呼之欲出,定位也很清楚,就是为那些具有一定高新技术含量、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一般来说,资本在进入企业的时间上会有很大差别,从种子期、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Pro-IPO等分为若干阶段,对于国内创业板来说,市场最钟情的当然是成长期的企业,业绩或者起码是业绩的期望值良好的企业,这样也是基于对国内风险控制机制和普通投资者的风险意的考虑。因此,对于许多想到创业板上市的IT企业来说,一个重要的价值判断就是企业的成长性,而不在于IT这样一个高科技的标签,在美国Nasdaq的上市企业中,就有三家殡仪馆,连满大街都能看到“星巴克”咖啡也跻身其中。在最近的一次业内人士组织的e-Talking上,有券商就提出,尽管强调创业板门坎比较低,但是首批入选的近300家企业都是一大批中小民营企业中的娇娇者,预计每股盈利率都在0.3元,有的高达0.7元,相比较而言,国内一些IT企业目前还达不到这一水平。与主板相比,国内创业板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门坎相对比较低一点,即企业设立时间必须达到2年以上。由于企业经营历史短,规模比较小,抗风险能力比较弱,所以投资风险就比较大。为了防御风险,最好的办法只有对市场严加监管,通过阳光政策如强制性披露政策,严格执行企业的信息披露,除了年报之外,还必须有季报。以前在股票市场上,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在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上,往往前面说会有这样那样的风险,后面又来一段文字把风险堵上了,由于创业板实行保荐人制度,如果这样做的话,券商就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

  .com公司有戏吗?

  按照现在的上市时间表,目前国内一批比较成熟的软件企业如用友、金山、联众等都将成为创业板上的明星公司,也是众多券商手中的香饽饽。但是对于许多.com公司来说,眼下的二板看起来依然显得遥远而不可及。西南证券副总裁王珠林认为,虽然说创业板门坎较低,但这样所谓的低门坎也是相对而言的。从券商的角度来讲,第一批入选企业当然是好中选优,理由很简单,既然有那么多企业业绩比较稳定、已经有一定的历史、成长也比较稳定的企业可以选择,券商没有理由不去选择它们,相比较而言,网络公司尽管前景美好,但短暂风光不再,眼下道路依旧艰难,.com们不但目前没有盈利,而且还处在成长过程中,风险会更大。

  另一方面,从管理层来讲,国内资本市场需要培育,第一批入选企业的审核会相对更加严格,如有形净资产达到800万,对于一些互联网公司来说还成问题;另外一些企业改制比较晚,时间上也赶不及。最后还有对于市场投资者的考虑,他们刚开始承受风险的能力不那么强,一开始最好不要把他们吓住。诸多因素加在一起,使得许多.com公司还得等一等。

  8848董事长王峻涛也认为,除了一些政策因素外,互联网企业马上进入国内创业板还会遇到一系列的纯技术的难题,比如创业板明确规定企业创立不得少于两年,但是像8848这样的成立才1年零4个月;在外资比例方面,创业板也有很严格的要求。许多互联网企业在创立时都吸收了国外大量的风险资金,要进入创业板,就需要进行资本整合。但即使这样做,按照现在公布创业板的咨询文件规定,企业在挂牌前两年之内,资本和经营层不能发生大的变动,因此还得登上两年。最后还要对企业净资产和销售收入方面的要求,创蛋尽管对迤笠赢利没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对销售收入要求非常严格,这对于目前的许多互联网企业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雅虎也会被“摘牌”

  对于创业板的入市要求,各界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此间也有人士认为,创业板规则和主板规则的一个最大差别在于,就是前者并不要求企业在上市一定就要盈利,或者说一定赢利的企业才能进创业板,这样做就违背创业板规则创立之初的初衷。国外创业板的通行规则都是要求企业必须有一个赢利模式,但是市场并没有要求上市企业在挂牌那一天起就会赢利。王峻涛认为,如果全世界创业板都是这样来定的话,在现在的世界上,我们就看不到雅虎,“我算了一下,按照我们国家主板的规则,如果雅虎上市,从它的上市之日起计算,第三年它会是ST雅虎,在赢利之前它已经成为PT雅虎,而且在它赢利的那一个季度,按照我们国家证监法的规定,应该被摘牌。”王峻涛似乎也赞同国内企业在国内创业板上市,而对于8848,他的遗憾是“当时国内还没有创业板的说法”,而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要看一个企业有没有赢利的模式,互联网公司有一天会赢利,但是明天会不会赢利会有问题。”

  对于互联网能否上市,温元凯也认为,应该反对“类文革的唯成分论的思维”。互联网业现在也有赢利很好的企业,而且互联网是很广泛的概念,包括ASP、IEP等,“对于入选标准,我感觉最可怕的就是动不动就查成分。创业板企业的题材很广泛,当然IT是最有活力的行业,成长的空间也最大。”

  尊重市场的选择

  对于不同的资本市场来说,机制也有很大的差异,曾经成功运作亚信在美国上市的亚信CTO包凡认为,像美国的股票市场就是属于披露型的,企业再差,也得把阴暗的角落给披露出来,最后由市场投资者作出选择,香港股票市场制度则是因为延伸自英国制度,假定的一个前提是所有的投资者都不成熟,无论是证监会还是券商都是如此,因此市场应该最终对投资者有所保护。对于国内创业板这样的新兴资本市场而言,既然认定资本是作为实现资源最有分配的市场手段,那么像企业上市的资格问题,就既不应该是由证监会或者说券商来决定,应该由市场来决定什么样的企业真正能上市。

  另一方面,创业板虽然还没有出来,但是大家对它的心理期望值显得过高。在一些股评家眼中,创业板既然是等同于“小盘子+高科技+新股”,因此在国内资本市场规范有待建立的情况下,炒作之风会比主板更甚。在这一点上,Nasdaq最近的调整是一个非常好的鉴照。现在纳斯达克上的一些企业的市值比起最高峰时已经调整了50%还要多,而在美国,像雅虎这样许多优秀的高科技企业都是得益于纳斯达克这样的资本市场的推动。包凡认为,一些高科技企业都是靠钱堆出来的,至于市场对于投资者的保护,包凡认为,“每个人既然知道股票市场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大家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如果没有这点心理准备,我们的二板市场很难搞好。”对于企业来说,二板市场上庄家炒作的成份一定会存在。但就企业长远的发展而言,应该是通过它内在的市场价值来体现。清华深讯总经理陆迅说:“纳斯达克最近的调整,充分体现了企业自身最终价值的体现,能不能赢利。投资者最终目的是为了赢利,炒作只是市场中的一部分,散户也是一部分,最终要看是不是有人一直拿着你的股票,还是抛弃你的股票,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市场的选择。”

  创业板的市场风险

  尽管管理层对推出创业板非常谨慎,但相当一部分专家对于创业板可能潜在的市场风险表示忧虑。此前,曾经有券商放言,鉴于第一批在创业板挂牌的企业都是优中选优的、素质非常好的民营企业,因此几乎不存在什么市场风险。温元凯认为,在证券市场上,持这种看法的券商很多,而一旦按照这样的逻辑,“中国创业板开盘会出现什么景象很难预料,第一批上市公司既然没有风险这样的论调,就会为庄家们疯狂的炒作留下伏笔,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现象。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还不成熟的市场,教育股民很重要,这也是当前管理上非常担忧的问题。在这一市场里,发表什么说法很有讲究。创业板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孩子要诞生,不能憋在肚子里,这一点毫无疑问,这样才能促进中国企业素质的提升,但这不等于对它可能出现的问题就可以掉以轻心。”西南证券副总裁王珠林认为,创业板吸引投资者的核心主要是上市公司的高成长性,就是因为有高成长性,所以人们才敢于去踩高风险这个线。在市场不健全的情况下,不排除有人会恶意炒作,这种高成长性的诱惑力促使不同投资者参与这个市场。市场有这样巨大的供给和需求,管理层必须保证市场的公平和一定的稳定性,除了加强执法和监管措施外,创业板也准备建立保荐人制度,因此券商们在遴选企业时也是格外谨慎。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市场的稳定,也有人提出创业板要实行做市商制度。从培育市场的角度讲,监管者应该让投资者树立信心,就像在国外资本市场所看到的那样,不管公司大小,只要你有很好的赢利、诚实,就可以上市。

  国内企业的“上市饥渴症”也是一个病因。长久以来,国内许多企业都认为,只要能上市,财富就会滚滚而来。互联网热的时候,王珠林在接触一些IT企业后发现,有些企业本身规模很小,胃口却特别大,经常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像一家公司可列入报表的资产还不到100万,其他收入都是在帐外,一开口就是苛刻的上市要求。事实上。资本市场上的这种短期行为,不仅投资者以及管理层害怕,券商也非常害怕,业界称这样的做法就像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最后传到谁的手中,就会把谁牢牢套住。对于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这样的打击有时是致命的。因此,立足国情市场,无论是企业、券商还是投资者,一切做法符合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于创业板来说非常重要。

  多样化的资本市场

  对于国内一批高素质、高成长性的IT企业来说,国内创业板无疑提供另一种更广阔地通向资本市场的桥梁,某种意义上,今天任何一家IT企业都不能不关注国内创业板,力争在适当的时机培育自己进入创业板。但就目前的情势而言,第一轮上市企业只有50家左右,还有200多家候补,2000多家报名,而且严格说来其中有多少家是合格的企业还是一个疑问,许多IT企业不可能以第一批的身份进入创业板,它们只能是边走边唱,但是也不必浮躁,因为创业板只是资本市场中的一种,海外创业板、新兴市场、VC市场、将来的私募市场都是可选的机会。如果第一批能进入创业板的IT企业“吃到了天鹅肉”,那么对于更多的IT企业来说,创业板还是一个梦想,更现实的方式可能是去找一些私募投资机构、投资人或者天使投资人,制定游戏规则,争取将来壮大之后进入正式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国内IT企业的团队普遍显得很弱,大多数企业也都缺少一个类似CFO的角色,企业在上市之前,更要先做好全身体检,而且一开始就要请保健医生,而不是请治病医生和急诊大夫。一般来说,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就有人照顾它的成长计划,而国内许多IT企业管理者都是高学历的技术骨干出身,在管理上有许多这样那样的误区,往往认为管理只须读几本书就行,由于缺少正规的工厂管理和职业训练,企业在人才、企业组织架构、产权制度设计、发展战略、资本市场运营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因此,从一开始少走弯路、缩短进入资本市场的时间非常重要。企业在找券商谈上市以前,做好企业诊断,使企业自身素质得以提升。在国外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新技术、资本和职业经理人的有效整合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市场氛围。而国内以前经常发生的情形则是,一个好的技术产品找不到钱,或者不能有合适的管理者进行管理。在资本市场上,国内现在还缺少许多市场化的规范,投资者和创业者该各占多少股份,职业经理人身价多少,期权制度如何建立,这些都需要形成惯例和规范,这样才能形成新技术、资本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有效整合,培育国内高科技的创业环境。但是应该看到,国内资本市场正在发生着许多积极的变化,创业板就是这种变化中的一股积极的力量,不管将来创业板会如何曲折,或者会发生什么的情况,相信越来越多的的IT企业会进入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会成为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在不断的历炼中走向成熟,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讲,创业板的建立将是中国资本市场成长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而且会成为中国IT企业尤其是一些最优秀的IT企业做大的机会。本报记者 阳光


 相关链接
重组或关闭:资本背后的手(2000/12/20 17:01)
网络的明日之星(2000/12/20 16:58)
孙正义:激情推动互联网(2000/12/20 16:57)
Nasdaq对中国企业关上大门了吗(2000/12/20 16:49)
相关专栏:阳光专栏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