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科技时代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阳光专栏 > 孙正义:激情推动互联网




孙正义:激情推动互联网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2月20日 16:57:57  阳光

  软银,曾经是互联网业最成功的投资者,可是随着Nasdaq自今年4月份以来的一路狂跌,软银公司的市值已经从今年2月份最高时的1900亿美元狂泻至230亿美元,缩水将近90%。11月30日,就在软银总裁孙正义访问中国时,Nasdaq指数更是大幅下挫至2597.93点,相比于今年3月份的历史最高位5000点大关,纳指已经折去了一半。面对科技股的疯狂被抛售,孙正义,这位被称为依靠互联网发迹的“互联网财阀”,不知心里也着不着急。在访问中国的诸多公开场合,孙正义似乎也表现出来对于股市的无能为力,挂在嘴边最多的一个词就是Passion(激情)。可是,互联网仅仅依靠激情来推动,显然远远不够,更多人在担心:软银——这个互联网产业的暴发户,会不会成为互联网时代最令人痛心疾首的失败者?

  只做了两天的“世界首富”

  2000年2月,软银市值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孙正义曾经做了两天短暂的“世界首富”,在中国访问时,有人问他当“世界首富”有什么样的感受,孙正义摊开双手,笑着说:“可是我并没有看到那么多的钱呀!”在他看来,自己投身互联网行业,赚钱并不是目的,最令他兴奋的是能够从事一项革命性的产业,从而改变世界的面貌,而互联网就是这样的一个产业。在这一点上,孙正义的确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有远见的精明投资者。

  软银成立于1981年,初期孙正义主要的投资领域是出版业,后来以惊人的远见和魄力投资最早的一批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包括Buy.com、E—Trade、E—Loan、ZDNet等后来成为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当然,软银最引以骄傲的投资是拥有美国雅虎24%股权及日本雅虎约50%的权益。软银还是今年刚开张的日本纳斯达克背后的主要力量。如今,软银已成为互联网业一个庞大帝国,全球各地拥有600多家互联网公司,俨然成为全世界新兴互联网行业的主宰。鉴于软银的骄人表现,日本人为软银现象制造了一个新名词:“互联网财阀”,将软银比作像三菱、三井这样影响日本社会的家族财团,只是不同之处在于,像三菱这样声名显赫的老牌家族企业都是在1800年前崛起的,而软银达到这一步只用了短短20年的时间。

  软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通过11家风险投资公司管理着6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一半资金出自公司以外的投资者,在今年股市达到顶峰的时候,软银股价一年内增长了30倍,市值高达1900亿美元。由于孙正义拥有软银38%的股份,一度他曾取代盖茨成为世界首富。投资银行莱曼兄弟曾经预测,软银市值在今年年底会再翻一番,占到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8%,现在看来,这一目标已经不可能实现,但不管怎样,孙正义领导下的软银已经和盖茨的微软帝国一样,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有美国思想的日本青年

  在日本企业界,孙正义领导的软银公司代表着一种离经叛道的“异类”,仅仅几年前,软件银行还是一家游离于主流企业之外的“浪子”,后来它以其投资于雅虎公司、E—Trade和其他互联网企业的大胆战略而获得惊人的成功,摇撼了整个日本企业界。软银的大胆和成功,正在成为日本国内野心勃勃的创业者竞相效仿的对象,因为就日本整个企业界而言,直到不久前还非常缺少软银所具有的企业家精神,作为创业公司的一个典范,像软银这类企业在今天的日本也极为罕见,而这一切都源于孙正义的“美国情结”。16岁时,正在日本读高中的孙正义和同学一起赴美国旅游,这也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在这之前,孙正义的祖父是从韩国移居日本的移民,在孙正义的印象里,他的家庭一开始就是属于日本社会的最底层,为了能够成为中产阶层,孙正义的父亲成了一个非常勤奋的小职员,并从小在三个儿子身上寄予厚望,倾其全力教育子女。刚走下飞机,孙正义发现美国的一切都是与日本如此地不同:巨大的停车场、望不到边的超级市场、豪华的轿车、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连表情友善的美国人都是人高马大,这样一种“大”的异质文化深深吸引了他,使他急于想探究其中的原因。

  在美国短暂的一段旅行彻底改变了孙正义后来的生活道路。回到日本后,他就中断了在国内高中的学习,只身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求学。20年后,人们开始发现,在身处互联网这样一个高增长的行业,软银这样的先锋企业不仅培养了新的互联网企业,而且推动了积极进取和勇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精神,这些都是日本传统企业以往所缺乏的,即便是在公司的管理方式上,软银采取的灵活的决策和论功行赏等西方作风,在日本也是比较新鲜的。孙正义说:“自由、开放、创新、冒险和伙伴精神,这些都是我在美国文化中学到的最宝贵东西。”

  雇佣“导师”

  在伯克利读书时,孙正义就表现出了相当的商业才能。当时,他对信息技术非常着迷,决定尝试开发一种类似袖珍翻译器的产品,因为他相信这一产品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自己毕竟是一名身无分文的穷学生,孙正义成功地说服了他的导师和学长们加入到开发小组中来,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Team,给予小组各成员相应的头衔,同时许诺将以小时工资的方式支付他们薪水。当然这一计划本身就有很大的冒险性,孙正义说:“我也跟他们说清楚,这样的许诺是以这一产品将来能否成功为前提的,如果不能得到市场认可,大家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在他身边的人眼中,孙正义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更重要的是,孙正义说,“他们也都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钱并不是全部。”

  袖珍翻译器开发出来之后,这项技术引起了夏普公司的极大兴趣。从这一技术转让中,孙正义在他的学生时代就赚到了100多万美元,这也是他从市场中掘到的第一桶金,孙正义说:“要知道,对于一个穷学生来说,这可是一笔很大的钱”,这一年,他19岁。可是孙正义并没有止于此,就在这一年,他就制定了自己的50年计划,“我知道人生苦短,我立志要从事一个革命性的产业,做一个成功的人”,事实上,在孙正义此后的商业生涯中,他从来没有丧失过这样的一种自信,甚至坦言自己“从来就没有想到过会失败,因为就我当时而言,我什么都没有,不用担心会失去什么。”

  后来,孙正义将这家生产袖珍翻译器的公司拱手转让给了当时开发小组中的一位中国籍学长,条件是对方不用付一分现金,“只需从以后公司的盈利中拿出一部分来作为转让费用”,孙正义的伙伴精神由此可见。

  找到觅宝图

  孙正义今天的互联网“百货公司”源自他1981年建立的软件分销公司。公司初创时加上他本人只有3个人,上班第一天,孙正义就对仅有的两名职员大谈他公司的未来计划,说公司在不远的将来要达到1亿美元的营业额,两位职员听了,都以为老板患有癔想症,没过几天便舍他而去。在软银1994年在日本柜台交易市场上市之前,这家公司一直默默无闻。软银后来集中于互联网风险企业的投资,在孙正义近几年掀起的收购狂潮中,人们不可能不提及他一开始收购的Ziff—Davis和Kingston科技,在别人看来,这些投资并不理想,35亿美元的收购价数年后竟以17亿出售,但孙正义并不怎么看,在他看来,收购ZD出版集团,包括它旗下的Comdex,却是他到目前为止投资最成功的得意之作。

  为此,孙正义曾作过这样一个譬喻:“就像一个人被遗弃在一座荒岛上,上帝答应只可以允许他们要求一样东西,有人会要食物,有人要求枪支或者弓箭,对我来说,我需要的只是一张觅宝图。”现在互联网业就是埋藏着宝藏的一个金银岛,而ZD出版物就是一张按图索骥的觅宝图。就是在5年前的Comdex上,经由当时ZD负责人的介绍,孙正义幸运地从一大批公司中发现了不知名的雅虎。有人说,要不是当初软银在雅虎身上投资4.33亿美元,软银现在可能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按照今年11月初的收市价,软银在雅虎的股份价值也高达130亿美元,占到目前软银市值的三分之二还要多。

  发现雅虎

  软银发现雅虎,的确改变了双方的命运,资本与观念的结合催生巨大财富的传奇故事由此展开,从中也可窥见孙正义的投资风格。当时,孙正义收购ZD的本意就是希望能够透过它更加深刻洞察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从中发现最有投资价值的公司。ZD负责人关于雅虎的介绍引起了孙正义的兴趣,虽然当时雅虎还是一个由5名学生创立起来的不起眼的小公司。与杨致远等人的见面更是令孙正义喜出望外,谈话只进行了半个小时,孙正义就说:“我要投资你们公司,1000万美元怎么样?”

  事实上,孙正义当时只是问了他们几个基本的问题:公司的团队怎么样?市场在哪里?能够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公司的远景如何?但杨致远们的回答让他非常满意。他当即决定第二天就从赌城飞往加州硅谷,去看看雅虎公司的办公室。孙正义说,看到杨致远他们,也彷佛回到自己也是学生时的创业年代,孙正义说:“他们充满激情,对某一象专业技术非常着迷,为了实现一个想法,可以为之几天几夜不睡觉”。某种意义上,除了雅虎技术产品非常特别之外,潜意识中杨致远疯狂而又大胆的创业想法也是与孙正义不谋而合,可能也是孙正义当时激赏雅虎的一个重要原因。

  飞机一落地,杨致远问中午去哪个饭店吃饭,孙正义摆了摆手说:“不用了,咋们直接去你们的办公室,汉堡加可乐就行。”参观完雅虎只有5个员工的办公室,接下来的时间里,孙正义很快就改变了注意,“我要投资你们1亿美元,只要能占到公司35%的股份,你们要多少钱都行,但是必须让你们的融资顾问告诉我值那么多钱的根据。”但实际上,杨致远他们几个当时都还是学生,对于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钱,似乎一点概念都没有。

  但孙正义似乎面临更大的尴尬,他还必须回去向他的股东们解释为什么一个只有5名学生员工的公司值那么多钱。回到日本后,一切都如孙正义预料到的那样,董事会上谁也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投资先例,都以为他简直疯了,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表态。最后孙正义也急了,“你们既然没有人出来表态,那就我来定算了,但是如果你们反对这样做,必须在今天告诉我不能投资雅虎这么多钱的理由。”结果一天过去了,谁也没有给孙正义打电话表示反对。

  时候,孙正义也承认,从见到杨致远那几个年轻人开始,他就为他们大胆而新奇的想法所吸引,整个过程中他都处在一种“半疯”状态,孙正义的“激情”由此可见一斑。

  复制美国互联网经济

  在日本,孙正义一直被称为“日本先生.com"。美林证券分析员估计,孙正义掌握了日本70%的互联网经济。投资多样化的互联网股票和复制美国的商业模式成为孙正义奇异的商业模式。在美国,孙正义控股了雅虎、E-Trade等著名网站,一般占20%-30%股份,由网站的创建者来管理。孙正义与这些公司合资成立日本公司,由孙正义绝对控股。他把美国的模式成功复制到日本。这种复制非常成功,雅虎日本进入后几乎马上就靠广告盈利,因为无须品牌宣传投入,市场也没有出现竞争对手。雅虎日本成为日本85%上网者的门户站点,他们由此进入孙正义的网络帝国--提供玩具、图书、音乐、旧车、金融服务等交易服务。雅虎日本在日本上市后,短短三年里,股价上涨了200倍。在孙正义把Nasdaq引入日本后,不仅以60%股份控股Nasdaq日本,特别重要的是,给他投资的众多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了上市渠道。据悉,第二季开始E-Trade日本公司就准备在这个新建的市场上市。

  这样,孙正义不仅在日本复制了美国互联网经济,而且复制了财富。雅虎日本公司成为日本第一个股价在1亿日元以上的公司。最近一年中,软银的股价上涨了几十倍,从1999年2月22日的63美元上涨到2000年2月的1900多美元。软银上市的6年时间里,市值最高时达到1900亿美元,成为日本最大的公司。孙正义不仅是投资与复制的高手,更是整合高手。在投资了150多家与网络相关的企业后,形成了软银的“互联网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业务合作就能产生促进作用。在日本建立Nasdaq市场,将至关重要的资本市场也整合进来。与传统银行、证券公司的联盟也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整合传统业务。整合使软银在竞争中更具优势。美国《财富》杂志认为,软银的最终目标就是成为纯粹的控股公司。

  两只脚全迈进去了

  对于孙正义的投资游戏,有人认为简直是一场赌博,孙正义说:“我的做法不像大多数人,他们或者只是一只脚踏进去了,另外一只脚还在门坎外面,而我是两只脚全迈进去了,包括我的全部家当,因为互联网就是我的一种信仰,但这不等同于赌博,我们希望能专注一个行业,成为行业的第一。”现在软银的目标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缔造它的“互联网帝国”。按照孙正义的计划,软银在未来几年内投资的互联网公司将达到1000家左右,一年前这一数字还只有400多家,现在就已经达到609家。就在孙正义访问中国时出现在某一公众场合之前,他通过一个电话又决定了一笔高达25000万美元的投资。孙正义说他投资于互联网的信心在于,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比汽车、电话等还要伟大的一项技术,而且“将来一定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Passion(激情)、Vision(远见)和Focus(专注)也是孙正义最重要的投资经验。20年前,当许多人并不看好微软的时候,孙正义就非常欣赏盖茨领导的这家软件公司,直到现在他和比尔还是高尔夫球场的对手;10年前,当Cisco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的时候,孙正义就认为它会有着非常诱人的发展前景;5年前,他则发现了雅虎;现在他看好一家叫做Ariba的提供B to B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企业,孙正义说:“幸运的是,与其他许多投资者不同的是,当初这四家公司我都进行了投资”。孙正义认为,对于软银来说,要投资一家互联网公司,被投资企业的市场、产品、团队和企业的远景都是同样地重要。

  当然激情最后还是要回归理性,对于越来越复杂的技术发展趋势,孙正义认为,投资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软银在投资一家技术公司时都会请一些专业人士作出判断,“听取不同的意见很重要,它们可以让你发现自己看不到的某些方面。”

  软银会“生锈”吗?

  眼下,软银似乎面临着一场财政危机。随着Nasdaq股市的一再下挫和科技股的持续低迷,软银预期的大丰收变成了一场“广种薄收”,有人担心软银会不会因此而“生锈”,变得暗淡无光。以软银在许多公司的初始股为例,它实现看到的计算机服务商PeoplePC今年8月份上市以来,股价跌得只剩招股价的三分之一;另外一家互联网基干服务商AsiaGlobalCrossing的股价也一直低于招股价。最近的市况更是令许多初始股失血,在软银手中握有的20多支美国上市公司中,只有少数几家有盈利。在到今年3月份截至的财政年度里,软银的净利润由于投资收益的减少下降近80%,为7700万美元。

  面对股市的调整,孙正义似乎了感受到了无能为力。笔者请他能否对Nasdaq何时走出下跌阴影和中国几支海外上市的网络概念股何时能够走出低谷作一预期时,孙正义的回答只有短短的三个字:“不知道”。尽管如此,孙正义还是风采依旧,更像一位热情的传道士:“我认为,随着股价的下跌,现在恰恰是我们投资互联网的第二个最好的机会。风险投资需要耐心,就像种植苹果树,种子种下去,你不可能在一、两年就能吃到苹果,如果你着急的话,就只能吃苹果树。”孙正义爱举的另外一个例子是汽车工业,“汽车刚出来的5年里,你不可能看到那么多的高速公路、那么多的豪华汽车和那么多的加油站,现在互联网产业也是这样。”如果实在说服不了你,孙正义就会说:“这是一种信仰,只要你有信心,不要在意别人是否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做法。”最后这一话题干脆变成了孙正义式的调侃:“最好他们都不投资互联网,我一个人来投,这将是最好的。”

  当然,软银面临的问题还不止于此。长期投资收益的减少、投资目标过于频繁的变化、战线过长和大手大脚的投资风格都招致了许多诟病。软银目前有6个营运部门:电子商务、金融、宽带、媒体、基干网和全球投资基金,但它的投资策略却让投资者无所适从。孙正义曾说宽带、电子商务将构建公司未来长期繁荣的基础,而美国分公司却把目光投向了在线金融服务和互联网基干建设。软银在互联网5个分支部门主要竞争者身上都押了宝,可是这5个部门范围之广,似乎让人难以驾驭,况且像无线通信和基干网建设在几年之内都是烧钱的大户。如此看来,软银也面临着重塑自我的巨大难题。

  中国将成为互联网的中心

  对于中国市场,软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到目前为止,软银在中国投资了20家左右的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巴巴、美商网、UT斯达康等,其中UT斯达康是软银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也是孙正义最喜欢举的一个例子:‘“一个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飞机降落在机场时,这位留学生的口袋里只剩下了30美元。几年后他与其他几名中国留学生一起,在硅谷开发出了一种通信方面的技术。”当然,剩下来的结局可想而知,他们幸运地通过一位朋友的介绍认识了孙正义,又是经过不到30分钟的见面,孙正义感到非常满意,就决定投资这家公司,占这家公司30%的股份……这就是典型的孙正义投资风格。

  孙正义先后10次来到中国,他说他的血液和DNA里也有中国人的某种成份在内,他本人也非常看好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并且允诺要在未来几年内在中国投资200家左右的互联网公司,投资额达到10亿美元左右,这将占到软银在全球投资总额的20%左右,由此可见孙正义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在他看来,中国在未来5年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现在全球上网人数才2亿,其中美国占据了一半左右,中国的上网人数也只有2000万左右,但是5年之后,中国的上网人数将达到2亿,这一数字必定超过美国,那时中国将成为互联网的中心,也是最大、最活跃、最富于潜力的互联网市场。”

  站在全球工业面临转型的十字路口,有人批评软银的互联网帝国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但孙正义似乎无动于衷,仍然在空谈而不是直面问题。孙正义说:“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之后,人们会意识到我们是真正了解这场革命意义的人。”孙正义或许的确理解这场革命,也有人担心,不知道这样下去,软银能否活到能够迎接新经济黎明到来的那一天,只有孙正义毫不为之所动,依旧是激情满怀,“我相信,互联网终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小档案

  软银的历程:

  1981年,孙正义拿出8万美金,注册成立软银。

  80年代中期软银成为日本国内第一大软件经销商,占市场70%的份额。同时出版发行十多种与电脑、软件相关的杂志。

  1994年软银在东京股市上市,当时募集到1·4亿美金。

  1995年软银身陷30亿美金债务危机,开始进军互联网。

  1995年孙正义发现了互联网的价值,决定倾力筹措资金向互联网下赌注,他因此在美国加州专门注册成立了软银风险投资公司。

  1996年春,孙正义向刚起步的雅虎下注1亿美金取得28%的份额。两个月后,雅虎上市,软银在雅虎的赌注得到的回报高达84亿美金。

  1996——1999年在这3年中,孙正义的软银投资从事在线股票经营的E—Trade,占27%股份,投资在线保险业Insweb和从事在线抵押贷款的E—Loan,拥有buy.com10%的股份。同时,软银在日本国内还与微软公司合作,投资CarPoint在线汽车服务网站,其中,软件银行占50%股份,日本雅虎占10%。

  2000年6月1日软银宣布与日本7—11连锁店、日本雅虎和日本第一大书商Tohan发起成立日本版的在线网络书店Es—books。

  2000年6月26日软银宣布,在未来几个月,将向网络公司投入19亿美金,宣布决定的当天,软银在东京股市股票飙升9·1%,每股达3970日元。本报记者 阳光

  


 相关链接
Nasdaq对中国企业关上大门了吗(2000/12/20 16:49)
中关村里的资本故事(2000/11/23 15:18)
网络业的柳暗花明(2000/11/23 15:17)
蜕变--一个传统媒体的e化过程(2000/11/23 15:14)
相关专栏:阳光专栏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