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
美国Nasdaq股市的大起大落引发了新的因特网恐慌症。人们甚至将网络股泡沫的破灭归咎于华尔街那些信口开河的股票分析师,当然,在一旁煽风点火的媒体和盲目跟进的投资人也脱不了干系。热情的预言家们的乐观劲儿似乎有些过了头,以致于有人怀疑风险资本投资的萎缩会不会演变成一场“因特网萧条”,不管怎样,在过去互联网商业蓬勃兴起的10年中,如果说新技术是引擎的话,资本市场无疑为这一产业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燃料,现在燃料供应上似乎出了些问题——Nasdaq股市提前到来的大幅调整,使得在支撑这一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上,寒冬俨然已经提前到来。 互联网商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恐怕谁也不能低估资本在这一产业经济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某种意义上,新经济不仅是新技术革命的产物,也是金融革命的产物,雅虎、思科等一批代表新经济的巨头之所以能够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无一不是获得了风险投资的巨大支持,并且利用股票市场使其公司未来价值被迅速放大,然而这一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是:一个产业在其现金流量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短时期内只能依靠资本补充现金流量,但市场是无情的,资本不能永远贴现金流量,如何善于理财,真正赢得足够的时间,并赢得市场的机会直至最后的成功,对于现阶段互联网公司来说,这一点变得如此重要,以致于没有一家公司能回避这样的一个现实问题。从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的门户网站到各个专业网站,在寻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之前,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还得要经受资本市场的折腾。 为了使自己的财务报表变得好看些,从今年三季度开始,国内各家互联网公司纷纷使出了浑身解数:裁员、削减广告和行政支出、关闭过早扩张出去的分公司。国内互联网商业的低潮也为提前上市或者是资本充足的大公司提供了最好的并购机会,否则你是难以想像那些小网站会如何“狮子大张口”的。如果说对于TOM这样的公司来说,一边裁员一边又进行大规模的选择并购是为了开源节流,那么对于ChinaRen这样的公司来说,选择被收购则是显得有些许无奈,以致于ChinaRen的原CEO陈一舟抱怨说:“美国的互联网热了五六年,中国只赶上半年,太不公平。” Nasdaq市场的风云突变,使得国内一大批互联网公司的上市计划变得遥遥无期,想沿用“资本市场补贴现金流”的做法已经成为了“不可能”,加上华尔街资本对互联网公司盈利的时间压缩,间接也逼迫了国内相当多的公司提前“改变线路”,进行一些重组和整合。陈一舟说:“本来我们也是想做第一,但是现在看来已经没有机会,所以还不如加入第一,与人一起建设第一。”选择被兼并,ChinaRen的做法无疑具有相当的代表性,163电子邮局、赢时通等选择被收购都是在资本市场遭遇重创后不得已“变线”后的产物。并购甚至也使许多收购方修改了自己的盈利时间表,但必须看到,在这一市场成熟之前,单凭对一两个公司的收购可能会使帐薄增色不少,但能否真正带来上规模的盈利,尚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在退缩,对于软库、高盛等投资机构来说,现在却是它们大举进入互联网领域的最好时机。不管怎样,对一个产业的投资回归理性,这是一件好事,同时人们也常常会被提醒,即便是今天像AOL这样红火的互联网公司,在盈利之前,它在生死场上历炼了整整15个春秋,因此,对于这一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寒冬虽已来临,但梦想还要继续,都说互联网是一场变革,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阳光
|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