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
![]() |
|
![]() |
8848是做BtoC起家的,这一点众人皆知;BtoC挣不挣钱?美国企业没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8848同样是闪烁其辞。不久前8848一次看似很普通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公司的三巨头却对外发布了一个与以前有所不同的消息:8848要建立基于中国国情的互联网平台。对于与会记者连珠炮似的追问,8848的解释是:8848网站最近的功能发展目标是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在线商品销售服务、为企业提供自助型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一些行业提供垂直型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传统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新闻稿中语) 一直坚持不懈的扛着中国BtoC大旗的8848突然间调转枪口,拓展了自己的经营方向。这种一反常态的做法不由得使人产生下列联想:这次新闻发布会是否在为今后8848的转型做舆论先导?8848是否已经意识到BtoC的模式不可能赚到钱? 8848也扛不住了? 8848不做BtoC了 中国大饭店那次新闻发布会,8848似乎提出了"重大战略转移"的观点。8848以往一直是坚定不移做"BtoC"模式,但BtoC是否适合中国的市场环境一直被很多人质疑。8848提出要创造自己的电子商务的模式而不再效仿亚马逊,似乎是在对天下人昭示8848不准备再做BtoC了。 但当记者提出这样的试探时,8848的高层却表示说,8848没有转型,BtoC的业务还在做,而且相应业务的覆盖面还有所增加。这次提出建设中国电子商务应用平台是因为8848的业务能力有所拓展,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基于市场的需求增加了新的业务,不是业务的转型而是业务的拓展。公司在原来的主题上随着业务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将自己的业务延伸到其他领域。该公司声称8848他们以前做的BtoC现今仍保持每个月50%的速度成长。之所以开展旁枝业务适应为8848的一些企业用户不断提出新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机会,并由此探索出一种新的赚钱方式。王峻涛举了一个做书的例子,8848在销售书的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书商同时希望通过他们来做批销,这是8848很自然的跨到了分销的领域。取得了一些分销经验之后有机会尝试为IT企业做分销,发现与做书的分销难度等同,于是又一个新的领域被占领了。由此8848得到了Intel网上的独家经销权,接着是康柏、3COM的产品也拿到8848的网上来销售。但王董事长同时也承认,IT领域的网上市场很大,虽然利润不是很高,但是volume可以做得很大。 市场炒热了,8848又获得了代理其他IT厂家产品,诸如打印机等的机会。品种全且门类多融试点以销售历任又不客观的情况下8848觉得还不如在网上建一个虚拟采购市场,让厂家可以到市场上来租柜台,当用户有需求时可以下订单,将按照订单上的要求将货物提供给对方,一个网上BtoB的Market Place(采购市场)建成了。紧接着,8848又根据一些传统行业客户提出希望出钱购买8848的电子商务经验或帮助建一个建立自己的网站的请求,从最早的BtoC拓展到BtoB以及分销系统,且建立商业网站的经验模块化包装成产品卖给客户。 模式是递增出来的 令人比较感兴趣的是8848这次重大转变除去原有的BtoC之外还拓展出了哪些新的模式?8848的介绍并没有什麽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看来在信息高速运转的年代推出与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一让人有一点咋舌的是8848此次扩展的广阔性,几乎沾电子商务边的模式都站到了8848的花名册中: 原有的BtoC,就是在网上分售一些最终产品的业务尚存。随着网上分售的发展,开始有人在8848的网上商城租一块地。支付租金有二种方式:一是预先商量好的;二是依照销售额按比例分成,从而成为一种Commission Fee佣金。这是基于BtoC而拓展出的两种坐地收钱模式,不必建立庞大的物流体系,只需要按时维护网页即可。接下来的业务称作BtoB还是BtoC?两者之间的界限似乎不容易分清楚,比如手机上网,和电信局合作该算作BtoB还是BtoC?如果说是BtoB是商家对商家,提供的服务又是让个人在网上支付、查询帐号等等,他的行为完全是BtoC的模式。所以很难用一个确切的模式来套。再有,将自己的经验包装后出让给客户帮助它们建立自己的采购市场,这是典型BtoB的模式。8848收服务费,对商家收注册费。现在在网上发布买卖什么东西的信息还是免费的,将来信息流系统变得非常强大,有价值的东西越来越多,一样可以收服务费。BtoB与BtoC在发展中是相互渗透的,不好界定其中哪些是BtoB哪些是BtoC,而且很难断定哪些东西会成功。 8848的业务一下子拓得非常迅速,但"贪多嚼不烂"的俗话似乎为8848的做法提出了反证,想做BtoB建个平台收场地费又想帮助传统企业进行互连网服务还不想舍弃原有的BtoC,对一个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来讲。一下子提出拓展这么大的业务范围,8848是否有如此大的消化能力?专注于其中某一块业务岂不更好。 然而8848的回答却让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与记者探讨起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可行性问题,互连网公司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必须探索出一种模式来,同时这种模式必须是可以成长、赚钱并且成功的。至于说到哪个模式是成功的,目前还没有定论所以才引得如此多的公司怪招迭出。8848走的路是不是正确8848人也不知道。说到这一点笔者到是表示赞同,对互联网最佳模式来讲现在不可能有定论,而且当定论出现的时候机会就没有了。 8848到底赚不赚钱? 8848赚不赚钱的问题估计每个人都想问,纳斯达克的波动给中国互联网打了一针镇定剂:不再可能有那么多的天使投资人了;不在可能有人会因为你有一个好的概念就把钱交给你,你必须要有实际内容,更准确的说是你要能赚钱。当然纳斯达克股价的起伏,这对于8848这样的公司应该不算是坏事,对着众多的竞争对手,纳市的跌宕起伏对其竞争对手的压力比起8848要大得许多。而且条件越恶劣越能体现优胜劣汰。王峻涛举例子说,8848发货保证三天内送到,但一些小公司却对外承诺一小时、三小时,它一天可能只有十来桩生意,如果它们每天有几千桩生意将是什麽样子。但是他们会在市场上造谣重伤,而且用户往往不能正确理解。纳斯达克股市暴跌,互联网泡沫破碎,对哪些非炒概念而注重经济效益的企业是好事。8848不是一个卖概念的公司,用他们自己的话讲:用的是最土的方法但8848的发展证明了电子商务在中国是可行的。 但几乎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都忌讳谈赚钱的问题,可事实是但现在在纳斯达克优秀的互联网企业的标准就是赚钱。互联网已不仅仅是炒概念,而且要有实际的内容。互联网企业活下去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雄厚的资金实力;二是能赚钱。在笔者的印象中8848在公开场合好象从未谈到过自己赚不赚钱。 这一次王董事长显然不准备避开不谈:"至今我们还没有赚到钱,在这一点上我不想隐瞒什麽;但是8848目前的商业模式BtoC在中国到底赚不赚钱还是末知数,时间还没有足够的长可以证实8848的模式是不赚钱的模式。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的BtoC业务随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不断地筛选和扩大,利润额将不断上升;随着我们对渠道和用户群的进一步了解,我们的运营成本也会不断降低。所以我们今天仍不认为BtoC的MODEL一定不行。 亚马逊这样的美国公司已经有了四五年的经验,而8848只有一年,亚马逊的模式、BtoC的模式是否适合中国任何结论都为时过早。所以我们没有说要转型,而是在继续往前走当中进行修正,在往前走的过程中保持怎样的规模,保留哪些产品,坚持多高的的利润以维持8848的生存这是我们在无时无刻不考虑的。"紧接着王先生又说,8848的成长已经不单纯出于赚钱的考虑,而是要8848的实践给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提供经验。 8848脱胎亚马逊又摈弃了亚马逊 谈到模式问题,8848并不避讳一开始时是效仿亚马逊的模式,但今天对亚马逊模式他们似乎不准备再提,在成长过程中发现亚马逊有很多东西在中国不适用,但该模式的基础又被证明是可行的,对其加以改造、发展,将演化为8848孜孜以求在探索的自己的模式。这在企业内部仍然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一种模式被证明是可以转到钱的、可行的就会生存下去而且可能被做大,反之在公司内部就被淘汰。因此这次提出平台概念似乎就是在提醒大家包括新闻界:不要再讲8848是亚马逊中国版了。而且8848似乎正处在让多种模式在企业内试验然后从中选择一个好的模式的阶段。 8848非常看中在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那些能产生商业模式的机会,他们不认为要主观设定一些模式一一去尝试。而且将这些模式渗透到日常业务中并借此拓展业务,在拓展过程中,证明一种模式的成功和失败。说模式不如说是在业务发展中根据市场需求延伸出的机会,至于这些机会叫什么模式,成功之后会有人替你总结的。 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拿到网上去卖 许多人对BtoC的理解就是在网上卖东西。网上卖东西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在互联网上,二是卖东西。由于互联网人对传统行业不太了解,做到双赢几乎不可能,是否可以将优势(互联网)保留,而将劣势(传统业务)剥离出去呢?一些网络英雄提出互联网可以替代一切,传统企业不走互联网这一步就意味着死亡,但是传统企业似乎活得很好而且也保有很好的利润。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在互联网上销售,网上交易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很容易界定标准的产品象旅游、图书,8848已经开始将有些产品要被淘汰不太容易标准化的产品,还有易损产品,难以鉴定质量好坏的产品或附加值不是很高的产品。同时对所提供的服务和模式也要进行筛选。BtoC也有很多交易模式,哪些最适合同样需要进行探讨。未来可能网上会派生出很多大家所意想不到的业务,网上究竟能做什么都还是未知数。对互联网来说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产生新的模式或方向,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中国跟着美国跑,人家感冒自己就要打喷嚏:纳斯达克股票一跌,中国市场就应该如何如何。很多东西已经证明了在美国行得通而在中国不一定可行。 在言语之间,虽然8848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但他们始终不认为"互联网可以替代一切"。不过传统企业不上网业务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有些行业将是致命。比如说旅行社,任何方式的服务都没有网上丰富、便利。王先生举了一个例子:有个业务伙伴是一家大型传统企业,企业内部各分厂之间采用内部价格进行结算,以往使用结算证的方式结算一次需要一周的时间。据我们统计,该厂每周约有2亿元资金在企业内部周转的途中,如果采用互联网技术,只需要1分钟结算即可处理好。另外以往该企业的基建采购由各部门自行安排,后来企业改为统一采购,一年又为企业节省了几亿元。如果传统企业不采用电子商务的技术,只能眼看着别人越来越强大。一个人今天活得好,不意味着明天也好。 模式的连锁效应 8848的做法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是否存在侥幸心理,"东方不亮西边亮"。王峻涛的解释很有意思,他认为8848不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们是经营一种东西亮,然后连带着另外一种东西也亮,不断地亮出来。这不断亮下去的结果是时下电子商务所有的模式在8848上都有:采购市场、分销、和用户合作建立营业厅收场地费以及BtoB商城等模式,无论哪个模式,它们之间都没有绝对严格的界限。8848的企业文化中有这样一条:8848的人需要不怕犯错误。因此8848公司高层做出的某些决定很可能是错误的,但只有在错误中才可以成长起来。所有的模式都经过了尝试,在这个过程中经常的修正自己。 互联网界一直流行一种说法,互联网是烧钱的行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异乎寻常而且很可能看不着赚钱的希望,8848多种模式并存的做法会不会是西瓜芝麻都丢了?8848的回答很简单:选择了这个方向是在认真考虑过的资金实力后作出的决定,8848的资金实力足以维持在充足的时间内验证出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来。换言之,8848有足够的钱。 找个模子比着做 互联网是在人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无论是政府还是业内人士都没有时间去准备、去考虑。所以一开始就被放置在市场中去优胜劣汰,竞争、拼争的结果形成一个规范出来。这时候谁最强大,谁的模式被运用得越多,谁就成为了规范。人们常常会问,8848是不是参照亚马逊的MODEL?为什麽会这样问?为什麽亚马逊已经形成为一种规范?就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的BtoC模式中亚马逊的位置已经坐到了一定的高度。8848要想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的规范很重要的一点是8848的实力足够强。 钱不是问题 与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不是很一样的一点,8848很少在公开场合谈到公司的资金背景,对上市也提的不多。最近,一是几家上市了的企业业绩并不想形象的那末辉煌,二是上市在政府部门那里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为此8848特意为此做了公司内部的规定:8848上市的事情,公司要求任何人不准对外透露,直到最终得到政府部门的批准,证监会的批准我们才会对外公布。在准备好之前,8848将不会做任何承诺,人事部门也不会借此吸引人才。甚至公司的投资背景公司的高级两到层也对此非常避讳,他们认为投资背景对外界来讲也重要也不重要,重要性在于可以促使管理者将公司打理得足够好,让它蒸蒸日上,有能力反馈投资者的投入,不重要在于最终业绩将决定一切。谈到8848的资金储备,王峻涛显得非常自信,认为完全可以满足运营需要。"我们感觉对于企业资金情况过分地炒作往往会露出一些问题。我有一种看法:被强调得越多的点越可能是该企业的软肋,这在人心理上往往是一种反作用。互联网公司每天炒来炒去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一点上我很欢迎泡沫破掉。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都是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人,在我的脑海中,从来就没有骗钱的想法。"王峻涛这番话不知是否有所指。 做先驱一定要有激情 互联网正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即然是探索,对错就不能过早下结论;即然叫探索,就有可能成败得失。对于互联网所因循的模式,不要照搬美国,一定要照顾中国的国情。媒体应当给与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将某一种模式一棒子打死,也不要人云亦云。要给予敢于大胆尝试的人以鼓励。8848无论成功失败,他们成长的故事都会成为别人的经验。新的机会出现一定要大胆尝试,微软起初是做操作系统起家的,后来做各种应用软件同样取得了成功。希望8848也能做到一样。这是人想起最初发明火车的时候还不如马车跑得快,费用高又要修铁路,在很多眼里没有任何价值,但是现在呢?互联网也是一样,很多人会嘲笑8848不赚钱,8848的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但这次8848的转变相信可以给大家一个答复。十年以后就会有人说那一代人真是很伟大,还有很多路需要人去走,先驱者一定要有激情,并且付出一定的代价!(贺力)
|
|||||||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