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华为WiMAX产品线副总裁唐心红参加论坛
2007年9月10日-11日,第三届全球WiMAX高峰会议在中国北京国宾酒店开幕,该会议为目前全球WiMAX行业最高规格的会议。新浪科技进行独家直播。
在高峰会议之后,举行了“WiMAX发展之道”的论坛,由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技术总监谢庆堂主持,参加者包括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中国网通独立董事侯自强、全球WiMAX论坛副主席Mo Shakouri、摩托罗拉(中国)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兼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院长、诺基亚西门子全球宽带无线部移动WiMAX产品线总经理Asko Rasanen、中兴通讯WiMAX产品线总经理赵松璞、华为公司WiMAX产品线副总裁唐心红。
图为:华为WiMAX产品线副总裁唐心红参加论坛
以下为“WiMAX发展之道”论坛全文:
谢庆堂:谢谢侯自强教授的观点。现在请各位专家讲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请赵松璞经理发言。
赵松璞:侯总讲得其实很直接,讲了几个观点,我觉得绝大部分我还是相当同意的,尤其是对于WiMAX所遇到的频率问题,我们都知道2.5G的覆盖,刚才侯老先生还讲了一点,媒体有时候会出现误导,什么覆盖30公里还要怎么样,覆盖30公里完全不是蜂窝的概念,而是点对点的服务概念。应该说在蜂窝覆盖下我们会遇到覆盖的问题,所以中兴也一直在探讨如何部署更低成本的WiMAX解决方案。从现在全球频率来看,3.5G居多,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接下来是2.5G,2.3G限于韩国、亚太的一些国家。所以2.5G目前来看,应该是我们唯一可以真正大规模部署的频段,所以我们公司也一直致力于2.5G的频段下来解决客户所面临的问题。
Asko Rasanen:今天早晨我们的代表谈了无线电技术,所有的无线电技术都是以相同的、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区别在于带宽和频谱是2.5G、3.5G还是700兆,我们必须要考虑覆盖的问题,或者是容量的问题,所以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要考虑两个因素,用户根本不在乎什么技术,他们最在乎的是什么样的业务,WiMAX未来的业务是互联网业务,蜂窝移动提供的是语音业务,GSM想要提供高带宽的业务,WiMAX从语音的角度来说是从零开始的,它能够提供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业务。
从业务或者商业角度来说,所有的技术都能够存活,只要他们能够达到全球化。所有的技术必须要在长期具有规模效应,这样的话厂商设备的价格会降低,用户也希望他们的设备能够每年都在下降,我们必须要有全球的标准,谢谢。
Mo Shakouri:大家下午好,我主要想说的观点是WiMAX是一个很好的技术,WiMAX很好。
庄靖:我很赞成刚才宋教授说的融合的趋势,我想这是不可否认的,这也是摩托罗拉在几年前提出来无缝移动的想法。现在以网络为核心的通信架构变成以人为核心的网络架构,我们想想看,我们今天的通信必须要迁就网路,在不同的环境用不同的终端来获取不同的应用。我们的架构是希望通过多模的终端让用户随时随地可以获取同样的应用,不管是有线端还是无线端,或者是视频端。要实现这个想法,当然牵扯到很多的技术,这也带出来它跟WiMAX的关系,WiMAX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融合的实现。虽然我们今天听了一整天的会,关于应用从不同的运营商,针对他们业务上提出很多不同的想法。但是我想实现无线宽带是一个大的方向,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电信的趋势是所有东西都带数字化,从文字图片、书籍、音乐、影像来说都是大量的数字化,数字化的取得使得信息取得越来越容易,提高了信息取得的标准要求。
一直到3G为止,很多技术有线的没问题,但在移动方面还没有办法很有效率地去满足宽带数据的取得,所以WiMAX就弥补了这一块的空间。摩托罗拉很早就进入了WiMAX领域,跟合作方、顾客去发展WiMAX,这是我们对于WiMAX的期望,从今天很多的介绍都知道,不管是3GPP还是3GPP2,4G的演进也在提高传输速度,大家用的其实都是非常类似的。所以今天WiMAX的技术成果,还有产品都可以成为其他技术演进时的经验,或者利用产品稍加改良,同样的平台,在上面做不同的移动技术。这是摩托罗拉的看法。谢谢。
唐心红:各位下午好,听到宋教授关于融合的主题,我非常赞同。我也认为融合是一个很大的趋势,大家都知道,我们的IT业、通讯业是建立在芯片的基础之上,芯片是用沙子做的,沙子是无穷无尽、取之不尽的,但是人的感官、眼睛、耳朵是有限的,全天候的复合就是所有感官乘以24小时,所以我们的信息未来一定是综合的、融合的。
第二,频率资源越来越宝贵,分配一个就少一个,所以频率资源越来越宝贵,未来我们的设备更多提供是综合的业务。
第三,我们的运营商也越来越面临很大的挑战,特别像原来的固网运营商、移动运营商,地方条件越来越紧张了,所以我们未来的设备要做得小,功能还要丰富。所以方方面面我赞同未来我们提供的设备、业务要走向融合和综合。上次去美国参观了惠普公司,看到惠普公司做IT能做到1000亿美金的年销售额,实际上我们通讯业的老大爱立信也就几百亿美金,所以我们做通信的压力是非常之大。而且作为消费者,对我们信息的渴望和对信息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包括我们在中国每年的春节晚会,实际一年比一年的水平高,但是观众一年比一年不满意,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欣赏水平提高了,所以未来对信息的接受一定有更高、更苛刻的要求,既要好也要便宜。所以我认为融合、综合是一个趋势。
对华为公司而言的话,我们在做两个工作,我们应该相对于很多的友商,一个优势我们是有全系列的产品线,从无线到固网到光网,无线从GSM、CDMA、WCDMA到宽带都有,所以我们产品的全系列给我们如何去形成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融合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这方面是有我们的优势的,我们也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取得进步,能够给我们的融合世界、融合的需求提供我们华为公司的融合解决方案。谢谢。
谢庆堂:现在请各位提问。
提问:我的这个问题谁来回答都行,两个问题:第一,现在有很多在提WiMAX、WiFi之间的融合,WiMAX和WiFi都有各自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所以他们之间可以来融合。你们认为这两个技术是要并存吗?还是说要放在一个设备里面?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业务模式,很多网状网、WiFi的网络,你们认为是补充还是认为对WiMAX部署模式的一个替代?
Asko Rasanen:谢谢。从我的角度来说,我们也有WiFi,我们认为WiFi的覆盖和WiMAX是不同的,它们可以并存在一个盒子里面,像ADSL、CPE可以放在一个盒子里面。他们可以并存放在一个设备中,诺基亚有一些这样的设备,所以我们知道把这两个技术放在一起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如果把太多的技术放在一个盒子中可能也会引起一些问题。
Mo Shakouri:它是非许可的频谱,WiFi和WiMAX从基本上来说有几百的设备都可以用WiFi,所以可以很容易地接入宽带,这要看本地的情况而言。关于芝加哥的业务模式和测试,还有频谱干扰的问题,我想在一个很宽的领域内用这种非许可的办法是会有一些风险的。比如在一些特别的农村地区就是不一样的了,有些地方用非许可的频段,有些地方则需要有有许可的频段。
庄靖:从摩托罗拉的角度来看,我们发展新的技术一定有它的目的,我们觉得各种技术应该取决于不同环境之下尽量互相互补,这样会使得各种技术的配合,运营商提供端到端业务的时候成本可以尽量降低。为了达到这个,摩托罗拉在无线宽带上面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也就是WiMAX只是我们无线宽带其中的解决方案之一。包括点对点包括点对多点的长途数据传输等等,所以我们之所以要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就是让我们的顾客不管是移动运营商还是固定运营商,是政府或者是企业的专网,配合他们的需要可以灵活地组成一个最优秀的数据网络。
谢庆堂:提到WiFi,台湾现有的线网络,WiFi网络,跟现在要建的WiMAX网络有关。未来有WiFi也会有WiMAX,各有长处,所以一定会互补或者是共同使用。也有人在讨论,去年在台北有一个全球城市无线网络的论坛,有几家厂商在展示他们WiMAX方面的产品,因为他们是用WiFi,真正的AP,这样的话可以扩展他们的范围。
提问:我想问一下侯自强教授和宋俊德教授,还有中兴华为的两位代表,在你们看来如果移动WiMAX在中国可以部署的话,你们自己认为哪个运营商来部署是最合适的?谢谢。
侯自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现在还有一个重组的问题,如果没有重组的问题,肯定固网运营商比移动运营商积极性大。但是有了之后,重组之后这个牌还不知道怎么发,未知数太多了,我觉得很难回答。
宋俊德:我基本同意侯自强教授的回答,你得稍微耐心一点,等我们重组公布,小道消息说我们离这个越来越近了。第二,我觉得假设运营商都变成了全业务的运营商,WiMAX的16E仍然有它的市场。所以我这样判断,我认为不管我们国家的TD也好,不管WCDMA也好,或者是CDMA2000,假设到HSPA,我们接入的带宽和将来发展起来的用户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头大家都带了笔记本,只好我们3G,或者我们叫它SHPA,还是解决了每个人接入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候仍然需要WiMAX和B3G、E3G的合作,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
提问:我问一个问题,不一定关于WiMAX。中兴通讯已经进入了美国市场,Sprint已经选择你们的终端做WiMAX。台湾的谢先生已经讲了,台湾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WiMAX市场,作为中国大陆的公司,你们进入台湾会不会有问题?如果有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想请中兴和华为的,以及谢先生解答。
赵松璞:谈到台湾的市场,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和台湾的很多运营商进行交流。实际我们是通过台湾本地的一些运营商进行合作,通过贴牌的方式进入市场,目前已经这样实施。谢谢。
唐心红:华为CDMA已经在台湾部署了,所以我想WiMAX这个问题我就不回答了。
谢庆堂:中兴、华为在台湾也很有市场。
赵松璞:我再补充一下,因为我们对台湾也比较了解,因为台湾主导的计划对运营商的设备是有一个投资比例限制的,就是本地的企业所占的比例。在这样的限制下,我们不太可能像其他的产品销售一样,因此我们采取的是合作方式。
提问:我有两个问题,我看到国内的中兴、华为,还有摩托罗拉都在国际上有一些WiMAX的部署了,但是在国内这块好象看到的还不是很多。所以我想问一下三位设备商,在中国市场的部署你们觉得有哪些困难?还有一个问题,因为WiMAX实际上它的障碍就是频谱的发放,还有运营模式的障碍。因为前不久TD这个组织也向ITU递交了向4G的发展,如果WiMAX一直得不到正统身份的话,它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表现?
唐心红:国内的话我们肯定遵守国家的政策,国家让做我们才做。第二,我们华为的WiMAX有可能跟华为的CDMA之路是一致的。华为的CDMA之路是墙外开花墙内香,先做海外,等国内允许再做。当然WiMAX我们也在走同样的道路,可能也是墙外开花墙内香。所以目前来讲可能国内有需求,但可能政策层面还有一些不是很允许的地方,所以我们这个肯定会遵循国家的要求。
赵松璞:同意唐总的观点,在国内WiMAX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实际我们在国内和各大运营商在于技术层面的探讨和合作。因为作为一项技术来说,我相信所有的运营商都感兴趣,可以做一些联合的测试,目前就是这样的状况。
庄靖:国内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至于WiMAX这个技术,当然在争取进入IMT2000家族系列,主要的是方便于频率的取得。现在这个事情还在进行当中,他们明年也会成为ITU国际电联四代技术的候选技术,他们也会提交自己的方案。所以还会有不同的眼界,或者是不同的用户,因为我们老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运营商身上,当然运营商的建设规模是最大的,但是它还是有很多企业或以城市为基础的建设方案,有很多地方还是可以用得上的。
Asko Rasanen:关于第二个问题,WiMAX即使进不了IMT2000的家族也不会死掉,只是会缓慢下来,因为有很多厂商现在已经在做WiMAX了。所以IMT2000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必走的一条路,即使没有在IMT2000中承认也不会死掉,运营商和设备商现在也都在这方面努力,我们希望最后的结果是好的。
陈如明:听了这个讨论我很受启发,在座的都对WiMAX整个前景毋庸置疑,这里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WiMAX对于3G来讲,其中不光是频率问题,还有市场、应用各方面重叠竞争的问题,因为由16D变成16E了,或者到M了。
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在座的专家也好,刚才庄靖院长也讲了主要为了解决频谱的问题。第二,16A改进的基础,成为4G的标准,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如果贯穿在WiMAX论坛,3G跟WiMAX不是你死我活,不是我代替你你代替我,而是互补的。假如进了WiMAX,进了IMT成员,首先有哪些好的提议?有些想法能够使3G的成员们真正感到WiMAX的市场定位、所作所为在下一步,并不是频谱进去之后就你的了,实际各个国家都有各个国家的管理,怎么样感觉到WiMAX需要我,我们也需要你真正做到这一点,希望你们能够讲出一点基本想法?
第二,围城的问题,侯教授提的很形象,实际就是反映在下一代的目标网络上,下一代电信网和Interner网之间,WiMAX MobileIP的典型例子,他们相互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在相互参照,相互还有竞争,相互又在融合,吸收彼此的优点,进去之后到四级或者三级之后,有哪些你的模式有必要受到原有的封闭原因上的约束?有哪些作为的思考?这些思考进去了确实是有价值的,还牵扯到频谱。谁都想用好的,而移动速度又要快,覆盖面又要大,那当然是低端。但是不同的国家情况并不一样,频谱是可以改造,包括数字电视,这需要一个过程。WiMAX论坛自己也有个一个思想,在802.22提出来要用CR技术来在百兆上运作的时候,WiMAX也提出WiMAX同样要在低的频段上用CR的技术来处理这类业务的发展。对700兆的低端策略并没有提,现在是否有具体的考虑?
主要是这两方面,一个是牵扯到互补融合来讲,WiMAX有哪些说的清楚的好的策略?这是大家期望的。第二是低端频谱的有效思考,到底考虑不考虑?
Mo Shakouri:非常感谢。把WiMAX作为IMT2000的候选技术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机会把OFDM作为移动运营商作为一个更多的可选技术之一。它不是和原有的技术形成竞争关系,它只不过是更多关于于业务上和盈利方面。如果我们从互联网这个角度出发的话,也许OFDM会使用全新的运营模式或者是一个架构,所以OFDM给运营商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机会。从16E演进到16M,WiMAX可能会在全球都得以部署。现在频谱是可以供WiMAX来使用的。但是为什么现在WiMAX还没有形成强劲的势头呢?现在有一些运营商拥有了WiMAX的频谱,但是它比较在意2.3—2.5G赫作为WiMAX的频谱,但是在印度打算把300兆也作为WiMAX的频谱,所以要把印度的各个尺寸装都和宽带技术连接起来。
另一方面,如果到这些大城市,比如北京,可能有多种模式并存,不仅一种模式能够满足大家的需要,所以我们就是要建立一个基础,根据环境的亿需求,比如2.5G不能在中国,用WiMAX我们可以选择另外一段频谱,或者是300,或者是其他的频段用于WiMAX。我之前已经说过了,WiMAX对于我们论坛的一个主要价值就是它能够带来更多的新业务和新产品。WiMAX无论能不能成为IMT2000的技术,这都无所谓,这就是我们的价值主张。很多国外的厂商也都是从这个角度来看WiMAX。现在全球大量的频谱都是可以用WiMAX的,我们需要的资产是要更多的带宽,如果没有更多带宽就像我们没有车一样。我们的目标也就是要提高频谱的效率,以及提高比特率。谢谢大家。
提问:我想问两个问题:一是问谢先生。还有一个问题是问各位专家的。M台湾计划对设备的厂商有一些要求,必须有百分之多少的设备是跟台湾本地合作伙伴生产的,才可以加入M台湾计划。这在现在WiMAX的执照已经发放以后是否还有这样的要求。第二个问题问各位专家,大家都知道目前来说要实现刚才提到印度政府希望覆盖30、40公里,提供在农村地区的宽带接入,从理论上来讲,这是不是可能呢?假如我们做MIBOWiMAX,基站覆盖半径是30公里,我们在未来可不可以见到这样的设备呢?
谢庆堂:因为M台湾计划台湾政府都有一定百分比的补助,建网络的时候有多少是采用台湾的,有一个目标,的确是这样的。至于商业营运我不情况是否有这样的规定,商业营运是采取市场机制,但是M台湾的确有这个规定。
侯自强:讲WiMAX宣传的时候可能容易产生一个误解,WiMAX也好、LTE也好、HSPA也好,都是采用只自适应编码调制,性道比大的时候,我可以用解编码,当然频谱效率就高。一到边缘,性道比一低可能BPSK了,当然速比一下就下来了。所以我们说最远距离和最高速率,这是在不同条件下,最高速率是在很近的地方,最远距离是很慢的速度。如果把这两个当成并的就麻烦了,这肯定达不到。第二,用不用天线。如果在农村能够使用天线,那就差远了,所以都是有条件的。但是我个人比较了各种方法,各种方法差别是有限的,最后的性能和成本不会有数量级差别。
Asko Rasanen:您刚才说到为了实现覆盖,要采用什么样的频段的问题。在700兆的频谱上我们能够实现什么样的速度?也许和更高的频谱相比较它没有达到很好的速率要求。
侯自强: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大家知道,450兆的大灵通西藏是在用的,要到西藏就知道了,在城市里是GSM的CDMA,到下乡你非得带一个450兆大灵通,那绝对好,西藏就是这样的结果。所以频率的影响是自然的。
唐心红:我觉得在700兆是可以做到的。TDD系统好象有一个时间的问题,按照目前只能做到8公里多,可能要牺牲一些比特流之后才能做到30公里,在700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2.5G我们作过实验,能做到10公里以上。
提问:我提两个问题:第一,请谢教授介绍一下台湾目前的发展情况?第二,技术的传输距离问题,本来说10公里、30公里,但是我问了一下他们都说只能传到十几公里,而且墙枪遮挡以后灵敏度比特率大量下降。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可以传30公里,或者是点对点,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北京也可以布这个网,北京没有人为了用WiMAX把笔记本电脑抱在外面用,他们都在室内用。
谢庆堂:台湾的WiMAX发展现状我刚才用很短的时间已经讲了,我从芯片讲起,台湾可能明年就有芯片。大概GSM的芯片、GPRS的芯片在中国占有率也比较高,大概是一半以上。未来他们规划把3G、GSM等等都是一个整体的。现在厂商终端很多,现在还是以网卡为主,现在有很多手机厂同时在外面开花,所以将来也会有双模手机。台湾当初有些计划要用16D的,后来全部改成16E。目前建制的情况是这样。7月底台湾要发执照,各公司也开始准备规划营运等等,很可能明年底会开始有一些营运。台湾的市场跟外面的厂商也合作很久了,台湾也有很多大会,还有研讨会等等,供应也在合作,准备建立一个实验室,从上面可以展现各种不同的应用。以上是简短的介绍一下台湾的情况。
赵松璞:谈到覆盖,其实所有的无线产品或者是无线技术都是一样的,链路预算决定了最终的覆盖。对WiMAX来说,我们谈到点对点和蜂窝的覆盖为什么不一样,就是链路预算上是不一样的,就是在链路上的争议不一样。对于WiMAX的覆盖几十公里点对点和蜂窝的方式,从应用、建网上来说应该是两种不同的应用方式,而且一定会有他们各自的应用市场。这是第一。
第二,从覆盖讲,我个人认为技术还在不断发展,WiMAX由于OFDMA所带来的信号峰均比比较高,所带来的功耗效率问题,所以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也会慢慢解决。比如新的16J的标准正在制定中,16J将会制定WiMAX的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个人认为WiMAX的室外覆盖并不是一个致命性的问题。
第三,我个人一直认为WiMAX的室内覆盖可能是WiMAX,也是运营商在布网中会遇到的最迫切、最头疼的问题。所以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与客户一起探讨,如何以更低成本解决室内覆盖。
Mo Shakouri:我简要说一下,我们将会有WiMAX的培训课程在中国举行,会给大家详细介绍WiMAX的所有细节,因为要回答你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我们必须要看一看你想做什么,比如说十公里的话是非常不同的业务。所以我们必须要看所有的参数,看他们是如何做的。答案是要看一看如何部署无线宽带,在主要的城市有现成的蜂窝网络,从900—1900兆赫,我们必须要考虑不同的参数,必须要对某些用户进行优化,网络运营商对网络进行优化。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只想在我需要的地方使用我的PC,但是你会损失20个DB,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天线的增益和性能,这和宽带的连接是不同的情况。如果大家参加我们的培训班,我们会有不同的模式,我们要看看你想做什么,OFDMA的小的天线功率非常大,但是也有它的限制,也有它的优点。
庄靖:我们刚才把很多技术参数拿来做比较,主要是取决于你怎么用这个技术。在很多情况下,当环境的需求一变化的时候,我们担心的问题自然就不是问题了。我们希望借GD台,因为这个可以减少成本,大家都可以理解。问题是一个GD台,当覆盖范围拉得很大的话里面的用户就很多,大家都使用的时候需求让我们不得不把距离缩短。像GSM,GSM可以覆盖,可以做好几公里,但是现在在城区可能就在几百公尺,很多就是要迁就现实的情况,而不是纯粹把参数拿来做比较,这个意义可能不是很大。
谢庆堂:非常感谢宋教授和在场所有的专家,也感谢大家参与讨论,明天早上9点请大家准时参加,谢谢大家。下午的会议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