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 16:01 希赛网

  作者:张友生 叶健辉

  当前,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信息化不断普及,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梯次转移日趋明显,为中国软件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虽然中国软件产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差距较大,其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做大做强软件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国软件产业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都认识到了软件产业的重要性。为了鼓励软件产业发展,在2000年,国家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这就是著名的18号文件。

  这些政策为软件产业营造了良好环境。我国软件产业不负众望,成绩斐然。“十五”期间,中国软件产业获得了高速发展,保持着3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出口持续攀升,软件企业管理和创新能力取得明显进展,软件人才队伍逐步发展壮大。

  2005年软件产业产值达到3900亿元人民币(472.2亿美元),在多个领域拥有了自主

知识产权的产品。软件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果,新产品不断涌现,目前全国登记备案的软件产品超过了3万,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大型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等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部分国产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在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国家计划

  06年6月份,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十一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编制完成。

  2.1 三个特点

  《专项规划》以分析当前国内外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竞争态势为出发点,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自主创新。“十一五”期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不断健全自主完整的产业体系,提升和增强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创新有三个内涵: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国家创新。

  产业结构调整。适应软件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加大对发展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不断扩大信息服务在软件产业构成中的比重。

  计算平台扩展。适应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继续发展以PC为计算平台的软件的同时,大力发展以移动多媒体终端(手机、PDA等)为计算平台的软件。

  2.2 七大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和软件出口;

  加大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和传统产业融合的力度;

  大力发展以移动多媒体终端为计算平台的软件;

  规范软件市场秩序,完善市场环境;

  研究建立产业发展现状和政策执行情况定期评估机制;

  改善软件企业投融资环境;

  以用立业,以人为本,培育骨干软件企业,促进产业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

  《专项规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发展目标:国内市场销售额以3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2010年突破13000亿元大关,软件产业出口额达到125亿美元;形成若干软件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软件骨干企业;未来5年内从业人员达到250万人左右。

  在发展重点上,以操作系统为重点,继续发展自主基础软件,积极推动嵌入式软件发展,全面发展信息安全软件,大力推进软件服务与外包,积极发展面向行业的应用软件,积极推动数字内容处理与服务,积极发展智能中文信息处理软件。

  2.3 八大重要项目

  《专项规划》还提出要实施重大项目,来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国产基础软件平台研发及产业化;

  国产嵌入式软件平台研发及产业化;

  信息安全防护平台研发与产业化;

  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应用软件研发与推广;

  数字内容处理与服务平台研发及产业化;

  智能中文信息处理软件研发及产业化;

  软件公共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

  海外软件市场专业服务体系建设等。

  三、发展模式探讨

  3.1 软硬结合,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

  嵌入式软件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被视为我国软件产业新的增长点之一。中国拥有强大的电子信息整机制造能力和消费市场,随着经济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和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嵌入式系统及软件与传统产业日益紧密结合,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嵌入式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大幅度提高整机系统的附加值,走出一条制造业带动软件产业的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与硬件相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外包不如内包,把跨国公司在国内的业务先做好。

  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最大规模前3名分别是华为、中兴、海尔。

  在国内,2004年嵌入式软件规模200亿元以上,过去3年中,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2.9%,预计未来3年高达24.5%。

  3.2 基于网络的软件开发

  互联网把世界各地的电脑连接到一起,网络成为一个崭新的平台,各种基于网络的软件飞速发展起来。

  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业将成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软件”模式的成功,一扫几年来的低迷,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3 软件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

  软件产品与软件服务是软件产业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软件的价值将越来越体现在服务上。在软件产品销售利润日渐降低的情况下,软件服务作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成为IT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一部分,将有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向服务商转型,软件服务市场将进一步增大。

  业务流程外包,促进软件与硬件设计业、传统服务业相融合,是软件外包及服务业的内涵得到延伸。

  3.4 开放源代码技术、构件技术广泛应用

  开放源代码技术、构件技术广泛应用,推动软件生产规模和效率快速上升。

  3.5 企业兼并将掀起新一轮浪潮,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东软)只有员工8000人,但印度超过5万人的软件企业都有很多。

  发展壮大软件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也是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特色、产业优势、规模效应和品牌形象的龙头企业。

  要实施大公司战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培育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市场份额大、核心竞争力强、有研究开发能力的优势企业。给予这些大型软件企业集团重组、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技术升级、产品出口等方面一定时期的政策性低息贷款、会计政策优惠、引进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帮助,为软件产业内最大规模的优秀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它们的进一步成长。

  四、发展的障碍

  4.1 诚信体系

  员工在工作中偷工减料。例如,一个对日外包的公司的老总说,他们公司原来就有这样的员工。明确规定他要测试100个用例,他却只测试90个,然后把其他的也全部打勾。结果一拿到日本去运行,就出了问题,问题就在没有测试的用例中。这样,使公司信誉大打折扣。

  员工经过企业培训后违约跳槽。当企业新招进员工时,一般需要3-6个月的培训和培养期,然而,当员工一旦掌握了一些技术后,就急于跳槽,导致企业作了无用功。于是,就不再愿意去培训员工,导致恶性循环。

  4.2 文化环境

  语言、文化。例如,印度的宗教对印度软件产业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他们心中有神。印度人认为,人生是修来的,所以很安分守己,很忠诚。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不忠诚,下辈子就会做牛做马。互挖墙角。在我们国家,从A公司带项目、带客户资源挑槽的,会大受欢迎。而在印度,这种人却找不到工作。我们都是无神论者,很多人都是只想今生,不图来世的。我们的大学生素质教差。一个知名的做软件外包的公司的总裁跟我说,每当公司来一批新员工时,卫生条件就会差很多,食堂吃饭不排队的很多,偷工减料的多。需要3-6个月的强化和强调,才能慢慢的改过来。

  4.3 人才培养

  人才难求。北京一家只有2000多人的软件企业,专门负责招聘的就有400来人。中国大学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课程与企业所需要的不一致。我们似乎希望学生毕业以后什么都会,但现实是学生什么都不会。学生眼高手低,每个学生都想当Gates,但又不愿意做实际工作。大四应该做培训。中国教育主要针对个人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差。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们相互比较的是个人的能力,是个人的学习成绩,对团队合作的概念认知程度差,也不太重视动手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在印度企业招聘的员工中,新员工中没有经验的学生高达60%-70%,他们愿意付出巨大的培训成本,帮助这些新生力量成长起来。由于印度企业拥有一整套完善的培训机制,通过这种工厂式的模式,可以迅速把一个毫无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迅速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Infosys去年一年新增了3万多员工,如果这发生在毫无制度可言的中国企业中,绝对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但是,在Infosys,一切井井有条。

  4.4 政策环境

  政府要做大形象,主动到世界宣传,在国际上提高整体形象。政府应该要给企业一些补贴,用于培养新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要在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不断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增强创新和发展的实力。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加强对自有技术的保护工作,重视专利申报,特别是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进入国际市场,面对全球性竞争时,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对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尤为重要。

  软件行业协会应该要做一些事情,在国际上做一些推广。软件行业协议应该要协调、组建一个技术联盟。例如,印度的NASSCOM,人家起的作用多大。而我们的软件行业协会几乎没有什么作为,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政府机构。我们的企业没有联合起来一致对外,而是搞“窝里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