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安全PC呼唤健康产业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14:03 新浪科技 | |||||||||
2005年4月,联想、兆日科技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PC安全芯片(TPM)安全产品正式浮出水面,不久之后,分别采用联想“恒智”安全芯片的联想开天M400S 和采用兆日TPM安全芯片(SSX35)的清华同方超翔S4800、长城世恒A和世恒S系列安全PC产品也纷纷面世。另一家国内知名的PC巨头方正也不甘示弱声称:“不会在推出安全PC产品上落后于人”。一时间,“安全芯片”和“安全PC”的字眼频频曝光于媒体,引起了业界的广泛注意。人们关心的是,刚刚诞生的安全PC产业,会是一个多大的市场?安全PC产业链上、下游的分工和定位如何?在安
要么安全PC,要么没有PC 在电子商务的鼎盛时期,曾经有一种说法——“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安全PC目前正在由一个概念产品走向实际的量产,并进一步实现真正广泛的市场应用。如果说安全PC目前还是少数对信息安全要求极高的行业客户的“专业选择”,那么随着全世界对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权的日益重视,业内权威人士认为,总有一天,基于基础硬件的芯片级安全,会像ABS和安全气囊之于汽车一样,变成每一台PC的标准配置,人们最终会迎来“要么安全PC,要么没有PC”的时代。给每一台PC都安装上安全芯片,可以想象,未来的市场规模将有多大!抽象的数据当然不如实际的行动有说服力:看看国际主流厂商的动作吧:2002年底,IBM 率先发布了业界第一款带有嵌入式安全子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主流PC制造商惠普、戴尔等都已推出各自的安全PC,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则推出SafeKeeper安全芯片,并应用于IBM 安全PC。可以预料的是,在未来的PC产业竞争中,安全将成为任何一家厂商都要奋力争取的战略至高点。 安全PC:产业链的“阶层分析” 与传统信息安全依靠外加于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如防病毒软件、防火墙不同的是,此次“安全PC”解决方案立足于芯片和终端本身,在产品的制造环节就嵌入安全模块,这不仅从本质上提升了我国信息安全的水平,也催生出一个“安全PC”产业。产业链的末端,是对信息安全非常关注的行业用户,主要集中在金融、政府、军队、教育领域;与用户直接产生供求关系的,是国内和国际的主流PC供应商;再往上,是主板、硬盘等PC部件供应商;安全芯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则处于产业链的最顶端,是整条安全PC产业链的起点。在安全PC产业链中,国家密码管理局和TCPA (可信计算平台联盟,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 Alliance)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前者掌握着安全芯片进入中国市场的“准入证”,它规定只有国内厂商的密码技术才能在国内使用。后者则是由国际业界巨头们组成的非营利组织,它们共同研讨并制定着有关安全芯片的行业标准:2001年1月,TCPA发布了基于硬件子系统的TPM V1.0版,该标准通过在主机中嵌入一个硬件模块,来防止非法用户对数据进行修改,比常见的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方式更加安全。2003年4 月,TCPA更名为TCG(可信计算组织),随后制定了能与微软提出的“可信计算”相融合的TPM V1.2标准。作为TCG(可信计算组织)的中国成员,不久前推出“恒智”安全芯片的联想和推出TPM安全芯片(SSX35)及其解决方案的兆日科技,其产品和技术都通过了国家密码管理局的认证,“恒智”芯片和兆日TPM安全芯片(SSX335)也都符合TPM V1.2标准。具备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销售推广的资质。 分工带来专业,合作谋求共赢 一个产业成熟的标志,在于是否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是否结成了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分工越明确、职责越清晰,就越能做深做专,产业链条的整体协同优势也能发挥到极至。具体到安全PC行业,在安全芯片提供商——零部件厂商——整机厂商——最终用户的产业链中,产业链顶端的安全芯片供应商,需要集中精力研发能够满足整机厂商的芯片级解决方案。这个层面上基于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将有效地提升安全芯片厂商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也为零部件和整机厂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用户则通过选择购买不同厂商的整机,享受到差异化、个性化的“安全PC”服务。具体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若干家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把整体最优化的产品送到用户手中。在这个过程中,产业链上游与下游之间的相互选择与合作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为了独享市场而排斥异己、垄断经营,只会有损用户的选择权,进而损害到“安全PC”这个刚刚萌发的产业。同时,任何一个新产品,在市场培育阶段,只有更多的厂商参与进来,才能提升用户对于产品的认识,刺激需求。PC业的行业标准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化的,这也是我国的PC企业能够迅速跻身国际领先地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次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任何一个重要的产业标准都不再是一国或某个公司的专利,而是一个开放的,通过多方协商,并在最大范围内获得认同的标准,这样的标准,才是真正具备生命力,并能够决定未来产业发展整体面貌。安全PC也不例外,在安全PC已经成为全球PC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下,中国安全PC产业的发展必须在遵守中国有关安全法令的同时,积极参与、跟踪和遵守国际相关标准,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只有这样,中国的PC产业才不会被孤立,中国的PC产业才能在全球新一轮的安全PC竞争中保持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共同的标准下,安全PC的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整个产业链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运转,而这一切最终的受益者将是用户。在制订和维护标准的过程中,业内企业应当担起重任,建立起类似于“闪联”性质的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厂商和国家主管部门、独立研究机构等各方面力量,携手为中国“安全PC”产业打造一条合作共赢之路。在产业联盟内部,各厂商通过交流、协作,把中国的“安全PC”标准推向市场、走向国际化。 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市场面前,是恶意竞争,谋求垄断;还是公平竞争,合作共赢,将饼做大,“安全PC”这一新兴产业在期待着答案。相信,业内的有识之士最终会选择后者,选择更符合国际主流模式,走一条符合我国信息安全根本利益的产业发展之道,合作共赢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