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石油面临二次创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 10:40 科学时报

  5月6日下午,中关村图书大厦5层多功能厅。

  一场主题为“中国石油与天然气”的报告吸引了上百名前去购书的读者,这是中关村图书大厦“院士讲堂”的第二讲。在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中国能源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如何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距报告开始还有半个多小时,会场里已座无虚席,连年逾八旬的吴文俊院士也闻讯赶到,坐在了报告厅前排。

  听众对长期从事海洋大地构造和石油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的刘光鼎院士的这场报告充满了期待。

  “我给总理写了封信……”

  讲座一开始,刘光鼎院士提供了一组最新的数据:目前我国的石油年产量1.7亿吨,进口就达到了1.2亿吨。其中80%的石油进口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他说:“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连续20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中国能源需求强劲。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石油消费年平均递增6.7%,而同期国内石油生产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6%。从1993年开始中国石油进口逐年增长,当年进口了石油3000万吨,1997年进口7000万吨,到2004年进口量达到了1.2亿吨,10年间增长了13倍。如何保持能源有效供给,我们面临的挑战确实是十分严峻的。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关乎我们的衣食住行。且不说石油在不断涨价,万一马六甲海峡有个什么风吹草动,我们满大街跑的私家车就有可能得停下来。”刘光鼎说,“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石油警戒线。就是说,你国家进口原油和自产原油有个比率,进口原油不能超过一个国家原油产量的1/3。我们已远远超过了这个警戒线,而且在进口原油中有80%要从马六甲经过,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不要忘了上个世纪发生的世界性战争和许多局部战争,都和能源有关。”

  鉴于油气资源的重要性,2001年8月17日,刘光鼎给国务院写了封信,给我国的能源政策献计献策。10天后,温家宝副总理作出“要重视油气资源战略勘察工作,争取的新生代海相碳酸岩地层中有新的突破”的批示。

  曾经辉煌的一次创业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全世界都认为,要想找石油,一定要到海相地层里找。1937年,中国石油界的先驱孙建初先生从国外回来,就应用“海相生油”理论到河西走廊去找油。却意外地发现了老第三纪陆相地层中的玉门油矿,这是中国第一个油矿,年产原油12万吨。当时潘钟祥先生(后来成为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主任)在四川和陕北工作,发现中国的湖泊、河流等陆相碎屑岩沉积同样也可以生油,就撰写论文,提出“陆相生油”的观点,在美国发表。

  新中国成立后,展开了大规模的油气勘探。这时候李四光、黄汲清等人就应用潘钟祥先生首先提出来的“陆相生油”的理论,推动了中国的油气勘探工作,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1959年,在东北松辽平原发现了大庆油田,大庆油田后来发展到年产5000万吨原油,而且是稳产、高产30年。接着又发现了胜利油田和辽河油田,胜利油田的产量达到每年3000万吨,最好的时候达到了3300万吨,辽河油田年产量达到2000万吨。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油田就已有1亿吨的产量,等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原油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67亿吨,占世界第5位。

  外国人认识到中国油气的特点是“陆相生油”,就是说在中国大陆形成之后,在湖泊、河流、沼泽里面形成的陆相地层里,同样也可以生油,跟海相地层里能够生油一样,这是中国的地质特点。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油气勘探一直没跑出陆相地层的圈子

  刘光鼎先生认为“陆相生油”理论为中国油气资源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奠定了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基础,这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次创业。但这一理论也造成了中国油气勘探上的思想禁锢和认识误区,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陆相地层里找油,甚至还把陆相找油的方法和思路应用于海相地层勘探。“过去50年来我们只是在新老第三纪里头来找油,只有大庆是白垩纪的、是中生代的,其他的地层都没有涉及到,那么我们今天是不是应该能够向前新生代,就是向中生代、古生代,甚至于元古代地层来寻找石油呢?”

  刘光鼎清楚地记得,他在主持东海油气调查时,打了一口井——灵峰1井,这口井打到2800米时,打到了黑灰色的片麻岩。在提起钻头时,随钻带出1桶原油!当时在场的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没有一个人能作出解释——黑灰片麻岩里能够出油?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后经同位素测定,这是距今17.6亿年的元古代地层。地质学界认为:元古代(前寒武纪)时还没有生物呢,那怎么会有油呢?

  在贵阳东100公里左右有一个储量10亿吨的麻江古油藏。“那时我就想,如果我们能找到麻江这样的油藏,找到这么一个古油藏,就是大功一件”。于是刘光鼎就产生一个想法,是不是应该往古生代找石油?只是这麻江古油藏已经抬升到地表,被剥蚀破坏了。但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不是所有的古生代油气藏都破坏了?古油藏会不会还有没遭到破坏的?他反过来研究能够破坏古生代油气藏的地质时期——中生代。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刘光鼎认为,我国中晚元古代和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有广泛分布,其中有机质生烃条件比湖泊、河流、沼泽等陆相沉积优越。古生代海相地层遭受中生代多期造山运动的挤压改造,破坏了部分油气藏,但肯定会有残留盆地或未受破坏部分,仍存有大量油气资源。并名之为“海相残留盆地”。

  新世纪中国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现在我们年进口原油1.2亿吨,1吨是7桶,国际原油价格现在攀升至近60美元1桶。国家每年要拿出四五百亿美元到国际市场上买石油,”刘光鼎说,“我们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预测储量都很大。其中石油是940亿吨,现在只探明了22%;天然气38万亿立方米,仅找到了7%,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并不像有些人说的,中国没石油了,非得依靠国外不可。”

  刘光鼎说,油气二次创业提出的这几年,海相残留盆地勘探已经取得许多成绩,如日产1059吨的胜利油田“胜海古2井”;日产天然气106立方米的大港千米桥板深7井;初估储量近10亿吨的塔河古生代油田。这都证实了中国海相残留盆地有丰富的油气藏。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两条,一是新生代油气藏应该继续深化,来发掘隐蔽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二是要在前新生代,就是在中生代、古生代,甚至于元古代地层里来找石油和天然气。

  “我用了10年的时间才认识到,我们过去的探测成果不理想,一是当时的仪器设备不行,二是指导的理论方法不对”,刘光鼎说,“油气勘探不应还用陆相的思路去勘探海相,应该具体分析我国的地质条件,认识并建立海相生油的理论,不能照搬国外的地质理论。”

  刘光鼎曾用五年时间,摸清了中国大陆“三横、两竖、两个三角”的大地构造的格架。他认为,中国油气行业第一次创业集中工作的地方是在三横、两竖、两个三角的中间,是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而第二次创业,就要在这些新生代沉积盆地的下面来找。“现在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我们应加大勘探的力度,发现更多的油气资源,改变我们当前的能源危险局面。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是我们今后找油的努力方向。”

  (本报记者 张双虎)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