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春民
液晶电视,特别是3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液晶电视价格狂跌,构成今春彩电市场一大亮点。30英寸、32英寸液晶国产价格普遍低于万元,37英寸、42英寸液晶也分别跌破2万元和3万元的门槛,甚至国产42英寸液晶电视与同尺寸的外资品牌高清晰等离子电视的价格已相差无几。人们不禁要问,是谁策动了今春液晶电视大降价行动呢?
液晶面板供过于求
“上游液晶面板持续过剩是今春大屏幕液晶电视降价最根本的原因。”上海广电NEC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营销部孙亚伟部长助理说。上广电和NEC投巨资建立的第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已经投产。
按照孙亚伟的观点,今春大屏幕液晶电视大范围降价最初的原动力则是来自上游面板供应商,液晶电视整机制造商只是降价的执行者,也是受益者。
据预测,2005年全球各尺寸的液晶面板总需求量将达到2.3亿块,其中台式电脑显示器市场需求为1亿块,笔记本显示器市场需求5000万块,液晶电视市场对面板的需求将达到1800万块,而今年全球液晶面板的产能将比实际需求高出5%~10%。
“实际市场需求增长的速度赶不上产能扩大的步伐,电脑用液晶面板的价格一直持续下降,鉴于液晶电视利润较高,原来用于电脑显示器的第4代、第5代液晶面板纷纷转向生产3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液晶电视,这也促使液晶电视价格持续降低。”孙亚伟这样说。
此外,由于液晶面板需求量的大大增加,也带动了更为上游的玻璃、彩膜、背光源、驱动集成电路等原材料价格的降低,这也是面板价格下降的重要原因。
6代量产逼使第5代降价
“30英寸、32英寸液晶电视价格的下降主要是受到第6代液晶面板量产的冲击,如果第6代面板用于30英寸、32英寸的液晶电视,那么当前第5代、第4代线的液晶面板就没有成本优势,第6代面板切割将更加经济。”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专业分会原秘书长刘培政说。
据了解,一张第5代基板可以切割3块32英寸或者2块37英寸或者1块42英寸液晶面板,而一张第6代基板可以切割6块32英寸或者4块37英寸或者2块42英寸的液晶面板,与第5代相比,第6代更具成本优势。
目前,全球共有12条第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三星、LG、奇美、光辉、彩晶、友达、统宝、上广电、京东方等企业在提供第5代面板。而第6代生产线分别由LG、夏普、友达和奇美来提供,其中LG和夏普已经量产。
“以32英寸电视为例,第5代线每块液晶面板售价大约为550美元,而第6代线的售价目前不足500美元。第6代的量产逼迫第5代线大尺寸的液晶面板降低价格,这正是整机制造商为什么能够从上游面板厂商那里获得更多的降价空间的重要原因。”孙亚伟说。
康佳多媒体事业部的市场部何晓华也认为,30英寸、32英寸液晶电视价格普遍下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上游面板价格下跌所致,并不是整机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单纯让利消费者的结果。
42英寸降价实为炒作
根据专家的观点,30英寸、32英寸的液晶电视价格下降主要是第5代产能过剩和第6代开始量产的结果,但42英寸液晶电视也跟随着降就有点让人不可思议了。
当前市场上某些国产品牌42英寸的液晶电视价格不足3万元,这和同尺寸的高清晰等离子电视价格不相上下。如果42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排除企业炒作之嫌属于真实的市场价格,那么40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短期内将会蚕食等离子电视的市场份额。
“42英寸的液晶电视售价不足3万元肯定是企业炒作,他们肯定不会大规模放量。”孙亚伟肯定地说。刘培政也赞同孙亚伟的观点。
据孙亚伟介绍,用一张第5代线基板可以切割16块15英寸的液晶面板,每块售价大概在120美元~130美元之间,面板供应商大概可以获得2000美元的收入。而如果42英寸的只能切割出1块,面板价格应该与16块15英寸的总和差不多,也即2000美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在1.6万元。
按照面板成本占整机50%计算,42英寸的液晶电视生产成本不应低于3万元,这个还不包括流通当中的费用。所以,市场上有些企业42英寸液晶电视打出2.8万元的价格仅仅是出于市场炒作的考虑。
“42英寸的高清晰等离子电视面板价格则在1100美元~1200美元之间,而同尺寸的液晶面板价格则高达2000美元,单纯从上游面板成本考虑,2008年之前大屏幕液晶电视不会取代等离子电视,况且等离子电视技术也在进步。”孙亚伟如是说。
刘培政指出,用低代生产线切割大屏幕一般都不是很经济,每一代都有各自的最佳切割尺寸,第5代线最佳的切割尺寸为30英寸以下,第6代主要是为32英寸、37英寸准备的,而第7代线则专为适合40英寸以上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