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2004年度中国优秀CIO评选专题 > 正文

图文:经济学人经济分析师Paul Cavey作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2日 14:34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经济学人经济分析师Paul Cavey作演讲
图为:经济学人经济分析师Paul Cavey作演讲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新浪科技讯 1月22日下午2时,以“IT推动商业变革”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优秀CIO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本次活动由《IT经理世界》杂志社和IDC中国公司共同主办,新浪科技独家现场直播。图为:经济学人经济分析师Paul Cavey作题为“经济下滑与竞争增加”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Paul Cavey:

  下午好各位朋友,很容幸应IDC和IT经理世界的邀请到这里发言。首先要向大家道歉,首先我要用英文演讲,第二我演讲的题目不是特别令人愉快的,我演讲的题目是《经济下滑与竞争增加》,这似乎不是适合于庆典开场的开头。

  我想这也不完全是一个糟糕的事情,因为从中可以看到积极的一面。我用英语讲,可以让大家练习一下英语,况且还有翻译的帮助。另外我的演讲话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大家了解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同时我可以给大家提供各个公司具体的发展策略。我的公司——经济学人信息部最近做了一个项目,调查了一下在中国各大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战略,相信通过这个项目可以给大家提供很多信息。

  我讲两部分,首先谈一下全球以及地区的宏观经济状况,第二谈一下跨国公司以及他们在中国做什么。首先谈一下我们经济学人信息部的研究情况。我们经济学人信息部和经济学人杂志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如果想了解信息,作为普通的客户你们可以从各个商店买到经济学人杂志,而企业则可以从我们这里采购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信息。

  刚刚我介绍的是经济学人信息部的情况,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全球经济情况。全球经济趋缓,即使在中国也是如此。这张图片显示的是全球经济在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状况。这张图片展示的是全球经济状况,从中可以看到2004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巅峰,其经济表现特别好,美国的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势头,日本经济也有不错的业绩,欧盟也有所进步,虽然它还不能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但比前几年的发展强劲了许多,当然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是非常好的。同样表现出色的还有印度,可以看出2004年经济表现不同寻常,我们有很多数据来证明全球的经济形势。

  不幸的是2004年的经济状况表现得如此出色,我们就会说这种出色的业绩不会持久,即2005年的时候,我们会面临经济趋缓的局面。可以看到全球经济的发展已越过其巅峰时期走向下滑,美国的经济开始趋缓,中国经济也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会提供数据,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也有放缓的趋势,总而言之我们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我并不想用这样的信息使大家今天下午过得不愉快,还有很多值得保持乐观心态的原因。首先经济发展速度是缓慢地下降,而不是突然地下降。2005年经济发展速度会达到3.2%,当然这比2004年的发展速度要慢,但仍比9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要高。所以可以说全球经济是趋缓的。

  我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有责任向大家揭示一下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风险,从全球范围来看风险是非常高的。由于石油价格在2004年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风险较高,2005年这个风险有下降的可能,但也可能不下降。另外经济转轨过程中利率的变化会影响到包括中国、巴西在内等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金融结构也需要重新寻求平衡,在很多国家储蓄率极高,比如中国,而在美国消费者仍然过度消费。

  亚太地区出口量会逐渐下降,这样会进一步刺激需求,当然中国的情况要好得多,因为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从亚太地区整体来看出口是趋缓的,同时还面临着货币压力、商品价格过高等诸多压力。

  虽然亚太的经济会下降,但仍然有一些积极因素,首先政策因素。中国周边国家不会有太多政策的改革,这是一个好消息。出口配额即将结束,这对中国和印度都是利好,中国和印度将成为赢家。贸易协议提成议事日程,很多国家建立了双边贸易协议。中国的发展状况如何呢?首先看一下中国的发展趋势,下周一会公布2004年第四季度GDP数字的公布,届时大家会有更详细的了解。关键是中国将面临消费转新投资的结构性调整,另外中国也面临一些压力,比如利率、货币的压力。总体来看中国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但我们还是要研究中国到底会发展什么样的形象,总之2004年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

  刚刚我给大家小结了一下全球经济发展的状况,在这样的全球发展背景下,对于我们这些公司尤其是在中国经营的跨国公司意味着什么,最重要的一点,经济竞争不断加剧,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在2005年会更加激烈。

  我们认为在中国经营的跨国公司面临着两大重要的主题,一是全球化的问题,即在中国的跨国公司的全球化问题,我们最近调查了在中国上百家跨国公司,调查结果有很多公司都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项调查有55%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已经可以直接向他们在美国或欧洲的总部汇报,而不再需要经过香港、新加坡的公司汇报,这点证明在中国的跨国公司,由于其竞争力增强,已有能力直接与总部进行沟通和交流。第二点要指出的是我们调查的50%跨国公司都认为中国非常重要。第三我们调查的跨国公司中,有80%的跨国公司总裁曾造访过中国。刚刚讲的这几点证明跨国公司总部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也可以看出这些跨国公司希望充分地利用中国的竞争优势。我们知道在八、九十年代国外投资者将中国看作一块试验田,他们的目标只是不赔钱。可是现在他们认为中国正发挥着经济发展中心的作用。这些跨国公司发现在中国发展与其他地方与众不同的业务,有这样一家跨国公司九十年代来到中国,在创业之初困难重重,他们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后来他们慢慢站稳脚跟开发出独特的产品市场,其独特之处是在其他国家这种产品是非常昂贵的高端产品,而在中国他们开发的是经济型产品,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这个产品非常成功以至于他们可以把这些产品出口到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其他国家。另外一家公司采取的策略不是贸然行动,他们小心谨慎地做出一些选择和尝试,他们首先是建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也开发了适应中国的经济型产品,他们把中国看作世界全球化的组件中心,他们开发出产品并把这些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使他们在国际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利基。

  刚刚谈到了全球化中的跨国公司以及在中国跨国公司全球化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谈一下跨国公司在中国深入发展的问题。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面临很多竞争,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和复杂的步骤,比如打造品牌,其他在发达国家采取的策略也用于中国。因为他们发现在中国有些地区人群收入非常高,因此他们就把在美国、欧洲运用的各种营销策略应用到中国市场。中国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一个中国公司,他们发现高价策略是走不开的,所以他们尊从中国本地公司的方式,尽量降低成本。

  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跨国公司如何降低成本,首先他们从生产和销售方面,他们把生产地点拓展到了中国的各个地域,在中国各地建立起分销网点。同时他们提高产量,产量上去成本就相应下降。现在很多跨国公司都在采取这种策略。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到跨国公司将他们的研发中心也转移到中国,过去人们对这种做法是有疑虑的。他们怀疑这样做是否能带来更我的增加值,现在他们认识到了让产品本地化或者雇佣本地的工程师进行本地性研发是降低产品成本的好方法。虽然人们还是疑虑重重但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这种策略。还有一个就是购并,购并已成为现在的主流现象,有很多跨国公司收购他们合资企业的股份,还有很多跨国公司正在理顺自身的结构。有很多跨国公司是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建立他们的合资企业,现在出现一个趋势,他们开始收购合资企业,比如诺基亚、尼桑,进行并购,以便提高公司的项目继而更加大刀阔斧地在中国发展。在某一些领域比如制药行业,他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还不足够大,但我相信中国入世以后会给这些跨国公司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扩大中国在这些部门的市场份额。

  我们来看一下在中国市场上跨国公司面临的竞争是非常大的。开始的时候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占据了大部分的中国市场份额,本地公司开始崛起夺回部分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又进行反击,这是一种来回的市场争夺之战。我们也看到跨国公司在争夺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战略,这也证明他们不断地了解中国市场,不断加强自己的竞争力。我们可以看到这是2005年-2006年跨国公司发展的趋势。

  我们也看到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始通过购并活动使自己本地化,因为他们了解到中国本地公司没有更多的优势。这张图表简单地说明跨国公司和国内公司各自的优势,我们对于国内公司的研究不像跨国公司那么详细,我们可以在这里给大家看一下跨国公司诸多的强项,比如他们有非常精细复杂的市场研究,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创新等等。本地公司也有更多的机会发展,他们可以吸收国外公司优秀的经验运用到本地。

  我刚刚回顾了一下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可以看到去年经济发展中人们经历了三种心态,年初的时候人们是非常乐观的,看到全球经济发展迅速,当然当时也有人对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持怀疑态度。年中的时候,对经济发展势头的怀疑态度越来越强烈了,因为经济发展势头已不那么乐观,到年底很多公司不得不面临经济发展疲软的现实了。所以很多想采取大刀阔斧发展策略的公司也认识到这种经济发展疲软的现状。

  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的商业环境,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中国发展的跨国公司采取了更复杂的策略在中国发展自己。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使自己在中国的发展不断国际化,同时他们也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中国市场中去。他们在中国的市场上应用了他们在发达市场上所采用的复杂的策略,这个意义对于本地中国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虽然我们面临着不断加剧的竞争,但另一方面意味着本地公司有很多机会向跨国公司进行学习、合作。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美女财神
怦然心动柔美情怀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