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 正文

人像王转世――富士FinePix S3pro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 10:00 新浪科技

  2002年富士发布的FinePix S2pro凭借第三代Super CCD的出色表现成为一代“人像王”,不但广受好评,更一举为富士夺下影楼市场的半壁江山。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S2pro凭借其1200万的输出分辨率和卓越的色彩表现在同价位的DSLR(数码单反)中表现不俗。时至2004年底,富士新款FinePix S3pro开始发售,这款新机究竟能否延续S2pro的传奇,接掌“人像王”这一宝座呢?不妨让我们来仔细把玩一把!

  从外观上看,虽然都是基于Nikon F80的机身,但S3pro依然和S2pro颇为不同,比较明显的是新增加的竖拍手柄,而原来的握把部分也作了重新的设计。这样无论是在横拍还是竖拍的情况下,S3pro的握持舒适度都要比S2pro好得多;电池系统被完全重新设计,S3pro只需要4节AA电池就能完成拍摄,省去了那两枚麻烦的3V锂电池,想必一定会比S2pro更受欢迎;机身背后的低温多晶硅LCD面积从1.8英寸增加到了2英寸,同时分辨率从117600像素提高到了235000像素,在回放照片时更为清晰;闪光灯的最快同步速度由1/125秒提高到1/180秒,提高了拍摄的灵活性。

  不过这些仅仅是表面的情况,S3pro真正的改变还是在内部:CCD部分。相对与以往单纯的像素提高,富士这次的升级工作更值得深入思考——目前DSLR的数码影像技术与传统35毫米胶片的主要差距,究竟是分辨率不够高还是在其它方面?显然,S3pro装备的Super CCD SR II代表了一种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就输出分辨率而言,S3pro基本与S2pro持平(但依然是当前同价位中最高的),但新一代的Super CCD SR II却能够真正使画质获得一次飞跃!从结构上看,Super CCD SR II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光元件:高灵敏度的S像素和低灵敏度的R像素,这就大大提高了照片的动态范围,确保从最暗部到最亮部都能够获得良好的表现。这样,就使得一贯是数码相机软肋的“宽容度”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

  在Super CCD SR II获得丰富原始信息的基础上,富士一贯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就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威力了。S3pro所具有的两种拍摄模式是S2pro所没有的:模拟胶片画质的F1和F2模式。在F1模式下,重点的诉求是获得最平滑的色彩过渡,从而实现最真实和自然的色彩表现。显然这一模式尤其适合使用在人像摄影中,通过使用该模式能够完美地还原肤色,获得近似胶片的照片质量。F2模式则强调色彩的饱和度,当用于风光摄影时和获得接近于富士反转片的效果。从样张的表现看,S3pro在细节表现和色彩还原方面比S2pro有明显的进步。

  不过,要挖掘出S3pro的全部潜力,就不得不介绍一下新版本的HS-V2 ver3.0软件包,尤其是其中的RAW File Converter EX,它提供的各种高级功能,可以对原始的RAW文件进行色调曲线、白平衡、清晰度、饱和度及亮度各方面的调整。通过RAW格式来降低高ISO情况下的噪点已经是DSLR用户们常用的手段了,通过合理地操作,可以使得ISO800下拍摄的照片依然保持“干净”。不过这次HS-V2 ver3.0配合S3pro可厉害了,居然能够还原出ISO1600下噪声极低的照片。其实,这还要归功于Super CCD SR II:要注意到,当你打开了RAW宽模式下,每个RAW文件的容量达到25MB,比S2pro同样尺寸的照片文件大了一倍,这就意味着文件中纪录了更多的CCD原始信息,在后期的处理中自然占尽优势。

  此外,说到色彩,不得不提的是S3pro新提供的ADOBE-RGB色彩空间。相对于S2pro唯一具备的sRGB色彩空间,ADOBE-RGB色彩空间的范围更大,更重要的是它还完整地包含了CMYK色彩空间,后者是目前国内印刷领域普遍采用的四色印刷标准。支持了ADOBE-RGB色彩空间后,S3pro的完美色彩还原能力就不再局限与影楼摄影,在广告、印刷领域也能够大显身手了。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