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 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专题 > 正文

图文:北京市税务局王纪平做主题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 15:02 新浪科技
图文:北京市税务局王纪平做主题演讲
图为:北京市税务局王纪平做主题演讲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新浪科技讯 2004年11月18日 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和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办的“2004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暨应用案例展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国内首届信息化应用盛会。以下为发言人演讲全文:

  【赛迪网讯】我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想讲一讲对电子政务的认识,讲一讲北京地税信息化建设的实例,第三讲一讲实施信息化的经验和体会。

  大家都知道在近一二十年里信息技术越来越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作为信息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子政务使每个人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的浪潮,作为一名公务员,尤其是一名管理者绝不能置身世外,绝不能被动地只能积极地投身其中,我认为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具有了改革的优势、发展的优势、竞争的优势,也就真正掌握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最重要的工具。下面我说第一点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我认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第一,是因为政府是全社会最大的信息拥有者、使用者和处理者,比如说每个公民的身份都在公安部门掌握着,每个企业的身份都在工商部门掌握的,所以政府部门确实是最大的信息的拥有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信息技术确实使政府能够更好地向公众提供服务,使公众参与政府的决策,从而促进民主化的进程。信息化能够使政府更快、更好地完成自身的职责,也对现有的政府形态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为大家都知道现有的政府形态大体上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已经存在了两百年以上。随着网络时代和网络经济的来临,管理正在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走向网络的模式,政府的组织模式也由金字塔的垂直结构向扁平的网状结构转变,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政府的层级管理,政府组织形态也向面向全体公众的方向发展,因此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是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是要明确电子政务的建设要以谁的需求为中心。我觉得我们电子政务的建设大体上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以政府部门的需求为中心,所有的电子政务建设名称都是什么什么信息管理系统,是内部的、封闭的、垂直的纵向的,这样的发展已经不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要真正为公众服务好必须以公众为中心,要按照用户的意向来设计政府的信息管理系统。比如新加坡政府的电子网站就是按照一个居民由出生到死亡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的需要来设计电子政务的。我认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一定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建立一个开放的、横向的、扁平的、面向全体公民的信息服务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信息管理系统。只有为服务对象提供了最好的服务政府的管理就在其中了。这样的电子政务建设就可以解决政府部门中地区分隔、暗箱操作、推诿扯皮、职责不情、贪污腐败等许多政治家和领导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解决不好的内部顽疾,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说电子政务的需求一定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来设计电子政务的需求才能够把工作搞好。电子政务从实践来看大体走过了三个阶段,一个是以官员(内部管理需要)来设计电子政务,包括OA系统,后来就由官员提需求,专家来主导,这个路也没有走通,现在地税的成功经验来看必须以纳税人为中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来设计需求才能走通。再一点什么是电子政务?通过我们的实践有这么一点体会,在互联网(无数个局域网的互联互通,没有时间的控制)上为我们的纳税人、服务对象建立一个没有时空限制的服务平台才能把电子政务干好。

  第二个问题,北京地税的四网一库加安全防风险的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北京地税的电子政务系统实施框架在建设之前首先提出了北京地税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实施方略,北京地税信息化建设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满足纳税人的需要为中心,来为电子政务的网站进行设计和建设。纳税人对税务局都有哪些需求呢?第一是要进行税务登记,每个月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申报、缴纳,在申报缴纳的过程中每一个纳税人要申请减免缓退的权利,然后是进入这一户的检查分析情况,纳税登记申报纳税、申请减免缓退,指导思想是以纳税人为中心。

  北京地税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呢?北京地税所有的工作必须用信息化统领、覆盖、服务和支撑,要实现信息化。北京地税实施框架就是要建设四网一库加安全,防风险的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四网一库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比较具体的介绍,北京地税的四网一库加安全防风险的理念第一个网是建立在因特网的TAX861网站,它不受时空的限制,这个网的服务对象是北京每个月都要和税务局打交道的40万纳税人和几百万个人所以水缴纳者,在因特网上给纳税人提供一个不间断的、没有时空、地域限制的服务平台,在TAX861网站上可以实行政务公开、信息发布、办税、网上投诉等等。在外网上建了这么一个平台以后就给纳税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和通道。这个网站的建设也需要有自己的软件、硬件、数据库进行支持。另外北京市进行了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每个月大概有三百万人缴纳个人所得税,过去个人所得税缴纳者取不到完税证明,现在建立了一个个人所得税明晰申报系统,每个扣缴单位都把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个人所得税缴纳的完税证明,也挂在了TAX861网上。第二个网是内部的核心业务网,就是市局、区局、税务所三级贯通,按照税务征收的流程进行开发,在内网上可以进行网上登记、申报缴纳、减免缓退、稽查检查,纳税人也可以在TAX861网上进行这一系列的操作。同时内网上抓一个OA办公自动化的软件,内网又加了视频电话,因为计算机的网络是通着的,而且带宽条件特别好,在内网上开了一个IP电话搞了一个通讯平台,真正实现了视频、计算机网、通讯网三网合一。

  第三个网是发票税控管理网,北京市每年要使用12亿张发票,这12亿张发票经过数字加密印刷以后从发票的计划、印刷、销售构成一个闭环的环路,每人拿到这个发票可以在TAX861上查到,而且还控制了税控机,一机一盒,税控机打出来的发票在网上查询时可以查到这个发票是哪个单位开出来的?金额是多少哪一天开出来的,这12亿张发票都作为电子发票存在我们的网上了。

  第四个网就是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网。因为税务局每年要征收私车的车款使用费,这个信息掌握在公安交通管理局上,北京市私车大概有120万辆,每年要交税,跟交管局连通,就可以像交电话费一样缴费。另外还要和银行国库进行联网,现在税务局的问题全部都解决了主要是北京人民银行的金融局域网,它容纳纳税有一定的困难,现在正在进行过渡,招商银行已经和税务局银行国库连通了,可以一个月全部都在家里完成了。第四个网是政府部门至今和银行的数据交换网。中间有一个核心数据库(核心数据仓库),税务局所有的数据全部和纳税人的身份有关系,所以核心数据库就是建立了纳税人身份的数据库。只要从这个数据库里调出纳税人的情况所有的全部一清二楚,有了每个企业的就有每个行业的了,有了每个行业就有每个区的,有了每个区的就有北京市的了,核心数据库和四个网的关系起到了互相支持、互为备份,这是四网一库的建设。这四个网都是互联互通的,然后是安全,安全的解决主要是解决身份安全、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身份包括内部干部的身份、纳税人的身份是不能错的,如果错了以后产生的法律纠纷和经济纠纷税务局是无法解决的,这是很要命的一个问题,所以身份必须要准确。税务局是属于商业秘密,不涉及党和国家的核心机密,跟银行是一样的,所以第一个要保证身份的真实,防止身份的篡改和抵赖,我们有办法在四网一库中解决。第二是解决数据安全,要通过授权、通过防火墙、防病毒等各种措施把数据安全解决好,数据也不能出差错。从局长到税务局的所有干部没有任何人有改动数据的权力,数据是纳税人申报的,法律责任由纳税人承担,他在家里一申报,同他的计算机进入到银行,银行和我们是联网的就进入我们的数据库,在整个流通过程中谁都不能篡改,包括局长。再一个就是网络安全,现在网络安全也很重要,我们现在的网络全部租的是北京电信的,一年大概仅次于搜狐和新浪,所以网络一旦出现大问题之后也对我们的安全构成威胁,要解决身份安全、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防风险也是一个安全问题了,这一次的建设是采取了BS三层或者是多层体系架构的设计,客户端是放开的,应用层和数据层也是分开的,将来修改的时候只改应用层,客户端就不用动了,这是最符合纳税人需要的。过去所有政府机关搞的信息系统基本上是CS架构,两层体系架构,按照流程设计,修改不了。它的应用和数据,特别是和客户端是绑在一块儿的,我们是用J2EE这种多层架构的平台来开发的,所以四网一库砍带了18个区县局过去都存数据、存应用,250个服务所都有数据,都有小型机,今年4月1号全部集中了,应用大集中、数据大集中、风险大集中,今年建设同城异地的灾备统计中心,这里产生的数据百分之百地保护起来,而且是双热备,一旦这边出现问题这边马上就可以备份。我们提了一个要求最好是双生产进行,这个中心一旦出了问题之后另外一个中心全部接管,这不但需要数据的容灾,还需要应用的备份。我们的关键业务中断5分钟可以,重要业务可以中断4个小时,一般业务可以中断24小时,这个辅助中心可以在5分钟内接管最重要的业务。比如1号到10号是纳税人在因特网上的申报期,税必须要进到国库,如果这时生产中心出现问题了容灾中心必须要一分钟不间断地进来,一旦发生问题就会造成混乱。英国就是因为在申报期内不能正常使用十万人上街游行。北京地税要求建一个双生产中心,但是双生产中心数据完全的一致性现在解决不了,所以在投标时国外的一些公司也说如果地税双生产中心建成了绝对是当代容灾技术的珠穆朗玛。所以我们现在建立了一个容灾辅助中心,这就是我们完整的实施案例,到今年4月1号四网一库全部上线,大家提高的工作的效率,特别是发票税控网2003年实行发票改革之后北京市税收由于堵塞了漏洞增长了20个亿,没有安装税控机时浇水是一个数额,安了税控机时多交了200万。另外每一台税控机现在价格是2500块钱,全国有多少个企业呢?2500万个,这就是500亿的市场,所以四网一库加安全防风险的建设趋势是付出了巨大的风险。大家可以想一想每个网的建设都是独立性的,而且我的干部要同时会操作、理解、使用四网一库,这个难度是很大的。包括在建设网站时因为我们都是做实际应用的,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既懂计算的软硬件技术还懂应用方面的专家,做不到。我们提出来的四网一库加安全、防风险以后开始好多技术专家接受不了,任何功能就往这一个网上拧就行了。把发票人也加上,纳税人也都加进来,后来觉得这样不行。而且没有采用BS结构搞不了,将来修改起来难度很大。这次试点成功了。庆幸的是计算机报评选的2004年全国最优秀的九个案例,我们也在其中。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说一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体会。搞了这样一个信息化的建设最主要的经验和体会最关键是树立一个中心、实现三个转变,做到四个创新。一个中心就是电子政务的设计、建设、完善过程中,始终要以满足纳税人的需求为中心。我当局长是一把手,咱们国家又没有位高权重的信息官制度,我们在统一时就讲了所有部门的需求一定要站在纳税人的角度上,这样把大家的思想统统统一掉了。所以这个中心不能改变,一定要以满足纳税人的需求为中心,要随需而边,随需应变将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贯穿始终。如果给纳税人提供了最好的服务,让纳税人没有任何理由不交税、没有理由少交税,我们的管理就在其中了。

  三个转变最重要的是由分散相集中转变,我们是250个税务所,一个税务所投资十万块钱搞信息化,2500万能建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化?搞不好,这次就采用最新、最流行的技术,三层体系结构资金集中使用,由信息管理把社会资源统一起来集中使用。第一个转变是指数据、应用、资金和智力资源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现在实行的数据大集中、应用大集中之后维护成本大大降低了,而且应用的效率大大提高了。第二个转变是由信息管理向信息服务转变。过去是信息管理系统,现在是信息服务系统,鼓励大家多用这个信息。信息只有反复地被人使用才有价值。信息掌握在你手里没有人用一定道理也没有。第三个转变是由独立建设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转变,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每个政府部门都有一个信息中心,这个信息中心是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再加上安全管理在一个人、一个部门身上是做不到的,现在四网一库建好之后就把信息中心一分为三,信息中心还有,成立了安全管理中心,把异地容灾管理起来了,又建立了运营维护中心,利用社会资源把我们的公司包起来。如果用政府的机制、体制都解决不了,所以要利用社会资源把这件事搞好。第三,作为电子政务的建设需要理论创新、机制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没有理论创新机制、体制也不可能搞好,没有机制体制理念创新也是瞎说一顿,但是没有科技创新,没有信息化做保证,机制、体制创新和理念创新一纸空文,只有实现了信息化、实现科技创新才可能释放巨大的管理能力,政府才能够真正实现职能转变,真正变成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真正把权利政府变成有限责任政府,把管制型的政府变成服务型的政府。美国在2000年所有的政府和企业信息技术项目中就预算功能及按时完成三个指标来衡量,大约只有28%是成功的,美国的电子政务有72%是失败的,有23%的项目被撤销,其余的项目只能是部分成功,所以电子政务在世界来说也是难度很大的事情。总现在来看要搞好电子政务的建设,不是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一个我感觉到电子政务建设是三分政务、三分技术、四分的协调。为什么这么说呢?政务并不复杂,技术也不复杂,最难办的就是协调。而且现在政策有好多也是矛盾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协调力,打破条块分割,打破条块封锁。总之,电子政务是一项困难与挑战并存的事业,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辛、汗水和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事业,但愿这一事业能在我们这一代人当中发扬光大,泽及后辈。谢谢大家。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