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演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 15:31 新浪科技 | ||||||||
![]() 图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做题为“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与政府管理创新”的主题演讲(骆磊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新浪科技讯 2004年11月18日 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和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办的“2004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暨应用案例展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国内首届信息化应用盛会。新浪科技对此次盛会做了现场播报。图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做题为“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与政府管理创新”的主题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非常感谢大会组委会给我安排这样一个发言的机会,我想上面的发言除了一些领导以外,多位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视角、技术和经济发展做了非常深入的阐述,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谈一点看法。 我大体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想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未来的趋势做一个估计,下面我想对明年就是2005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走向做一个也许很不成熟的预测。 中国这几年电子政务热大家会有很多感受,一方面政府在推动信息化方面有非常高的热情,换句话说有强烈的发展冲动欲,另一方面我们的IT企业在参与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热情特别高涨。但是下来之后仍旧感到很多的困惑,一方面是热情高涨,另一方面在推动电子政务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障碍,我们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一条曲折的道路。最主要是我们遇到的体制和管理的障碍,不付出代价是不可能的。我想我们在座的领导、在座的专家、在座的实际工作者,如何想办法降低我们要付出的体制和管理上的成本,换句话说如何规避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体制和管理方面的风险,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很乐观,但是我清醒地看到中国这样一个现实,把中国电子政务的指导目标比到美国、比到新加坡,比到瑞典,但是我告诉大家他们的体制和我们的体制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如果他们的市场经济叫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的话,中国目前正在走向这个过程,我认为体制和管理方面的障碍,首先我们正在走向大部制的管理,但是不能一步走向大部制。美国的运输部相当与中国的运输部、铁道部、民航总局,他们成熟市场下的大部制的管理走了多少年走到现在,他们的基础要比我们好很多,中国面临的是不确定的由计划体制转向市场经济的现状,我们想走向大部制但是不可能一步到位,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第二,部门多、部门制度交叉,带来职能转变的问题,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进在很大程度要依赖于职能自身的转变。大家知道我们搞信息化的系统建设,每个部门应该有什么样的职能,必须要很清晰,不能说这次我让一下,模糊是不成的。所以我们在构建应用系统时政府职能交叉重叠对系统的构建产生的许多负面影响,权力部门化,管理行为不规范。第三个方面,如果我们要继续推进电子政务的话需要依赖于体制改革的推进,但是在中国体制改革肯定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我们正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政府管理的模式、运行模式也正在走向适应市场经济管理的过程,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不付出代价是不可能的。 我对明年电子政务发展的走势想做一个大胆的预测,我们现在遇到的体制障碍、管理障碍,政府人员、IT人员都已经明显地感受到了,我的看法是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规避体制本质的东西,通过系统构建不可能解决体制障碍,通过系统构建可以优化内部流程,进行必要的整合,但是体制本身的障碍要想解决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讲要最大限度地规避体制风险。 内部办公自动化,互联网出现以后还要为公众、为企业提供服务,一开始我们把一些重点放在内部建设上,我认为有情可原,但是这两年大家看到更多政府机构开始关注利用门户、利用网络为公众、为企业办事,如果这个方向不会变,明年在电子政务方面要做好三件事,第一关注门户网站,不仅让门户网站提供信息服务,还要能够提供网上办事。第二要关注外网建设,我们为老百姓提供服务是需要外网平台的,所以重视外网建设应该成为明年的走势。第三是发展多手段的方式,电话、手机以及便民卡等,为公众提供多种接入手段,和外网整合在一起。我前几天到深圳参加移动政务就看到通过无线上网,通过大量政府提供的网上服务和手机联系起来,我认为这是很好的。第二个强化顶层设计,推动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应用,这是我们目前有可能规避体制风险最好的选择。现在大家看到的现象是各个部门都是各自为证,工商搞工商的,税务搞税务的,若干年走下来以后互联互通就很难达到了,这是巨大的体制风险。政府在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时不要要求把所有的项目都拿到网上去,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最近我去海淀中关村电脑节讲演,有哪些最紧要的和老百姓关联度最高的,有序、有计划地拿到网上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避免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北京市为了提高网上审批项目,八个部门联合,发改委、信息办、检察局等八部委联合起来,把所有的审批项目一一梳理出来,排好队,哪些是最需要上的。这个顶层设计对我们的盲目建设、各自为政非常有价值。第三要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推动网上审批。现在都很关注利用网络、利用门户网站给老百姓提供便捷的办事方式,全国都在做这件事。但是我们在推动网上审批时一定要高度关注行政许可法。真正按照行政许可法的程序我们的行政审批手续会大大减少,程序也会大大简化,这是我们搞网上审批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在的话,你搞审批的话就用网络的方式固化下来的。上个礼拜去了一趟广东,他们搞了一个行政服务大厅,一共有40多个窗口,先把各个窗口信息化,然后再逐步回到后台,这样就能够变成互动的。我认为这是对的。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物理形态不一定特别需要,但是这是一个走向。第四从2005年来看,应该更多关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度。这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首先要解决信息资源各个部门所有、各个部门垄断。但是部门所有、部门垄断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行政干预的话是不行的,应该围绕政府提供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应该专门的规划,或者是强硬的制度,这样才有可能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到真正的高度。与此同时应该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也应该利用对信息资源整体规划和强硬的制度结合起来,否则可能会建立起很多重复建设的数据库。第五应该以构建地级市统一的政府平台为重点,全国有150多个地级市,还有县级市,还有区,下面还有一些省会市,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承上启下的。地级市的平台为什么重要,关键是整合中央各个部委条条应用和地方的块块应用,如果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各自都按照各自的往下做的话,这样潜在性的风险就非常大了。现在我看到包括四川绵阳正在探索地级市的平台能够把应用都整合下来,而且能够有效整合各个部委下的应用,这是非常有前途的,应该引起关注。第六是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在不同层次政府的边界将进一步清晰,中央规定副省级以上建内网,现在全国都乱了,有的建,有的不建,有的建到地级市,有的建到县,网络的不统一将是最大的浪费。网络这个平台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体系的话,过几年你再看中国信息化建设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我的看法是副省级以下的单位提供网上便捷的服务,大量工作不会涉及到很多国家机密,所以副省级以下的地级市或者是县能够把办公平台挂在外网的话,最好是挂在外网上,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办事的有效性,而且可以降低我们的管理权能。第七,到了现在,中国电子政务未来发展的模式有很多种,中国到现在应该重新审视中国电子政务未来发展的模式,服务导向型的电子政务目标模式,第二应用驱动型的电子政务,提了四句话,政府主导,IT产业投入,多元投入,拉动产业,组织形成目前很不统一,给电子政务界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最后是管理内行相结合的模式。第八,要以电子签名法的贯彻实施为契机,改善强化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中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为什么很难发展,很大程度是因为法律不配套,但是可能电子签名法刚刚颁布,这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法律保障。但是从目前来讲法律体系仍然是有缺口的,到现在信息公开化没有信息公开条例,广东省为了弥补这个不足,省里面先建立了一个信息公开条例。如果没有这样一些机构、法律配套,我们的法律环境不能保障电子政务的建立。第九电子政务的安全、标准、规范乃至评价体系在明年将受到更高的关注。对电子政务来讲信息安全非常重要,涉及到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如果不能得到安全的话风险是非常大的。所以现在不要一概谈安全,需要安全的一定要安全,对安全要求低的绝不能高配置、高投入,不然这绝对是浪费。与此同时我认为行业标准将会进一步加快,有关电子政务的评价体系有可能在明年出来,适合中国电子政务评价体系有可能在明年进一步加快。最后的趋势是中国电子政务的效益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我看来电子政务效益关键是三句话,成本、效益、满意度,你做这个业务系统、搭建这个平台,我的投入多大?投入能带来都大的效益,老百姓是不是满意,对社会是不是产生了好的效果,这些都是衡量电子政务非常关键的效率指标。但是我现在越来越感受到全国各地有的地方投入钱非常非常大,有的市三年投资了三个亿,有的市三年就投资一千万,我还赚了,还做了好多应用。既然投入这么大,而且都是省会城市,为什么有的地方服务并不大,但是应用做的很好;为什么有的地方投入很多,但是应用做的并不很好?这既有社会的问题,又有经济效益的问题。所以电子政务发展到今天如果再不高度关注我们的经济效益的话,将会带有很大的风险。政府通过构建各种管理系统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建设就是经济效益,管理就是经济效益,服务就是经济效益。在服务层面来讲按照西方的评价,政府给公众企业提供了便捷的网上服务以后,企业在政府办事的程度降低了,在政府办事的时间缩短了,就意味着它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可以说企业的竞争力是通过政府提供的网上服务产生间接的经济效益。前不久在海口的一个会上听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消息,这个领导人讲的观点,他当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领导人,一些民营企业讲有一年他们在政府办事的成本超过了当年他给国家提交的利润。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信息,民营企业在政府办事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我们说我们怀疑这个数字,他说这个数字是真的。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