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演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 14:57 新浪科技 | ||||||||
![]() 图为: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做题为“信息化、产业结构升级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的主题演讲(骆磊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新浪科技讯 2004年11月18日 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和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办的“2004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暨应用案例展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国内首届信息化应用盛会。新浪科技对此次盛会做了现场播报。图为: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做题为“信息化、产业结构升级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的主题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感谢大会主办方的邀请,让我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我们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我本人两个月之前还在社科院工作,现在我还是社科院研究生院的教授,今天和大家讨论的内容都是我们在研究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不代表我现在所服务的机构。 我想今天跟大家报告这样一些研究的体会,中国下一步经济能不能保持平稳增长,有两件事情要做好。一个要迅速地完成结构的升级,另外要迅速完成结构的调整。第一个升级是指结构要比较快地向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延伸,在老密集型产业继续保持竞争力的同时要继续向一些新产业延伸。调整的含义我想重点讲一下服务业发展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信息产业都是它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这两个问题完成的基础性的条件,非常抱歉,信息技术从技术层面讲我完全是外行,但是我也听到了像刚才樊纲教授讲的,今天到会讲演的专家大部分是从事经济问题研究的,我们知道什么就向大家报告什么,和大家分享什么。 我想介绍的第一个内容是下一个结构调整和升级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能力,它的背景是我们一个比较大的研究报告。从发展中国家一般的经验看,中国正处在一个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现在经常听到千美元的关口,或者是高速成长20年后结构转换的问题,我们希望有一点更精确的了解,把世界银行报告中间能够拿到报告的将近一百个国家全部算了一遍,发现了一个规律性的现象。一个国家在它高速增长20年之后,1960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做到过在某个40年之间保持同样高的增长速度,1960年之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有少数国家做到了持续高速的增长。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希望能够在7%左右的速度增长40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包括原来讲到的很多经济奇迹的国家,日本、韩国、东亚的四小龙都很难做到持续40年,特别是在后20年继续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大家知道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目标。这是我们把曾经高速在5%以上增长速度的经济体都列了出来,可以看到第一个10年、第二个10年都都保持比较高的速度,在7%、8%、9%的速度上走20年不是一个太困难的事情。很多国家在前20年中间都是在6%、7%、8%、9%的速度。同样比较规律的是在第三个、第四个10年经济增长速度就下来了,我想这就是所谓千美元的关口或者是20年高速成长的问题,这个规律是比较明显的。划更多的国家进来仍然是这个表现,当然有很多国家连20%的高速度多做不到,即使做到了20%的高速度在第三个10年前后会有比较大的调整。这里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原因,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增长减速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有一个结构转换相对的空白期,在高速增长20年,人均收入过了千美元之后原先支持经济高速增长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发展会受到市场成本的约束,所谓市场就是国内城镇新增的需求会迅速上移到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业中进去,现在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轿车制造业、高等教育需求的主体会移到新的产业上去,成本约束就更清楚了,在早期加速度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高速之后是表现趋缓的趋势。做贸易的都讲千美元是五大行业的死亡线,对中国来讲有一点国情的特殊性,我们有一个巨大的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在主要出口地区上海、深圳当地人均收入过了三四千美元,仍然可以用很低的工资水平来雇佣到流动的劳动力从事出口加工,我们虽然有一点特殊性但是出不了这个大规律的约束。新需求指向的产业的发展,在二三十年高速增长的过程中资金和技术的约束是非常突出的,这是比较困难的一段时间,也是刚才我们看到的为什么在第三或者是第四个十年增速出现明显下降很共性的一条原因。 中国是什么情况呢?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纺织工业在日本的五六十年代的增长中间制造业产值过20%,在出口中达到40%、50%,是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这个行业的迅速下降,日本九年内五大类产品产量掉下来五分之二。我个人比较乐观地判断中国第一道千美元的关口从结构角度讲是不是已经迈过去了。我们的产业结构从1999年到2003年制造业增长最快的五大产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在短短五年时间里把原来支撑经济增长的前五大产业全部替换掉了。以前有钢铁、有纺织,很典型的前20年的支柱产业在这一轮中间替补掉了。结构的调整进行的非常迅速和顺利。 下面想介绍一下我们的结构调整为什么顺利?下一步结构继续升级,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入全球分工体系来推产业结构的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信息产业是重要的内容,本身信息产业的发展就构成增长非常重要的部分。另外它也是所有升级产业的一个基础性的条件。从结构的角度来认识一下信息业的重要性。新的支柱产业是全球范围内高度分工的产业,需要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刚才张维迎教授已经讲到了分工越来越细,它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相互的,有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才可以想象一个产品在产品层面上分解成很多的生产工具、生产点分布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他们能够在时间上、质量上、对客户的满意度上无缝隙地连接起来,没有一个非常有效的信息网络的支撑这种分工体系的形成是不能想象的。现在我们要实现持续增长,必须要加快实现结构升级。刚才已经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看到了,在这一阶段结构升级的重要性。但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全球分工程度是比较高的。对我们最有优势的加工组装型的制造业来讲,最终产品制造企业提供的增加值占全部产品增加值的比重只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分工越细分工的点越多,连接这些点的网络必须越密集越有效。对中国下一个一二十年的发展,结构升级,对信息的需求是大大增加的,如果把它说成是关键因素有点儿过,但是肯定是关键因素之一。在我们有优势的加工组装消费类的工业产品中,信息服务的需求就更为突出了。刚才张教授讲到了分工主要发生在生产者之间,但是对消费品来讲连接市场的需求又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了。手机在很多市场上一些微小的变化,外壳包括颜色一点点的轻微的调整都可能会影响市场份额,连接消费者是和时尚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主要供应商如何和成千上万的供应商联系之外和主要消费市场非常有效地连接也是一个突出的需求。 还有下一步发展中间随着在制造环节进入全球分工体系之后有很大的优势进入到跨国公司的全球研发体系中间去。研发是一个需要规模经济的行业,在有信息技术之前一个公司把他的研发分散到全球不同的地点来进行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原来讲跨国公司最终会把研发环节留在本土来做,是因为研发环节的规模经济非常突出。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全球的资源,最贴近它的用户市场,通过信息网络连接成一个研发体系在现在是一个完全现实的状况,没有任何物的连接,只有大量信息的连接。要进入到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体系中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 中国结构升级在过去五年进行得非常迅速,这是五个行业高速的增长率,另外一条黄色的线是这个行业中间跨国公司或者是外商投资企业在这个行业产出中所占的比重,中国通过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它的主要载体是我们进入了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在通讯产业设备制造中66%、67%是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这个行业有19个基本上是竞争性的行业划出来,这些行业的增长速度和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进入全球分工体系的比重是高度相关的。但是跨国公司有什么优势,很多企业讲没有什么先进技术,在单点上来讲没有什么突出的优势,它的能力就在它有一个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整合全球资源上。刚才张教授讲过将来行业排头兵、大企业的应城,有一种资源组合的能力。现在有很多大企业所有的部件都不用自己做,它是全球采购的过程,这种过程形成以后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核心技术都是外部可以获得的资源,没有一条是本企业整合的能力,这是它最核心的竞争力,一定要有一个全球信息化为载体才能完成的。这是信息技术重要性的一个数据。这是机电产品中出口最快的几个产业,都是加工组装型的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组合资源的制造业,同时也是我们在全球网络中间份额比较大的产业。我们很好地利用了信息技术进入全球网络之后,这些产业的出口和增长才能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 这是另外一组数据来讲我们进入全球制造网络的重要性。现在出口增长很快,但是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中占有50%,今年大概要过55%的比重。另外一个重要数据是加工贸易的数据,现在很多人对贸易形势是有些看法的,我个人认为这个加工方式是非常符合中国资源要素结构特点的。从种棉花开始,织布,然后加工成衣服,假定这三分之一的增值过程,出口一件衣服获得一百美元,把全过程做完后的一百美元要用我们自己的资源,在这中间也用水、土地、能源的资源,假如把前面的环节都不要了,把布进来直接做服装,这个过程中前期对土地密集的需求会去掉,我们做三件衣服出口仍然可以获得一美元,但是最密集使用的是中国过剩的劳动力。很多产业比如说船舶出口,大家会有意见说出口一艘船舶,钢材很多东西都是进口的,就做了最后一点组装加工,如果中国现在出口能力要让国内自己来做的话环境根本不成熟。我们可以找短缺资源,通过国外很好的信息技术支撑,进去之后专门做我们有优势的,回避我们的劣势这是发展过程当中能源节约型的一种模式。但是贸易加工和你自己做完全过程来讲和外面的连接点多得多,每个环节上按70%来扩大,要有一个很好的外面世界连接能力还是需要有一个非常有效的系统的。 这是从我们进入全球研发网络有没有可能,完全有可能,这是一个背景。在90年代初期之前所有发展,经济学都告诉我们说他们把中低档加工环节向海外投资,在90年代中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是五百强大公司中间在海外有全球性研发机构的比重,把在本土只做销售性的支持不把它列为研发中心,全球性的研发中心是它的研发不光对它所在国家有技术支撑,而且面向跨国公司全球的体系。从90年代初期不到20%,迅速上升到2001年的60%,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可能让这些研发中心移到中国来。这是结构升级过程,下一个20年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比上一个20年要重要得多。 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信息服务本身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也是所有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条件。这是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最矮的中国的,现在服务业占GDP产出比重只占34%,大家都认为服务业的比重低估了,我们用三种方法对服务业的产出做了调整,大概能够调上去四到五个百分点,这样服务业产值所占的比重在同类国家当中相比是最低的。服务业就业所占的比重是下中等收入国家中倒数第二的。是我们工业过快增长会带来对资源能源大量的消耗,这是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5%左右,钢材消耗占到36%,水泥消耗45%,煤炭占到30%,当然我也不完全同意认为中国不可能或者是有可能回避其他国家必然经过的阶段,我们可以从目前的阶段一下跳到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阶段,我想可能有些阶段还是必经的,只是程度的问题。还带来很多其他的问题,我们老讲消费投资比例失调,服务业本身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本身又产生很多服务业的产品,服务业不发展和消费水平低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服务业加快发展应该得到重视这是大家的共识,服务业加快发展光靠信息技术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服务业发展有很多问题,首先有观念上的问题,地方政府为官一任做一个大项目这是很激动的事情,但是服务业的发展经常是不起眼的网络型体系的建立,对于政府来讲激励是不足的,很多服务业要么认为是国家安全相关的服务业,既不能对外资开放,也不能对民营开放,使它在高价位、低服务的基础上长期达不到发展状况。还有一些也是死死地抓在手上,不承认它是产业的本性。还有一些说是公共服务,不能放开,很多在政府垄断条件下提供服务最后是使消费者没有得到低廉的服务。服务业发展有很多问题,但是信息发展的缓慢也是服务业不能够尽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也不细讲了,刚才张教授、樊教授都提到这个问题了。 传统服务业提高竞争力要求信息化加快发展,基于信息技术上的先进管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现在全球的规律在中国这两三年表现的非常明显,零售通过压榨或者向上游供应商索取,零售商最后能不能获胜在于它有没有库存规模,有没有加速发展整合的能力。现在服务业零售商的对外开放服务业和制造业还不一样,制造业还存在核心技术,服务业不在核心技术,差就差在非常有效组合全球资源的能力上,既有投资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在最近一些零售商终端大超市的发展中也看得比较清楚。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是知识型服务业正在成为全球化深入的重要的带动产业,它是过去七年当中增长最快的产业,包括技术服务、软件开发、数据服务、售后服务等等。这种产业的发展几乎没有移动,就是信息流的移动,这种发展给中国带来了莫大的机遇。现在全球知识型的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在迅速形成,大体上我们的成本是美国同类成本的八分之一左右,印度大概是五分之一左右。对我们来讲把大量的服务业的后台业务直接面对客户的业务通过信息网络集中在低成本国家来做,比制造业还更能带来收入。据一些国外大的咨询公司,比如到2010年发达国家金融服务的1700万人中只有前台服务的不到一千人需要继续留在本土,所有后台的处理业务从技术上来讲完全有可能转到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来做。当然也会面临就业等等的压力,从技术上是没有风险的。 这张图是我出差到大庆去,很偶然他们告诉我大庆新成立了一家企业,这个企业在中国同类企业里是最大的,在全球同类企业里从人数上来讲是最大的。它叫华硕数码,它把海外的数据处理业务搬到中国来做,现在大概有40多家跨国公司日常表单处理业务用宽带传到中国来做。这个企业为什么加以关注呢?270多米的厂房中间安置了500多人就业,占用的土地、占用的人均劳动力非常小,几乎没有什么污染发生。用的就是电脑这点儿电,租了两条宽带网日夜往外传输工具。这家公司的老板是澳大利亚华人,员工是澳大利亚员工的四分之一,这些工作者是高中毕业经过培训,一个人只能做一类的业务,有多大的余地呢?只要在海外澳大利亚大跨国公司的表单业务拿到中国来至少可以在中国再建十个同类的企业。这些只是做简单的、中间数据的处理,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大的。 因时间的关系,说一个最基本的判断,信息产业本身就是结构升级中间增长最快的产业了,它能不能最快地得到发展是我们增长速度中间的一个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全球化日益分解企业的价值链,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各个分工环节信息网络的重要性在增加,下一步要顺利结构升级。所以下一轮结构调整升级的时期附加值高的产业要成为主导产业,第二是服务业要加快发展,下一步决定我们能不能再有20年的高速增长,从结构来讲这是最重要的,这些产业分工程度高,增值链的需求,能不能得到高效率、低成本的信息服务成为决定结构升级能不能顺畅进行的原因,所以我们对中国高速成长给予非常高的期望。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