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全球变暖专题 > 正文

大西洋两岸公众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持观点迥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8日 10:29 科学网

  世界正处于危机之中:飓风肆虐、气温骤升,寒冷的冰水淹没了纽约城,这是美国电影《后天》所描绘的地球下一个冰期的场景。这部电影从5月份开始上演,在全球观众中再次激起了对气候变化的担心,甚至影响了部分美国观众在今年总统大选中的投票意向。但是,对观众所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这部电影在大西洋两岸的观众所造成的冲击各不相同。而美国学者所进行的另一项调查则显示,报纸误导了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新浪点点通天气
为什么美国人打错靶? 1拍网caiso腕表5.8折

  好莱坞灾难片是一种预言吗?

  《后天》讲述了冰期的突然降临改变了当前北大西洋的气候循环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期。故事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博士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变暖将会引发地球的空前灾难,于是他急告美国副总统,让他宣布北纬30度以南全美民众尽速向赤道方向撤离,该线以北民众要尽量保暖。但警告显然已经太晚。灾难从纽约开始,曼哈顿摩天大楼遭到强烈旋风的袭击,大部分摧毁。突然间,地铁隧道里涌出狂暴不止的汹涌洪水。大水吞噬了纽约,淹没了美国,欧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复存在。此后,冰层和白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冰期时代开始了。那些侥幸生还的美国人都逃往墨西哥,请求进入那里的难民营……

  全球有3000万观众观看了《后天》,这部电影成为今年最成功的5部电影之一。尽管这部好莱坞的灾难片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它也有些类似于气候研究人员对未来全球变暖所发生后果的推测,而电影中半生不熟的科学观点和所制造的惊慌场面却激起了人们热烈的争论。

  《自然》杂志的报道称,两项还没有公开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看完《后天》,德国的观众似乎不再担心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效应,与之相反,电影加剧了美国观众对全球变暖的恐惧,大西洋两岸的公众对气候变化所持观点迥异。

  电影讲述了一个矛盾的事件

  Fritz Reusswig是德国菠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社会学家,他要求全德国1200位影迷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和之后立即填写一张问卷。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观众说,他们相信气候变化正在发生,但是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相信程度大大降低了。Reusswig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电影起反作用。”他认为“全球变暖”与寒冷“冰期”间不太可能的联系在观众心中播下了不信任的种子。他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将气候变化与热浪和洪水联系在一起,但这部电影却让他们这样想:‘如果气候真的像这样变化,那么我们就不再相信它是真的。’”

  但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NSF)资助的一项研究则显示了另一幅不同的情形。Anthony Leiserowitz是位于位俄勒冈尤金城的一家研究风险公司的研究人员,他在美国范围内实施了两项调查,即这部电影放映前一周和放映4周后人们的态度,探讨这部片子在公众中的影响。这些结果将刊登在《环境》杂志上,结果显示,尽管这部电影进行了大量的媒体宣传,但没有证据显示公众的观点被完全改变,统计数据显示这部电影显著影响了观众在今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投票,他们说或许更有可能投民主党候选人约翰·克里的票。

  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阿顿城的“全球气候变化排忧中心”是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思想库,该中心的发言人Katie Mandes说:“毫无疑问,《后天》这部电影增强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该中心的网站对电影中的科学情节进行解释,电影放映后中心网站的访问量是平时的2倍。

  Mandes说大西洋两岸公众不同的观点也许反映了不同的认识水平,欧洲人很早以前就接受了气候正在发生变化这一事实,因此绝大多数欧洲人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就有了固有观念,表明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与他们的期望是矛盾的。

  报纸“平衡报道一个非常不平衡事件”

  如果说好莱坞拍摄的《后天》让人们更加关注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后果的话,那么上个月美国发布的一项调查则显示,美国报纸有关气候变化的新闻报道却误导美国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Maxwell Boykoff是加州大学克鲁斯分校一位从事环境研究的研究生,他的哥哥Jules是位于华盛顿州的惠特曼学院的政治学助理访问教授。Boykoff兄弟在合作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全球环境》中指出,他们随意选择了四家主要报纸在1998年到2002年间有关气候变化的600篇报道。他们发现其中52.7%的文章对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导致或是自然波动结果的观点给予了“大致相同的关注”。只有35.3%的文章在呈现两方面争论的时候强调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Boykoff说,尽管新闻工作的准则是应该讲出故事的两个方面,但这种报道却让公众对一个已经有明确科学定论的问题产生偏见,因为报纸是对一个“非常不平衡的事件”做出了平衡的报道。(王丹红 编译)


评论】【通讯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