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越王勾践剑之谜专题 > 正文

一字之差卷起大风波 越王勾践剑“克隆”有新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 15:22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于达维报道

  在市场经济时代,看待文物究竟能有多少视角

  据《湖北日报》报道,湖北荆州青铜研究所副所长许光国“破解了在地下沉睡了2400年的越王勾践剑的制作秘密”,从而准备仿制这把稀世宝剑,以每把3万元的价格,“牵手
8月,三星与您激情奥运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无限下载MP3你作K王
2008北京奥运”。

  “我从《中国文物报》上看到这个消息后,心头挺不是滋味。”中国铸造协会艺术铸造专业委员会主任谭德睿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我认为,他根本没有破解秘密。这件事是一起浮躁的炒作和诈伪。”

  但是,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知名机构却认为该剑“有价值”,而予以收藏。

  名剑之谜与“科技神话”

  据谭德睿介绍,勾践剑是1965年在湖北江陵出土的。

  勾践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越国君主。勾践所佩之剑为与干将、莫邪齐名的欧冶子所铸。

  如此千古名剑,它的铸造工艺,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人们也很想把它复制出来。

  最早开始研究越王勾践剑的是北京钢铁学院的柯俊院士,1975年,他在复旦大学物理二系利用质子X荧光分析,对宝剑进行非破坏性的检测,结果发现在剑身上的菱形纹饰中发现,除青铜成分之外,还含5%左右的硫,同时出土的另一把剑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硫成分。

  金属的表面硫化技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发明的,是现在仍在广泛使用的使钢铁表面光滑的技术。如果勾践剑也使用了这样的技术,那将是了不起的成就。

  柯院士等人对此结论很慎重,称也可能是表面氧化层受到硫化物污染所致,尚无足够数据确定铸剑是使用了硫化方法。

  但神话还是出现了。在新闻报道中,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掌握了金属表面的硫化处理技术的故事被不断传炒。

  这把“神剑”,于是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了。

  现代科技揭露铸造秘密

  上世纪90年代,谭德睿主持上海博物馆工作,在上海科委的资助下开始对宝剑作立项研究,终于揭开宝剑制造的谜底。

  经过扫描电镜分析,他们发现,剑内部有一层厚约70微米的致密细晶表面层,其金属结晶的致密程度要比剑体高上百倍,锡的含量也要高达35%,而剑体的锡含量一般为19%左右。

  谭认为,细晶区是由含锡量较高的组分熔化并与基体扩散而成。他估计,古代的铸剑工欧冶子当时用了一种特殊的工艺对铜剑表面进行了富锡处理,使被处理的表面形成细晶,含锡量高,呈白色,耐腐蚀;而未经处理的部分,含锡量相对少,铜的比例高,所以呈黄色,易腐蚀。

  因此,当年,整个剑表面应是黄白相间的图案,但这和现在所见到黑灰相间的越王勾践剑并不一样。

  在实验中,课题组没有发现铸剑使用硫化方法的迹象。

  民间探索者仿制古剑

  但没有想到的是,修表世家出身的民间研究者许光国,没有用先进仪器作研究,就“轻而易举”仿制出了这把勾践剑,而且几可乱真。谭当然要恼火了。

  “我只是私人研究,没有什么高技术手段,也没有专业仪器。”许光国这样明白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许试图仿制越王勾践剑靠的是十几年的经验。因为国家对文物的复制有严格的审批规定,许光国对越王勾践剑的印象就来自去博物馆参观和他所收集的青铜器残片。

  “我是靠观察,比如看颜色和试硬度,来弄清楚宝剑的铸造问题的。”许光国告诉记者,“锡含量不同,剑的硬度就不同,含锡量少就容易折断。”

  《武汉晨报》报道说,为了探索直接关系到宝剑的色泽、气味的铜锡配比,许光国进行了上千次实验。对此许光国表示了无奈的豁达,“剑当然没有气味,涂了清漆才有气味。”

  不过,他能以如此原始的方式,探索出一种几乎接近原剑的配比方法,恐怕花费了比欧冶子更多的精力。

  许光国告诉记者,以前有许多人仿制过越王勾践剑,专家认为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做旧不过关,他的剑,专家们看重的就是它的古韵,认为“做得像”。

  来自故宫博物院、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的10多位青铜器专家认为,许氏高仿越王勾践剑,“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奇得”,84岁的国宝级文物专家史树青为这把剑打了90分。

  “假做真时真亦假”

  谭德睿气愤地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这暴露了学术界、考古界浮躁的风气。”

  国家博物馆征集处的文物鉴定专家张燕燕女士则这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当时是荆州找到国家博物馆,希望能被收藏,我们觉得他们做得还不错,比以前的许多仿制品都要像,所以我们把它作为资料收藏,为以后辨别文物的真假提供一些依据。”

  她说,他们的鉴定代表着国家文物部门的权威,决不会给仿制品太多的溢美之辞,“如果一些退休的专家给这把剑过高的评价,只代表他们的个人观点,史老先生所以给它打了90分,也只是就外观、重量的上说的。”

  军事博物馆也收藏了这把剑,并且,连盛剑的匣子也收藏了。

  报道中收藏这把剑还有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梁金生处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故宫博物院还没有收藏这把剑,“他们是4月1日把这把剑送到这里,我们当时收下了,还没来得及鉴定,也没给他们发收藏证。”

  荆州青铜研究所所长常恒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虽然专家鉴定认为许氏剑足以乱真,他们仍称之为高仿剑。

  “假做真时真亦假,重要的是审美和人文的价值,任何一件艺术品都不是卖给专家的,外行才是真正的买主。”他说。

  《瞭望东方周刊》希望向常所长了解,许光国到底是怎样破解千古之谜的。他说,“我们从来没说过破解了千古之谜,专家的意见是我们的剑与原剑比较像。是不专业的媒体说我们破解了千古之谜。”

  文物的“商品时代”

  实际上,谭领导的攻关小组数年前就“复制”出了一把勾践剑,当时就引起了商家的兴趣。

  一家广告公司遂委托上海交通大学的申通公司复制越王勾践剑。申通公司找到谭,希望给予技术支援,谭德睿婉拒了其要求。

  于是,申通公司利用上海图书馆提供的照片,利用现代工艺仿制了这把剑。这种做法引起了湖北博物馆的非议,将其告上法庭,但这并未影响这把售价9600元的仿制剑卖出800多把。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不少媒体认为,湖北省博物馆是“吃不着葡萄反说葡萄酸”、“抱着金饭碗哭穷”,自己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又看不得别人做事。但博物馆却委屈地说,克隆国宝有悖文物保护法,是“短视行为”。

  现在,许光国正准备以此剑牵手2008北京奥运,制作2008把高仿剑,每把价值3万元左右,“希望这能为弘扬传统文化、繁荣地方经济做出一点贡献,也能为喜爱古代文物的家庭增添一些欢乐。”

  据了解,国家对文物的复制(与原件无差异)有严格规定。而文物仿制(与原件有差异)已经在国内成为了一项欣欣向荣的市场行为,如青岛金达铜制工艺品有限公司,做的也是仿古青铜,产品销往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宣称,其目标是:“跟踪世界先进水平,适应市场需求,加速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不断地开拓国内外市场。”

  北京励鑫源文化传播公司与古玩老字号汲古斋合作,成功地“复制”出了十大国宝。其负责人时斌称:“我们卖的就是商品。”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