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两船之争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2日 11:35 城市快报

  张洋

  借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郑和七下西洋的功绩再一次被民众重新审视,随之而掀起了纪念郑和、研究郑和的热潮。

  据了解,南京电视台的8集纪录片《郑和下西洋》已经拍摄完毕,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你的网络游戏联盟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轻松填问卷开心拿大奖
;福建电视台以郑和下西洋为题材的百集长篇电视连续剧,也正在紧张的筹备当中;青岛、昆明在开郑和研讨会;上海在办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南京则在昨日组织了600名市民参观“郑和舰”。

  2000年7月11日,国内某知名媒体的记者范春歌从当年郑和船队出发的地方起程,沿郑和航线追访了18个亚非国家,成为我国内地媒体第一位亲身走完郑和下西洋路线的女记者。此前范春歌在接受北京某媒体采访时说:“美国《纽约时报》一名记者曾在1999年就追访了郑和下西洋的遗踪,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大多数中国人对本国航海史都没有什么了解,我想,一个外国人都会对中国的航海史感兴趣,外国人早就在做中国的历史了,我们还等什么?”

  宝船的总策划薛冠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始终强调“体验”一词,他说:“以往国内对于郑和的研究始终局限于史料的记载,范围非常局限,很多研究郑和的专家终其一生都没能亲眼得见那些保存在国外博物馆中的郑和的遗迹。英国的孟济斯之所以得出是‘郑和首先完成了环球航行’的这一有可能改变世界史的震惊结论,就是因为他出海了,他切切实实到了郑和曾到过的每一个地方,看到了活生生的郑和遗迹。亲身体验永远比抱着书本研究更加真实、确切。”

  在7月7日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当法新社记者问及我国近年来提出的“和平崛起”与此次纪念郑和活动的联系时,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答道:“作为一个海洋大国,郑和七下西洋推行的始终是和平外交路线,他的壮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和平实践,而和平和发展则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崛起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信随着不久后“凤凰号”与“绿眉毛”的先后起航,无论是政府支持,还是民间自发,无论是务实地以拍摄为根本目的的跨国航行,还是为弘扬民族精神、催生爱国情怀为动力的异域考察探险,都将使更多的人重新认识郑和。

  见习记者张洋/城市快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北京暴雨阻塞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