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2004年科技周专题 > 正文

访田小平:为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5日 14:57 北京科技报

田小平

  王克祥

  5月15日第十届北京科技周将再一次拉开帷幕到公众之中。10年过去了,北京科技周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后的科技周又遵循什么原则,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北京科技周组委会副主任田小平。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从第一届到第十届北京科技周,可以说经过了许多人的不断努力,取得了很多成绩,其最主要的是社会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普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田小平说,一个国家的发展取决于国民素质普遍的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能够在废墟上迅速地建设和发展起来,说明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注重教育的结果,它使公众认识到要想富国必须要有知识。他们为此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提高了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是强国富民的基础的认识逐步深入人心,从第一届开始的20—30万人参加,到现在的300—400万人。参与的范围不断扩大。目前,中央机关在京单位以及海内外有关组织,也都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参与,说明公众对于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的需求与日俱增。科普工作也随时代的发展,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主题来进行科学的引导。从最早的北京科技周是普及技术知识入手,到现在的普及科学思想和方法,将人文科技的理念逐步渗透到每个公众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科普工作进入了一个法制的轨道。

  在谈到北京科技周影响的时候,田小平指出,北京科技周已经成了一个品牌活动,成为了开放、参与国际科技和经济活动的窗口之一。每年外国大使馆的有关人士和国外有关组织都要参加北京科技周。即将开幕的2004年北京科技周吸引了全球的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周重点活动之一,德、法、日等国家的中小企业将携带各自的科技新成果亮相,同时借助北京科技周构筑的合作平台“做买卖”。目前,包括国际科技促进经济组织负责人、外国驻华使馆官员、德国参展企业家、金融中介机构的企业负责人在内,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市科协金桥工程代表等共100多人将在北京科技周期间直接参与到全球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行动中。

  关于北京科技周活动期间的安全问题,田小平严肃强调:北京科技周的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每项活动我们都制定了《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应急预案》,明确了安全责任人,配备了安全保卫力量,一定要认真组织,确保万无一失。确保活动的安全。

  在谈到今后北京科技周的工作时,田小平指出:“10年来,北京科技周的工作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紧紧围绕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的。《科普法》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科普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北京的科普工作是全国科普工作的一部分,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今年全国科技周10项重大活动,其中有4项放在了北京,这说明了中央对北京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信任。今后,北京科技周的工作遵循的原则,就是要用更多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参与性强的形式,让他们体会到科技可以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我诚恳地期望公众积极参与科技周活动,希望公众对于科技周多提建设性的意见,使北京科技周这个品牌不断做强。”

  -摄影/本报记者曲立岩

  1995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96年:

  科学文明健康

  1997年: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1998年:信息———传播与利用

  1999年:

  环境连着你和我

  2000年:学习与创新迎接科技新时代

  2001年:

  科学文明申奥

  2002年:

  科技走进生活

  2003年

  科学文明建设小康

  2004年: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