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中国将建“减灾星座” 以小卫星监视自然灾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8日 10:19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陈春艳 周文菁) 干旱、洪涝、台风……在未来的中国,这些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自然灾害都将受到8颗小卫星无时无刻的严密监视。在昨天举行的亚太经社会第60届会议配套会议———利用空间技术减灾高级别讨论会上,国家航天局有关人士透露,中国计划发射8颗小卫星组成“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全天候、全天时监测各种自然灾害。

华南虎七喜进军笔记本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减灾,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旱涝、地震、台风、泥石流、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火灾……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都会在中国发生,每年有2亿人遭到自然灾害影响。仅去年,由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000亿元。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减灾星座计划逐步浮出水面。

  这个小卫星星座将在2010年之前完成,包括4颗光学小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它们将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借助宽覆盖CCD相机、红外相机、超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等先进设备,对地球上的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监测到的数据,将被传输到设在北京、西部和南方的三个地面接受站,再通过分析处理,将信息传往国家减灾中心和相关部门。专家介绍,这些信息将对灾害作出快速反应,紧急转移人群,减少灾害损失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整个计划将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在2006年之前,发射2颗光学小卫星和1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2+1”小卫星星座,满足部分减灾的需求。

  在昨天的会议上,中国政府还倡议亚太地区国家通过国际合作,利用各国现有和未来的资源,在该地区建立起全天候和全天时的综合性减灾管理系统。中国政府将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小卫星星座”第一阶段的建设,但同时希望以国际合作的方式,完成第二阶段的星座建设,使其成为亚太地区减灾机制的平台之一,实现减灾星座资源和数据的共享,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共享成果的目的。

  中国政府还承诺,一旦亚太地区国家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中国政府将尽一切可能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同时还将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向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优惠提供利用空间技术进行减灾和灾害管理方面的培训。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