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 2004全球NGN高峰论坛专题 > 正文

图文:中国网通技术部厉盛义做主题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7日 14:50 新浪科技

图为:中国网通技术部厉盛义做主题演讲。(骆磊摄)

  新浪科技讯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2004全球NGN高峰论坛”于2004年4月26日—28日在北京五洲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开。此次高峰会在以“共同打造中国下一代网络未来”为主题的大旗下,来自ITU的高官和国内、外的专家、运营商以及知名的设备厂商齐聚一堂,围绕NGN发展现状、技术趋势、业务应用和市场前景等几方面的内容,深入探讨中国和国际未来NGN各层面技术的发展趋势、运营商传统络向高性能可盈利NGN的演进方式及下一代新业务的开发和运营模式等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华南虎七喜进军笔记本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新浪网为本次峰会指定门户网站并进行了现场报道。图为:中国网通技术部厉盛义做主题演讲。(骆磊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厉生义: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下午好,我是来自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技术创新处的厉盛义,受马妍经理的委托向各位介绍一下中国网通NGN网络演进和业务创新的探索。分为三各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网通在NGN方面做的一些工作。第二方面是举三个方面的例子说明中国网通怎么样利用NGN的技术结合中国网通的实际网络跟业务现状做一些探索、研究。第三点结合我们实际做的一些工作,对现阶段的NGN进行一个总结。我想各位专家一天半以来听了来自NGN各个层面的专家做了很多方面的介绍,我们想换一种角度,更结合实际工作的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中国网通NGN方面的一些进展。

  首先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对NGN探讨来讲主要是基于积极稳妥、有计划、分阶段、战略性NGN研究,我们认为NGN对通信业来讲是发展的方向之一,对未来通信框架跟电信服务等等都起到深远的影响。具体方针是这样的,中国网通集团自2002年5月16号正式组建之日起开始研究NGN技术及应用。第二,在进行技术研究测试的同时,在集团公司的统一计划统一指导下积极稳妥有序地组织NGN各类商用实验工作。第三点,立足与业务创新、探索网络演进、业务能力、运营模式等各方面的一些问题。因为NGN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多,我们谈论到NGN的组网模式、运营模式、业务模式等基础之上我们认为首先应该确定NGN到底能做些什么,然后是从运营商的角度怎么结合自己的网络和业务情况从什么样的点来研究NGN技术,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第一,网络演进、新业务探索,这一块对电信级运营商是重点考虑的情况,中国网通时间采用的NGN实验网进行探索,三个目的,研究探索NGN组网能力,跟踪掌握NGN网络相关技术积累运营经验,第二探索本地网络机场图网络的网络演进趋势。第三,研究探索NGN增值业务、多媒体业务的提供能力,以及目前PSTN难以提供的业务,及高性价比解决方案等。这一块对NGN来讲创新也是基于这个因素。

  实验环境向大家介绍一下,是在ABC三个市来做的,包括语音平台,还有一个是SS平台。这是一个组网图,从这方面来讲进行实验目的考虑几个方面因素,针对现在传统网络,长途业务用NGN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样的研究策略,第二是基于本地接入,这也是整个网络非常复杂的,从NGN角度来讲怎么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接入网络、接入接口、接入手段的无缝支配等等。同时结合这个网络来验证一下NGN的组网能力,初步考虑在两个软交换之间怎么样协同工作。这是整个计划统一工作中间的第一步。第二同时重点研究一下关于承载网络跟接入网络层面的设计,怎么样适应将来NGN业务的发展。从目前来讲主要是在IP这一层面,主要设计的基础是基于互联网的业务,网络设计、各种设计指标、网络框架结构、各种应用来讲怎么支持语音业务、多媒体业务,提供不同层次的改造。怎么样结合NGN的应用来探索对在接入承载网络、城域网络的接入模式,这也是NGN能不能成功甚至能不能提供解决方案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协议主要是考虑业界包括标准组织考虑协议。这讲的是实验的情况,包括业务展示、业务管理、机房设备、业务计费。对NGN来讲如果是完整的解决方案不仅在技术本身,还有其他承载网络技术本身,同时所有的运营管理模式、乃至计费模式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甚至能够改变整个企业运营的方式,现在企业信息化IP方面来讲运营方式的改变非常正常,实际上扁平化的一些设计对于整个组织机构来讲同样提出新的挑战、面临新的问题。下面举几个例子,前面几位专家都介绍过了,我就不说了。

  NGN探索举例二,是城域网的运用,怎么样用NGN解决方案来提供增值业务,这也是计划的第一步,首先从语音做起。作为电信运营商来讲提供的基于IP网络或者是ATM网络怎么样提供语音业务,从分级角度来讲也有IP电话。首先考虑出发点是怎么样在IP网络上提供端到端的语音业务,这一点也是最难解决的一点。包括局域网、接入网以及穿越NAT等等。这是几种终端的接入方式,一个是IAD的接入,另外尝试一下智能中断,它的接入和业务需求情况。有几个点非常中间的,一个是整个网络该怎么样设计,另外一方面这种智能终端,NGN有一个大特点就是终端多样化。

  第三点举例说明企业行业应用的NGN解决方案探索,想举三个例子。从NGN角度考虑它的快速部署、灵活的终端和多样的业务提供能力比较适应这种方式,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第一,身先例行,NGN新技术、新业务使用,2003年初中国网通集团利用NGNIMS技术通过全国宽带通信平台部署全国多媒体办公系统,作为一个企业用户,真实感受NGN新技术、新应用。第二,真实环境部署,探索集团用户新技术解决方案,首先在计算内部有各级领导、技术部门、市场业务部门、运维部门等综合应用、评估,探索企业行业用户一揽子解决方案。第二,应用、感受、评估新业务,寻求企业行业用户新业务。第三点从网络角度考虑摸索承载网、接入网、局域网等QoS设计方案,另外积极探索用户管理、用户业务控制的有效手段,下面是探索企业行业用户业务模式和计费模式,新业务开发的实时展现、评估、包装、应用。主要是想从用户角度感受真实、感受新技术、新业务对NGN的评估。

  这个系统已经建立起来了,首先从NGN技术基于IMS平台,提高效率、节约企业成本,第三点主要方式第一步首先是SIP电话和多媒体软终端的方式,第二步承载网络采用ATM、IP、VPN技术。实现全国内部的多媒体办公,可视电话、电话会议,点击拨号、点击传真、缩位拨号,一号通等等。实现与PSTN、GSM、CDMA之间的语音通信,与企业Portal集成,开拓企业信息化的新型模式,研究NTA穿越,解决公私网之间的通信。这是我们的界面简单向大家做一个介绍,这是基于SIP真实的,北京到广州实现零距离交流,最主要的方式是怎么样一个业务管理和计费模式,这一点值得探讨。

  第二个考虑中国网通多媒体系统与门户系统的集成,首先考虑到顺应系团用户的习惯集成服务,对企业用户来讲考虑OA处理,电话、传真处理,还有其他事物预约会议室、预约方案讨论,从考虑上来讲把NGN怎只应用于门户集成,单点登录所有的服务。主要考虑一台电脑、一个客户端门户软件、所有办公与通信服务,主要考虑网上视频会议、电话会议预定等等,当然这是资源的管理,第三是桌面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另外结合统一目录系统服务,桌面点击拨号、点击传真,同时桌面服务自定义等等,主要是探索这一块怎么样来顺应用户的使用习惯,单点登录,提高效益、节约成本。

  这是中国网通公司的门户网站,同时基于NGNMS客户端集成到这里。这方面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基于NGNIMS平台字形开发的一项增值业务,BIA用户可以通过WEB方式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发起服务,用户可对来电进行智能化的业务控制。下面进行一个总结,我认为现阶段全业务的NGN技术距离目标尚且有关较大差距,NGN技术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组网技术和能力,组什么样的网、业务需求是什么,是主营业务还是增值业务,第二是协议、标准、业务等互通性,这一点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怎么采用积极稳妥的态度跟踪这项技术,便于网络的一些演绎方式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企业来讲是非常困难的,做起来也非常复杂。还有业务模式、运营模式,所谓业务模式不是指语音方面,语音方面从NGN角度考虑基于各种智能终端的方式,还有现在传统的一些话机的方式,对NGN来讲能够灵活、快速地提供一些增值业务,对它的业务模式应该怎么来做。基于互联网业务平台的问题怎么样跟它集成到一起,还有诸如此类的其他方面。还有安全性、可管理性、可控制性、分组承载网络、城域接入网络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考虑编号等等,我们认为可运营、可管理、可维护、可控制的NGN电信网络尚需拭目以待。

  这张幻灯片是想借这个机会说明一下真正要把NGN推动好的话,可能得需要综合考虑,尤其包括电信管控机构、国内标准组织、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等等,只有大家通力合作才能把NGN真正往前推动一步。

  下面是NGN趋势对电信运营规则、商业模式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在我们考虑NGN将来给我们带来什么、给网络结构、业务、一体化等有很多好处,同时怎么样保证以后电信运营的规则,包括商务模式,时间的问题就向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关于前面介绍的几个方面的,网通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摸索也形成一定的经验,同时也有了一定的解决方案,也非常希望能够和大家探讨。谢谢大家。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