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计划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8日 18:31 北京晚报 | |
本报讯 (记者 王润)备受瞩目的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终于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总指挥、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人选均已确定,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由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担任;总设计师由我国著名航天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担任;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担任。 与此同时,绕月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工程目标和研制计划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定。有关专家表示,中国探月工程的一个重要科学目标将是月球上的氦-3资源,而这项探测目前在其他国家还尚未开展。 据了解,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都属于不载人探测活动。目前实施第一期工程的目标是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国防科工委秘书长兼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孙来燕日前透露,在完成第一阶段绕月工程后,初步计划在2010年以前向月球发射无人探测装置,进一步开展月球探测工作。第三阶段,将在2020年前完成采集月壤样品工作。他说,绕月工程是中国向深空探测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认为,月球上的钛、铁、铀、稀土、磷、钾等资源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补充和支撑。特别是月球土壤中富含的氦-3资源,富集程度几乎超出人们的想象。记者了解到,氦-3是一种比铀、氘、氚可控核聚变能量还大的物质。根据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现状,人类未来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将很可能是建立和使用“氦-3”同位素的热核反应堆。据专家估算,建设一个500MW的D-氦-3核聚变发电站,每年消耗的氦-3仅需50公斤,每吨氦-3可以发电1000亿千瓦时。如果将月壤中全部氦-3用于D-氦-3可控核聚变发电,按照目前世界上能源的消耗水平,月球上的氦-3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此外D-氦-3可控核聚变发电另一特点是安全和高效而且清洁。 欧阳自远院士介绍,除了探测全月球土壤的厚度,估算氦-3的资源量外,中国探月工程另外三大科学目标分别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上14种有用元素资源的含量和分布,以前美国曾经对月球上5种有用元素做过分布探测,中国的探月工程希望探测更多的有用元素资源;探测距离地球4万到40万公里范围内的空间环境,因为空间环境的变化,对于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