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奖五亮点一遗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1日 08:02 北京青年报 | |
昨天是真正的明星和名人诞生的日子,2003年度国家科技大奖评选结果公布,刘东生、王永志两位院士众望所归摘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各获奖金500万元,其他各项大奖也名花有主。 -亮点一:众望所归,两泰斗各获500万 87岁的刘东生院士,研究黄土50年,先后完成“黄河中游黄土”、“中国的黄土堆积”、“黄土的物质成分与结构”、“黄土与环境”等科研著述,并培养了大批科研骨干。2002年,因为在黄土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刘东生院士荣获“环境科学的诺贝尔奖”———泰勒奖。 72岁的王永志院士,43年心血倾注中国航天,他不仅作为中国运载火箭设计专家,亲自参与了中国第一代、第二代火箭的研制,更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11年如一日,呕心沥血,为我国第一次将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做出了巨大贡献。科技界评说,两位泰斗获奖,众望所归。 -亮点二:首增特等奖,航天工程获奖100万 除了500万元的国家科技最高奖,此次其他各项科技大奖,均加大了奖励力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都增设了特等奖,专门表彰“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在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项目因于2003年成功将我国航天员首次送入太空,在昨天获得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荣获奖金100万元。过去11年,110多个科研单位、学校和企业参与,3000多个单位协作,几万科技人员的辛勤汗水,终于铸就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辉煌,他们获奖当之无愧。 -亮点三:人才断层不再,年轻人成获奖主力军 人才断层一直是困扰我国科技界的一大问题,但此次国家科技大奖评选结果却向世人表明,中国科技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一去不复还,一大批青年才俊正迅速崛起。 据统计,在本次186个获奖的通用项目完成人中,40岁以下年轻科技工作者占39%,40岁至50岁占32%,68个国防、国家安全项目中,45岁以下的获奖人员占总数的56%,年龄最小的获奖者甚至只有24岁,年轻人占了获奖者的大多数。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科技界的人才断层问题已成过去,一支以中青年科学家为中坚力量、老中青相结合的科技人才队伍,正在我们国家加速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