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专题 > 正文

2004年第2期《中国国家地理》封面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30日 17:56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2004年第2期《中国国家地理》封面
2004年第2期《中国国家地理》封面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封面选择

  时隔一个月,我们的“中国家庭写真(下)”又出现在这一期里。像上一次一样,它反映着我们对照片这一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期待:用它来表现今天大部分中国人的状态,尤其是拥有物质的状态。这张照片是摄影师马宏杰在湖南凤凰城附近拍摄到的一户住家。这个家庭的年收入为8000元人民币,照片中几乎出现了所有生活资料的细节。它让我们感觉到我们
与这个家庭的较大距离,但他们又是那么真实地存在着,而且在人数上,他们可能要比我们更能代表中国的现状,只是他们很少为媒体所关注罢了。之所以没有选它作封面,是因为它是一张横片,而且人物影像在图片中过小,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几张青藏铁路作封面的照片。无疑在这一期里,青藏铁路更能代表我们国家的力量和大地理味道。

  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最终的封面定格在了青藏铁路,但用哪一幅,争议很大。其中一张是西藏安多的著名神湖——错那湖,据说建成后的青藏铁路离它最近处仅10几米。蓝天、圣水和金黄色的人工田地构成了一幅天、地、人自然和谐的画面。但它的缺点是画面远逊于它丰富的内涵。

  青海清水河上的这座正在建设的大桥有11公里长,它所占用的大部分跨度并不是在水面上,而是为了保护下面的冻土和给野生动物留下过往通道之用。晨光照射下的一个个桥墩,在蓝色的水面和天空下形成一幅醒目的暖色美景。这种视觉上的暖色冲击几乎让近一半的票数投给了它。

  但我们最后还是把本期的封面定格在昆仑山脚下的铁路工地上。它含有的信息量最大:雄伟而名声显赫的玉珠雪峰,地处的西大滩又是多年冻土区的起点,那些大型的彩色工程机械在如此庞大的雪山前虽渺小,却反映了今天人类的空前力量。读者朋友,如果是您的话,您会怎样选择呢?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