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失落的文明(国内)专题 > 正文

南越王墓出土五色药石 墓主可能中毒而亡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4日 14:55 广州日报大洋网

图为考古学者从南越国宫署遗址满载而归(本报记者周涛摄)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本报讯(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林冠男)今年是广州发掘南越国遗址二十周年,广州为此开展一系列的考古纪念活动。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广州发现的南越国遗址”学术研讨会上获悉,考古学者通过对发掘出的文物进行研究,发现西汉南越王墓主人赵目末,竟可能是由于服用了“长生不老药”五色药石等中毒受害而死的。墓内发现了大量佐证说法的实物,但是,因为墓主人尸骨所剩无多,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检验文物药丸后才能确定。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首次出土五色药石实物

  据考古学者、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王芳介绍,中国古代一直有炼丹药求长生不老的做法记载,而南越王墓首次出土了五色药石的实物,为研究2000多年前中国炼丹术发展提供了实证。在墓内西耳室的西侧墙根,发现了一堆五色药石,包括紫水晶173.5克、硫磺193.4克、雄黄1130克、褚石219.5克和绿松石287.5克。这些药石与古籍记载的“五色药石”成分有所出入,这可能与方士个体差异、炼制方法不同有关。

  除了首次发现五色药石,南越王墓里还发现了一些可疑的铅丸和丹砂。在西耳室的药杵旁,发现了两堆528个小铅丸。铅丸直径1.8厘米,单个重31.5克。值得注意的是,这批药丸制作相当精细,大部分中间有一个小圆孔,不穿透。它们跟主棺室内与弩机一起出土的用作武器的12枚铅弹丸很不同:弹丸直径2.9厘米,重124~129克,有纵穿小孔,表面粗糙,氧化得很厉害,呈灰白色,多数开裂。

  当年的考古人员和专家学者都很疑惑:这批小铅丸具体是作什么用途的?经过考古考证,古代炼丹士炼制出丹砂(硫化汞)和铅用于内服,能产生显著的镇静安神、镇逆定喘功效,使人自觉神清气爽飘飘然,有的服用这种“金丹”的人死了,竟被视为“仙去”。南越国“死对头”长沙国,马王堆1号墓女主人女尸化验发现,体内含汞、铅量超过正常几十至数百倍。

  王芳与一批学者大胆推测,西耳室内小铅丸可能是南越王让人精心炼制的矿物丹药,其中还有一个物证是,在主棺室棺椁头端还发现了一颗与528枚小铅丸完全一致的小铅丸!因为丹药不是药性酷烈,就是大热大毒,所以吞服后产生一时兴奋,日久就会毒发。史载南越王虽然权倾岭南,但是体弱多病,40多岁就去世了。而其墓室内有大量五色药石和铅丸,赵目末很可能就是服食丹药剂中毒的受害者。但是,因为墓主人尸骨所剩无多,具体情况只能进一步检验文物药丸后才能确定。

  南越王养龟嗜酒求长寿

  据考古发现,南越王赵目末为了延年益寿,还养龟和嗜酒。中国食、养龟和以酒抗衰老,颐养天年的“古法”在南越国遗迹的出土文物中再次得到验证。

  在南越王墓后藏室,摆满了食物和炊具,铜提桶和一个异形壶里都有花龟和水鱼的遗迹。而王宫遗迹后花园的石池底淤泥层里,竟发现了数百只龟、鳖遗骸,叠压成层,厚达50厘米。其中有一个大鳖的背甲宽达44厘米,这么大的鳖,古人称之为“山瑞”。

  嗜酒是南越王赵目末的另一大爱好。墓中出土的盛酒器具不下十几种,几十件之多。古书记载,古人认为“酒是百药之长”,酒的古文是酉,酉字从,说明酒与医药在古人生活里有特殊的关系。大量酒器的出土,说明南越国宫廷酒风之盛。尤其是出土自墓主棺椁头箱用来盛的角形酒杯,用一整块青玉雕琢成犀牛角造型,相传犀牛角可以解毒物,玉造的虽不能解毒,但玉匠就借题发挥,匠心独运、细致打磨,2000多年后的今天,玉角杯仍放射出温和恬润的光泽。

  链接

  南越国宫署遗址有重大新发现

  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发掘又有重大新发现!南越国宫署遗址自2000年在广州市儿童公园内进行考古试掘,发现了大型的宫殿建筑遗存后,广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决定搬迁儿童公园,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从去年9月至今,遗址内已经发掘出清代广东布政司署、容丰仓、禺山书院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军广州神社遗迹,近日更清理出唐、宋、元、明时期的衙署类建筑以及五代南汉国时期的大型宫殿建筑遗迹。

  发掘规划

  三大区域

  抽丝剥茧

  为便于发掘区域划分,考古发掘队将原儿童公园由南向北分成三个发掘区,实行将宫署遗址抽丝剥茧。2002年9月~2003年5月把Ⅰ区东部和整个Ⅱ区发掘至清代文化层,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清理出清代广东布政司署、容丰仓、禺山书院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军广州神社遗迹等。2003年8月开始继续发掘Ⅰ、Ⅱ区东部清代以下文化层,面积约3500平方米。已清理出唐、宋、元、明时期的衙署类建筑以及五代南汉国时期的大型宫殿建筑遗迹。

  考古发现

  清广东布政司署遗址我国惟一发现的布政司遗址

  去年9月至今年5月,把Ⅰ区东部和整个Ⅱ区发掘至清代文化层(距离现代较近,位于较浅的表层),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清理出清代广东布政司署、容丰仓、禺山书院以及抗战时期日军广州神社遗迹等。

  布政司署遗址是目前国内惟一考古发现的布政司遗址,现仅揭露出布政司署遗址的东半部,它是由若干组建筑院落组成的,每组院落之间有石板过道紧密相连,每组院落又由天井、厅堂、厢房等部分组成,并有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

  这是一座朝南向,中轴对称的三进三开间院落,南北纵深约29米,东西面阔约14米,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整座建筑以天井为中心,通过门、厅房、过道等相连,形成一座外部封闭,内部开敞的建筑院落。根据发掘情况及文献记载,这里曾是清代广东布政司署的所在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咸丰十一年(1861年),法国强租布政司署的东部作领事馆,直到1928年。

  五代南汉国宫殿遗迹建筑规模宏大但屡次受破坏

  今年8月,发掘队开始继续发掘清代以下的文化层,面积约3500平方米,目前已清理出唐、宋、元、明时期的衙署类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发现了“五代”时期南汉国的大型宫殿建筑遗迹。

  引人注目的五代南汉国遗迹以一组由特大磉墩(柱基)构成的大型建筑遗迹最为重要,该建筑2000年已清理出部分磉墩,此次发掘把该建筑东西6排,南北6列的磉墩组合全部揭露出来,可见这是一组面阔五间,进深五间的大型南汉国宫殿建筑。磉墩的边长达3.0米,是由一层红土,一层碎砖、瓦混合红色粘土,层层夯打而成。东西向磉墩的间距最大为7米,最小5米。据文物专家介绍,由于受到后来的历次破坏,该组建筑的地面已经不存,但其建筑规模为我国建筑史增添了重要的一页。

  珍贵文物

  唐代水晶重见天日

  据了解,由于目前尚未发掘到南越国时期的文化层,对南越国宫殿的布局情况等尚不清楚。

  发掘中出土各时代珍贵文物一批。有唐代的水晶、犀角以及当时从外国进口的玻璃器皿等。宋代的三彩塔和大量精美的青瓷,元代的白瓷瓷器以及明清青花瓷器。还出土一批脊饰、砖、瓦、石等建筑构件。在民国时期地层中则发现一批日本制造的陶瓷器、铜器、铁器以及法国制造的生活器皿,为研究广州城市建设发展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材料。

  历史背景

  公园底下层层是宝

  据广州考古发现,2000多年来,广州古城中心一直在今天越秀区中山四路至中山五路的儿童公园一带。在这一带,从上到下,按历史年代由晚到早,层层叠叠堆积了诸多文化层,比如从地表往下被列为“第七文化层”的是南越王宫署遗址、列为“第九文化层”的则是20多年前发现的“秦代船台遗址”。所以有的考古学家笑着对记者说,原来当年的广州儿童们是站在广州所有的历史上开始他们的快乐人生的。


评论】【通讯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2004世界难民日:回家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京华时报摄影专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