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 科技报刊封面秀专题 > 正文

微电脑世界:数码相机决战中间地带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7日 12:16 微电脑世界

微电脑世界2003年第17期封面

  苏锋 丁伟 康晓宁

  2003年的数码相机市场火爆得有些出人意料,多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出货量增长30%以上,首次与胶片相机平分秋色。这一形势迫使很多权威咨询机构不断调高对2003年数码相机市场的预期。

  看看身边的亲朋好友,添置数码相机的可真不少。确实,300万像素3倍光学变焦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已经和高档胶片傻瓜机价格持平,很多400万像素产品的实际售价也跌至3000元之下。能不动心吗?

  再说专业影像圈儿,今年也是好戏连台。Canon 1Ds、Kodak 14n一举把数码单反带到了专业摄影师梦寐以求的全画幅和千万像素级,使圈儿内“高水准创作决不用数码”的说法成为了历史。

  无论是拍“到此一游”的老百姓,还是实力雄厚的商业图片机构,现在都对数码相机心满意足了。

  然而,上述消费级数码相机和专业数码相机之间的中间地带——准专业级(Prosumer)数码相机领域,仍然有不少用户无奈徘徊。

  处在中间地带的摄影爱好者和一些商业用户都感觉上不着天——数码单反太贵,下不着地——消费级数码相机功能不足。数码时代再掏钱购置胶片单反相机吧,很多人又心有不甘。

  苦恼的选择,那叫一个难受,就别提了。

  然而2003年的夏末,这片中间地带也不再消停。

  先是消费级的高端产品性能被Sony F828和Minolta A1大幅提升,800万像素、光圈f2.0的大口径大变焦比专业镜头、CCD防抖动,都现身在消费级数码相机的概念中。

  无独有偶,8月登台的Canon EOS 300D又使数码单反相机的价格跌到了高端消费级数码相机的水平线。

  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级别的数码相机,在中间地带开始了一场大决战。

  专业与消费之战

  参与决战的厂商形形色色,有的要固守自己的地盘儿,有的想借机扩张自己的实力,有的则坐收渔翁之利。

  物以类聚机以镜分

  Canon、Nikon是胶片单反相机的第一阵营,现在在数码单反相机中也排名在第一、第二位,并依靠自己强势的相机品牌在消费级数码相机领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数码相机的中间地带是它们的必争之地。

  两者不同的是,Canon凭借自身在传统相机和电子技术上的全面特长,独立发展。Nikon则在电子技术上略为逊色,在自身奋斗的同时采用了合纵策略来壮大以镜头群划分的数码单反阵营。目前分享Nikon机身的合作者主要有Kodak、Fujifilm等。

  Kodak和Fujifilm同是胶片和冲印大厂,同样迫切寻找自身在数码时代的优势。

  Kodak是数码相机的先驱,曾经携高端数码相机核心CCD技术而统领Canon、Nikon,今日Kodak虽在高端数码领域仍占一席之地,但是由于缺乏自主的单反机身作支撑,独力进攻中间地带显得有些乏力。

  Fujifilm的超级CCD技术使其在消费级数码相机领域出了不少风头,但是自身实力却无法支持其进攻中高端领域的野心。与Nikon合作搞单反,加入4/3系统阵营,都是其野心的体现。

  Olympus在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领域都是消费级产品的泱泱大国,对中高端产品野心勃勃,中间地带也是Olympus向上进攻的桥头堡。Olympus与Kodak携手搞4/3数码单反系统,可谓两者野心的碰撞。

  Sony原本算不得是相机工业成员,但由于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极深的技术渊源,Sony凭自身品牌优势一举成为了当前消费类数码相机的领头羊之一,并成为消费类数码相机核心CCD的主要制造商。Sony显然对高端单反不太“感冒”,除了对中间地带市场的垂涎三尺之外,信仰“娱乐至上”的Sony也必须用高端消费级产品与数码单反抗衡,这是维护其消费级市场领先形象的必然。

  Pentax和Minolta都是胶片单反相机的大厂,拥有大量铁杆的传统用户,它们也不可能不进入广袤的中间地带,坐视自己用户的流失。Pentax的*ist D数码单反已经频频上镜,即将上市; Minolta的数码单反研发一直没有停顿,只是在等待时机的成熟,我们相信也为期不远了。另一方面,Minolta还在高端消费级产品上频推新品,也有不小的杀伤力。

  数码相机的中间地带,可谓群雄纷争,定有一番龙争虎斗。

  战争的导火索

  2003年8月20日,是数码单反相机历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Canon在全球同步发布了面向消费级用户的数码单反相机产品——EOS 300D,其机身标价9800元,是世界上第一款价格在1万元人民币以内的数码单反相机产品。

  Canon EOS 300D性能指标并不低,它的老大哥EOS 10D(公开售价在1.5万元左右) 90%的功能它都具备。相比较,EOS 300D只是改变了机身材料、提高了电路板的集成度、减小了高速缓存容量,使零件数量降低了15%,从而带来了成本上的降低(这款产品的评测参见本期《先睹为快》)。

  如一颗重磅炸弹,EOS 300D在数码相机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各大网站、论坛均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着这款产品的最新信息,并且很快就有来自各种渠道的测试样图和体验报告出现。EOS 300D成为了2003年8月数码相机领域最热门的字眼。

  其实就在Canon发布EOS 300D之前不久,数码相机领域另一家领导厂商Sony也发布了其主力产品:CyberShot DSC-F828。如果没有EOS 300D的出现,F828绝对是8月份最引人注目的产品。它采用创新的2/3英寸800万像素RGBE四色滤镜CCD,并从Carl Zeiss淘到了最专业的T*镀膜镜头(28-200mm/F2.0-F2.8),具备640×480 30fps的不限时动画拍摄能力。对于消费级数码相机用户来说,这样的规格足以令每个人动心,连一些胶片单反相机的铁杆用户都表示:这一次我真的被Sony撼动了。

  Sony F828并不是惟一被盖过风头的不幸者。另一款8月初发布的产品:Minolta DiMAGE A1在CCD防抖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同样是非常出色的,只是其性能指标或价格方面的变化比不上Sony F828和Canon EOS 300D那么耀眼罢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003年8月份数码相机最终的格局变成了这个样子:三款明星机种最终价格均落到了1000美元上下,在国内的最终成交价格应该都在9000元左右,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消费级机种和数码单反的界限模糊了,甚至出现了交叉,准专业级数码相机陷入了混战。

  低价化的数码单反相机

  数码单反相机在成像素质、操作性能、镜头群支持方面远胜于消费级数码相机产品,而其高昂的价格令业余玩家望而却步。但是在Canon、Nikon、Fujifilm等厂商的不断努力下,数码单反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近两年更是一年一个台阶,越来越接近业余摄影爱好者甚至普通家庭用户。

  在传统相机领域,低端入门级的单反相机如Canon EOS 66套机、Nikon F55套机等,市场价格已经在2000元以下,价格并不都总是高于轻便型“傻瓜”相机。

  然而在数码相机领域,单反数码相机的价格总是高过非单反数码相机的,而且差距相当大,直至Canon EOS 300D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格局。

  Canon照相机开发中心照相机第四开发部部长高秀夫告诉记者,按照Canon的设想,EOS 300D定位于消费级产品,目标用户群清晰,价格很有吸引力,性能指标则接近发烧友级产品EOS 10D。

  我们分析,如果按照Canon胶片单反相机的级别分类发展数码产品,还会出现价格更为低廉EOS 3000D。Canon是想借自家在单反领域的优势,在消费市场上挫败死对头Sony。

  伴随着EOS 300D的出现,Canon第一支EF-S镜头同样耐人寻味。可以预见的是,为APS尺寸设计的轻巧、低价的EF-S镜头很可能会继续扩大队伍。通过对高秀夫部长的采访,我们也了解到Canon将继续在1.6X焦距系数的APS尺寸上开发新的产品,面向初中级摄影爱好者和家庭消费级用户。同时兼容现有镜头群并为APS尺寸设计的小巧型镜头系列,将比另立炉灶的4/3系统更有吸引力。

  EOS 300D仿佛一把号角,通过它,Canon吹响了数码单反低价化的进攻号令,而Nikon、Olympus、Fujifilm、Pentax甚至Minolta都极有可能随后掩杀,为低价化的数码单反在准专业领域从高端消费级产品中夺回更多的地盘。

  专业化的消费级

  数码相机

  提起Sony的数码相机,绝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F707!的确,这是Sony最经典的产品之一,而凭借其作为主要CCD生产供应商的优势,Sony总是在消费级数码相机中第一个迈入更高像素领域。过去的F707如此,今天800万像素的F828也不例外。

  2/3英寸CCD停留在500万像素已经快两年了,7月16日,Sony官方终于宣布了一款新的4色CCD产品,据估计就是800万像素的ICX456。它采用了不同于以往的RGBG或者CYGM色彩矩阵滤镜,换成了RGBE(红、绿、蓝、翠绿)四色。从Sony的声明和示范样图来看,这种色彩矩阵排列方式可以更准确地表现出如玫瑰的红、天空的蓝等色彩,这是非常重要的改进。

  虽然2/3英寸的800万像素CCD成像依然无法和面积数倍于它的数码单反CCD/CMOS相抗衡,但是在像素数量上毕竟超过了中低端数码单反相机,使消费者眼中的高端消费级产品和数码单反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

  Sony缺乏单反相机生产经验,F828依然是不可更换镜头的产品,因此就在固定的镜头配置上下了更大的功夫,于是我们见到了28-200mm的135相机等效焦距、最大光圈达到F2.0/F2.8、T*镀膜、具备手动变焦和对焦环的Carl Zeiss Vario-Sonnar镜头。如此高的配置,使得F828的重量高达906g,甚至超过了EOS 300D+EF-S镜头的重量。

  想在高端消费级打败Sony,Canon、Nikon这一类厂商似乎只有祭出低价数码单反的杀手锏了。

  影像文化的冲突

  选择数码单反,还是消费级的数码旗舰?这其实是影像专业化和影像娱乐化两种不同观念的冲突。

  娱乐化的影像文化重在记录功能,不追求完美。社会生活节奏的提高,迫使整个社会文化都开始浮躁,人们的兴趣爱好也呈现出娱乐化、快餐化特点。消费级产品既有接近单反相机的拍摄功能、又有动态视频的捕捉功能,一机多用,不需后期处理,迎合了人们娱乐化的轻松消费心理。

  专业化的影像文化重在艺术化的表现,对完美性有着不懈追求。因此,很多摄影爱好者和商业用户也对影像品质、摄影创意有着很高的品位,他们不惜费时费力,以满足自己或用户的执著追求。

  在准专业这一层面的用户中,两种倾向的用户都存在,因此两类相机产品会有各自的生存空间。

  不过,准专业这一层面的用户对影像专业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且拍摄兴趣和领域往往会泛化,从生活瞬间到风景明信片,从婚丧嫁娶到社会人文,从花鸟虫鱼到人体摄影,无所不包。而且这类用户对影像质量的看法也会日趋成熟、日趋专业化。

  从我们的观点看,具有灵活扩展性、机身和镜头分开、可以实时抓拍的数码单反似乎是更好的选择。从我们对27位摄影爱好者的调查统计情况看,支持数码单反的高达19人。一位网友直言道:“我想买民用旗舰,可达不到要求,逼我买单反。”以Canon、Nikon为代表的数码单反阵营迟早会在这一领域占上风。但是,成功可能也仅限于占到上风而已,高端消费产品也有其广阔生存空间。

  数码与胶片之争

  在单反相机领域,数码能否在准专业领域取代胶片占据主流?由于传统单反领域倾向于专业口味的准专业用户比例非常高,数码单反相机的成像质量优劣和使用上便利与否将决定战争的结局。

  不过这也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也只是会争出胜负,争出中间地带的主流。就像黑白胶片至今仍是摄影爱好者的至宝,现在的彩色胶片也不可能在数码时代就走向消亡。

  在记者采访的27位摄影爱好者中,已选择或将选择数码单反的占11位,有14位更信赖胶片,还有2位要“兼而有之”。

  世界毕竟是一个多样的世界,不同人会有不同选择。

  中间地带是一个复杂的地带,中间地带的人们应该有个性化选择的权利。

  和胶片比质量

  胶片和数码谁优谁劣,人们争议最多的主要是成像质量。

  数码相机在成像分辨率上超越胶片相机,在专业和民用领域都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在成像的色彩和影调层次方面,数码单反相机却遭遇不少用户的诟病。有不少用户在使用单反数码相机后,感觉甚至还不如民用数码相机,更不用说和反转片的影调层次去比较了。

  这其实涉及到很多问题。

  民用数码相机,都缺省帮用户进行了简单的后期图像处理,使用户可以直接得到赏心悦目的照片。相比较,多数数码单反相机在成像效果的诉求还过于追求专业,原始照片更接近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原始数据,虽留给用户更多的调整空间,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照片原始效果发闷,色彩、反差、锐度都不太理想,给数码单反相机留下不少恶名。

  事实上,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的照片一般需要根据拍摄者的意图再做后期处理,才能得到照片的成品。严格讲,拍摄者必须掌握这些数码影像处理技巧,因为只有拍摄者自己最了解拍摄意图。这就像传统胶片时代,摄影艺术家必须掌握暗房冲印工艺,才能把自己的作品和普通摄影师区别开。艺术家和工匠的差别就在于此。

  在计算机上经过良好的后期图像处理,目前数码单反相机是否在色彩和影调层次方面也超过了胶片?应该说还没能超过胶片,尤其是还没能超过反转片。

  在理论上,数码单反相机的色域空间甚至超过了人眼对自然界的识别能力,应该说也超过了胶片。

  从实际效果上来看,最新高端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的数码照片能够和胶片效果旗鼓相当,互有胜负之处。但是,中低端数码单反相机和老旧的高端数码单反相机在色彩和影调层次方面仍然无法与胶片相抗衡。

  不过,IT技术是一日千里的,既然高端数码单反达到了胶片效果,那么随着产品成本的快速下降,装备到中低端数码单反相机中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数码相机的进化速度和传统相机的演变速度不可比较。

  因此,我们对数码单反相机的成像质量还是满怀信心的。

  图省事用数码

  再回头看看数码单反相机的优势,低廉的拍摄成本改变了人们摄影的方式,通过不计成本的大量拍摄方式和及时回放,无疑在捕捉动态人物和动态场景中提高了成功的概率。这一特点对新闻摄影和人物摄影尤其重要,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成像质量上的差异。

  数码单反相机的快捷便利也在与传统胶片相机的对决中至关重要。无论商业用户还是摄影爱好者,传统胶片除了需要冲洗,还需要烦琐漫长的扫描过程才能完成数码化。这一点长期困扰着众多传统胶片相机的用户。无论摄影爱好者还是商业用户,都渴望把自己的拍摄成果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欣赏的欲望中或商业制作中。

  在保存拍摄成果的过程中,数码再次显示出优势。快门按动越频繁的人,越能体会这种优势。大量的底片不仅难以保存,而且检索也很麻烦,日子久了还会有褪色、发霉等问题,平时欣赏起来也不方便。数码照片,一张DVD就可以保存成百上千张高精度原始数据。

  一位改换数码单反相机的摄影爱好者告诉记者:“用数码就是图省事儿,贵点儿滥点儿我都认了。”数码单反相机的种种便利之处,似乎也可抵消它的某些不足。不久的将来,真正坚持用胶片的人,恐怕只有执着的风光摄影者了。

  准专业数码相机的

  未来看点

  2003年数码相机领域前所未有地热闹起来,而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中间地带的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未来的值得关注的热点,以供大家参考:

  CMOS vs. CCD

  在消费级数码相机产品领域,CCD还是CMOS孰优孰劣已经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了,主流高端产品全部是1/1.8英寸和2/3英寸CCD,大部分是由Sony和Panasonic生产。

  而在数码单反相机产品领域,由于影像传感器幅面大、工作方式不同,CCD成品率低而导致成本过高,CMOS后来居上,这点已被Canon和Kodak在千万像素级的数码单反产品上得到验证。

  自EOS D30起,Canon坚持走CMOS路线,至EOS 10D甚至现在的EOS 300D,其色彩、分辨率、动态范围、噪声水平等方面已经丝毫不逊于采用CCD的产品,并且在生产能力、成本控制、全幅面等方面走在了前面。目前成像元件能够达到与135底片等大小的数码单反产品仅有Canon EOS 1Ds、Contax N Digital、Kodak DCS Pro-14n三款,Canon和Kodak均采用了CMOS技术,而惟一采用CCD技术的Contax N Digital未销售出多少便已停产进了博物馆。

  除Canon外,Nikon近来也在LBCAST技术方面有所突破,LBCAST在结构上类似CMOS传感器,在信号传递方面同样采用XY地址方式,只是其中用于提取像素数据的晶体管中采用的是JFET(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结合型场效应管),可以实现高速连续采样拍摄。据称,LBCAST和CMOS相比具有更高灵敏度和低噪音效果,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故障少、成品率高。由于它结构简单,可以采用与CMOS相同的制造工艺,预计将来制造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

  Foveon X3技术同样不应该被我们遗忘,这种基于CMOS工艺的技术虽然近来受关注的程度远远不如以前。在技术原理方面,X3无疑是先进的。但X3发展中真正的障碍不在于技术和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其结构复杂的先天原因,三层感光再叠加三层放大器,难以做到更高的像素数(相对于普通CMOS而言)和更高的感光度,色彩平衡也存在困难。

  从CMOS和CCD两种技术的潜力来看,CMOS是新兴技术,生产工艺和半导体非常接近,性能和成本潜力都远在CCD之上。目前CCD只在速度上略占优势,对于追求连拍速度的体育摄影记者尚能保存一些优势。

  全画幅(相当35mm底片尺寸)影像传感器将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届时CMOS优势将全面发挥,并把影像分辨率提高到一个新的级别。2004年也许就将冲破2000万像素大关,从而对现有低画幅用户产生强大吸引力。而目前千万像素级的CMOS则有望进入中低端产品。

  影像处理技术

  我们所说的影像处理技术,其实可以分为机身内和机身外两个领域:

  在机身内部的影像处理方面,消费级机种和数码单反产品有着明显不同的风格:消费级产品为了满足大众用户审美观要求,通常在JPEG格式的文件中强制增强了反差和色饱和度,并作一定程度的锐化,这样可以使照片显得更加鲜艳、清晰。而数码单反产品则竭力维持原汁原味的图像风格,基本上不做多少修饰,尽量保留更多的原始细节以供后期处理加工

  EOS 300D这款产品在机身内的影像处理方面做得更加灵活,不仅仅保留了不加修饰的原始sRGB模式(设置菜单中命名为“参数设置2”),还提供了强制加一档反差、色饱和、锐化的“参数设置1”模式,并且将参数设置1作为出厂默认设定,由此可见,Canon为了适应消费级用户的审美习惯,做出了相当细致的设计。

  在机身外,影像处理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电脑配合相关的软件对拍摄获得原始照片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处理。为什么不能够通过相机机身内部将所有处理都完成呢?这是因为相机本身受成本所限,机身内的处理能力、速度都相当有限。其实,一些更为复杂的处理运算(如降噪)完全可以后期通过性能强大得多的电脑来实现。例如NeatImage这款软件可以实现效果很好的降噪功能,并且原图像的锐度、反差并没有多少损失。不过这款软件相当耗费系统资源,性能一般的电脑(处理器主频不足2GHz)如果处理大尺寸的数码照片,等待时间是相当漫长的。

  RAW无损压缩原始数据格式是较高端用户常用的,通过这种格式拍摄获得的数据,可以完全省去相机机身内部的处理,彻底交给电脑来完成。用户可以在后期调整拍摄时的色温、进行曝光补偿、调节反差、锐化、色彩饱和度等等操作,与传统相机底片的后期处理方式非常接近,因此也有人称RAW格式为电子底片。Kodak专业数码相机的ERI JPEG格式文件,也具备了电子底片的种种特征。

  相信在未来,随着储存卡容量的进一步提高,电子底片在准专业数码影像领域的应用将会更为广泛。

  目前数码相机厂商没有在PC上提供超过相机机身内部功能的针对电子底片的图像处理软件。而未来,我们期望这一问题得到改变,因为针对不同厂商电子底片进行处理的通用图像处理软件不可能把特定产品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处理过程也将复杂化。

  画幅之争

  消费级数码相机用户往往并不了解自己所用产品的CCD尺寸是多大,但是在数码单反相机领域,成像元件的大小则是每一个用户都异常关心的问题。

  每一位拥有传统相机镜头的用户都希望自己原有的镜头能够顺利地使用在新买回来的数码单反相机上,但对于非全尺寸数码单反来说,这些用户在广角端镜头选择上是非常痛苦的。然而近来随着Canon、Nikon、Olympus、Kodak等公司在产品、技术领域的不断努力,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未来数码单反产品的画幅流派动向:

  ①全尺寸画幅:此画幅大小与135相机底片相同,都是36mm×24mm,此类产品不用担心原有镜头的焦距系数问题,完全不影响原有镜头的使用表现。目前除了已停产的Contax N Digital外,只有Canon EOS 1Ds和Kodak的DCS Pro-14n才具备全尺寸成像元件,并且均采用CMOS技术,CCD技术全尺寸化的过程目前看来遇到了一些麻烦。

  全画幅产品在图像精度方面还有巨大的提升潜力,会成为未来中高端数码单反的主流。而分辨率相对较低的全画幅图像传感器也有望进入准专业领域的中低端数码单反。

  ②APS画幅:这是目前支持产品最多的画幅,包括Nikon的全线数码单反产品、Canon EOS 10D、EOS 300D、Fujifilm S2 Pro、Pentax*ist D等等。

  此类产品兼容全画幅的单反相机镜头群,但是镜头焦距要乘以一个系数(如×1.6),因此广角镜头都不能再发挥广角功能。Nikon的解决方案目前看来较为完整,它已经推出了三款针对广角端的镜头产品,并命名为DX系列,但这三款产品的价格均较高。

  Canon也为APS画幅推出不少镜头产品,如EF17-40 f/4L等,同时兼容全画幅产品。随EOS 300D带来的EF-S是Canon为APS画幅专门开发的廉价广角镜头解决方案,为我们带来了一丝惊喜,期望将来能看到更多的EF-S镜头。

  由于高品质广角镜头难于设计,成本也很高,用户存在不少苦恼之处。所以随着图像传感器成本降低,这一画幅的阵营有可能会缩小,而仅仅保留在准专业的数码单反相机中。

  ③4/3尺寸画幅:目前的支持厂商主要为Olympus、Kodak和Fujifilm。其中Olympus E1已经于2003年6月24日发布,10月份正式产品就可以上市。在未拿到这款产品进行实测之前,我们无法评价它在成像方面的表现,但在机身/镜头轻量化、大光圈、广角镜头的开发难易程度上,4/3画幅占据优势。

  能否成功开发出优秀的镜头群,将是这一画幅相机取得成功的关键。目前这一阵营还没有专业的镜头大厂加入,而且镜头开发成本很高。

  单反相机没有成功的镜头群根本不可能成功,而现在数码单反用户也大多基于原有镜头群进行数码相机的选择。因此,虽然4/3画幅在镜头尺寸和成本方面在理论上有优势,但是镜头问题仍成为业内人士对4/3画幅最大的忧虑。

  必争之地

  准专业级,是专业与娱乐味道并存的中间地带,同时又是消费级数码相机和数码单反相机各自的命门。

  对于消费级产品,准专业级是脸面。

  对于数码单反,准专业级是根基。

  看看数码相机在中间地段的争斗,就可以看到各个厂商背后真正的实力和命运。-

  10:10

  不选民用旗舰数码相机的10个理由

  1.成像元件尺寸小,100%原图效果没法看,高感光度下效果惨不忍睹。

  2.不可更换镜头,焦段无法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

  3. LCD或者EVF精度不够,无法精确手动对焦。

  4.价格快赶上数码单反了,不如攒钱上DSLR。

  5.对焦速度慢,犹豫不定,捕捉高速运动或者突发事件跟不上拍子。

  6.机身操作性能不佳,变焦、模式切换等操作慢吞吞的,贻误战机。

  7.动态范围不足,易出现高光溢出或暗处不足,后期处理余地小。

  8.储存速度慢,连拍能力较差。

  9.机身手感、造型不够专业。

  10.耗电量大,持续拍摄能力不足。

  不选数码单反相机的10个理由

  1.体积大,重量大,不便携带。

  2.价格昂贵,买不起。

  3.反光镜、机械快门震动噪音大,不安静。

  4.大光圈镜头太贵。

  5.不能拍摄动态视频。

  6.不能通过LCD取景,更不能上下左右转动取景器灵活取景。

  7.成像反差低,灰暗,不进行后期调整没法看。

  8. CCD或者CMOS容易进灰,自行清理有一定困难。

  9.非全画幅成像元件的数码单反不好配广角镜头。

  10.由于各厂商镜头规格互不兼容,选择某款产品并在镜头投资后,想换门派很不容易。

  从3万美元到1000美元——数码单反降价史

  数码单反相机出现已经有12个年头了,那个时候很多人还在使用286电脑。

  1991年,Kodak推出了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以Nikon F3机身为基础,外加庞大的成像电路和电源系统,而相机本身还不具备储存能力,需要通过一根电缆,将拍摄获得的数据传输至一台外置的200MB储存设备上。这款产品的像素数为130万,焦距系数1.8,标价高达3万美元。此后Kodak又以Nikon、Canon的顶级或者次顶级机身生产了DCS系列的很多产品,但价格基本上都在1万美元以上。

  1999年,Nikon推出了基于F5/F100混合机身的D1系列数码单反相机,具备274万像素,价格为5600美元,将数码单反相机的价格门槛大大降低。

  2000年,Canon推出了采用成本较低的CMOS成像元件的300万像素数码单反相机EOS D30,价格不足3500美元,令业界大为震惊。Fujifilm同时推出的S1 Pro也实现了这一价格。

  2002年,数码单反相机百花齐放,价格门槛进一步降低:Canon EOSD60、Nikon D100、Fujifilm S2 Pro、Sigma SD9的价格均突破了2000美元大关。随后在2003年Canon进一步推出EOS D60的改进版EOS 10D,价格仅为1500美元,同时也逼迫竞争对手将其产品也拉至这一水平线。

  2003年8月20日。又是Canon,凭借EOS 300D,一举将数码单反相机的价格拉至1000美元以下(国外公布的参考价格为机身899美元、机身加EF-S镜头套机999美元),将成为数码单反降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数码单反相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的里程碑。

  目录

  封面报道

  32数码相机决战中间地带

  无论是拍到此一游的老百姓,还是实力雄厚的商业图片机构,现在都对数码相机心满意足了。然而,处在中间地带的摄影爱好者和不少商业用户都感觉上不着天下不着地。2003年的夏末,这片中间地带也热闹起来了。

  外刊精粹

  4开学IT有好礼

  4邮件“保卫战”

  48月的一罐子蠕虫

  4微软让步了

  技术与评论

  技术与趋势

  15EOU

  ——PC设计的新规则

  PC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台式PC在传统设计概念下越来越缺乏个性和特色。那么,PC真的在设计和技术上完全成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PC在今后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业界巨头们已经在小范围内成立了EOU圆桌会议组织,为未来的PC开始制定新规则。

  19TOE为TCP/IP减负

  TCP/IP是互联网上沿用了多年的最重要的数据传输协议,但TCP/IP协议经常使硬件资源疲于处理繁重的数据传输。TOE技术的出现,能有效地为网络设备缓解TCP/IP处理的压力。

  20虚拟技术与网络安全

  虚拟的概念正越来越多地被引入网络应用的各个领域,虚拟对于提高企业网络的安全性也有重要意义。

  24磁带存储再放光彩

  在存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磁带存储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LTO为磁带存储带来了开放的标准,其第二代产品又使这一“古老”的存储技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技术新闻

  2664位计算机——你的下一台PC?

  26PDA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8无线USB有了低成本解决方案

  31Microsoft要推“自动补丁”

  ……

  专栏

  41Wintel的裂纹

  向来顺风顺水的Wintel联盟在跨进手机市场门槛的时候,显然遇到了一些麻烦,在海誓山盟中依稀可见一丝裂痕。

  特别报道

  42已是“腾越”时

  ——IBM“腾越”计划特别报道

  业界观察

  44显示攻占客厅

  随着无线显示器、Media Center这些产品的出现,“数字家庭”的梦想离我们似乎越来越近,而优派告诉您这个“数字家庭”一定是以显示为中心的。

  产品与评测

  新品初评

  49从容应对中小企业

  ——初识IBM eServer p630 Unix服务器

  随着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传统高端的技术正逐步走进中、小型应用领域,一直以高端形象示人的Unix服务器也开始走下神坛。如果您曾对它感兴趣,那么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走近IBM eServer p630 Unix服务器。

  53多彩SOHO面面观

  ——多功能SOHO网络产品快览

  56一夫当关,全能SOHO

  ——D-Link DFL-100防火墙VPN路由器

  57大网络装进了小盒子

  58“标准”接力

  ——3款HP低端黑白激光打印机新品评测

  60为商务演示减负增彩

  软件荟萃

  64识别

  ——汉王文本王豪华版

  64数字化你的纸上文件

  ——NewSoft PageManager 6:数据识别、管理软件

  产品新闻

  65倾力打造最新影像文化

  ——Canon发布6款影像新品

  66WebSphere后盾

  ——IBM WebSphere宝箱i810型/i825型

  67无线影音新体验

  ——TCL“数字无线影音通”

  ……

  评测与导购

  71技多不压身

  ——22款多功能一体机横向评测

  集成了打印、复印、扫描、传真功能的多功能一体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它究竟有何魅力?面对种类繁多的产品,用户又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多功能一体机呢?

  应用与集成

  方案选型

  91打印TCO三步曲

  平常快乐行事的旭爷,最近新添了件烦心事儿,就是两年前买的彩色喷墨打印机输出的颜色老错位,工作时嘎嘎的噪声像只呱噪的鸭子。要知道,旭爷可全仗着它给客户出效果图呢。着急上火之际,旭爷召集弟兄们赶紧商量对策。结果众说纷纭,让旭爷无从定论。

  聚焦应用

  应用广角

  97堵住即时通信安全漏洞

  即时通信已经被越来越多用户使用,在给人们带来廉价、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也给网络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这个,您知道吗?

  99“幸会”安全大管家

  当企业内部安全产品渐多之时,如何对整体安全状况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变得越发重要起来。

  102您企业的数据中心2003了吗?

  本文探讨如何利用Windows Server 2003构建企业数据中心。

  105汽车企业IT也要“自动档”

  新方案

  106惊艳3Com802.11g

  106风起无线电子商务

  成功案例

  107小工具解决大问题

  ——IBM RRPC技术在新疆工商管理局的应用

  RRPC(Rapid Restore PC,快速硬盘恢复技术)作为IBM NetVista上的一个小工具,却为PC的管理带来了方便。

  实用宝典

  109轻松表单任我行

  ——之Word高级表单设计

  现代办公当中,表格、文本和图像可谓组成了一架Office的“三架马车”。表格就如同Word当中的一张棋盘,文章的抑扬起伏、风云际会尽在其中。

  112电子图书DIY(下)

  115个性打印DIY

  118直击疑难现场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爱普生照片纸——完全免费!
不见不散 约会新主张!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满足成年人的欲望
实现高品质的追求
非常笑话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图片
铃声
·[王 菲] 冷战
·[和 弦] 中意他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佳能数码相机
  • A60A70新品上市
  • s45 送128兆
  • igo5美味购物体验
  • 特价原装手机配件
  • 十大禁书1.7折
  • 上网体验潮流科技
  • 全新手机百元起
  • 彩信手机百元起拍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斑马深爱着小鹿,表达爱意时却遭到拒绝,斑马大吼:……
    每日2条,30元/月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