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研究大脑活动方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9日 16:01 南方周末 | ||||
“看,地上有100块钱。咱们分了吧。” “好啊!” “嗯,这是你的1块钱……(我要剩下的99块)”
面对这个不公平的提议,你的大脑会有什么反应?是说声“谢谢”,拿过钱,还是拂袖而去,甩下一句:“算了,你自个留着吧!” 这个分钱的过程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最后通牒游戏”。规则是,参与者事先被告知:游戏期间不可以讨价还价。“提议者”只能提议一次,建议金钱如何分配,而“接受方”有两种选择,接受提议或者不接受提议。如果接受提议,两人就能按照提议来分钱。如果拒绝这项“不公平”的提议,就意味着两个人都一分钱拿不到。 现在,这个经典游戏被科学家用来研究大脑的活动方式。利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普林斯顿的科学家对接受方作出决定时的大脑活动进行了研究。 普林斯顿大学大脑、意识和行为研究中心的乔纳森·科恩说:“这个游戏是一场感情和逻辑之间的战争,当情感占上风时,作出决定的一方往往失去可能获得的奖励。” 当接受方遇到很不公平的提议时,大脑中有两部分变得非常活跃:前脑岛和背外侧前额皮层。前脑岛主要处理厌恶和其他消极负面的感情,背外侧前额皮层则与大脑的记忆和深思熟虑等功能有关。科学家发现,提议越不公平,前脑岛的活动就越活跃,如果这部分的活跃程度超过大脑其他部分时,接受方一般就会拒绝提议。但是,在那些接受了不公平提议的人中,他们大脑中背外侧前额皮层的活跃程度明显更高。 科恩的研究是当前人类对大脑研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脑科学已经成为21世纪科学发展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当代自然科学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 研究大脑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设计出和人脑一样会学习、会思考的电脑,这是科学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梦想。美国《新闻周刊》预测,芯片技术的飞跃将导致超级智能电脑的出现,这种能力超过人脑的硅制超级大脑将使自然科学、工程学和医学方面的难题迎刃而解,而且,它会导致诸如人-硅复合生命等多种新生命形式的诞生,从而改变地球文明。 不过,目前的电脑虽然名为脑,却比人脑笨得多,仍不会主动思考,原因是现在电脑的复杂程度尚不及蚯蚓的脑袋。美国宾州大学神经工程研究所的克比纳·波恩也在研究夹在人的两耳之间的灰色物质(大脑),他对大脑巧夺天工的内部结构羡慕得要死。“那鬼东西实在比我们能设计出的任何机器都更加有效。”波恩说。 最初,科学家采用“从上到下”的方法来模仿人脑。这种方法是每当发现人脑的一种功能,设计师就编出一套软件,让电脑实现同样的功能。人们认为,随着程序代码逐渐积累,终有一天,电脑能够实现人脑的所有功能。但实践表明,这种从软件入手的想法行不通。虽然电脑的性能日新月异,软件汗牛充栋,但至今人类也没有揭开“意识之眼”的秘密,没有制造出一台能够编写音乐或掌控公司运营的电脑,也就是说,电脑仍然不会思考。 集成电路发明人罗伯特·诺依斯1984年建议,改用“从下到上”的方式模仿人脑,也就是先绘出一份详细的大脑地图,把大脑内所有的弯弯绕的细枝末节搞得清清楚楚,然后按照这份大脑地图,组装电脑,这样做出来的电脑,应该能和人脑有得一拼。目前,一些研究机构正在根据诺依斯的建议,通过不同的途径绘制大脑地图。 这次普林斯顿科学家的研究目的是寻找大脑处理金钱问题时的规律。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科尼曼说:“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经济决策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既然科学家能够测绘出决策时大脑内部冲突的细节,那就有可能建立更好的有关人类经济行为的理论模型。” (张小军编译)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