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巴西火箭测试时爆炸 至少造成41人死伤(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4日 12:14 京华时报

巴西VLS型卫星运载火箭在发射前进行最后测试。colphoto供图

  随着一声猛烈的巨响,巴西的航天大国之梦再度受挫。一枚原定于数日后发射的运载火箭8月22日下午在位于该国东北部马拉尼昂州的阿尔坎塔拉发射中心爆炸,至少造成21人死亡,另有20人受伤。巴西国防部长维埃加斯说,爆炸原因是火箭主体的四个发动机之一因不明因素被点燃。

  发射平台夷为平地

  巴西“环球”电视台报道,爆炸发生在当地时间22日下午1时30分左右。剧烈的爆炸声在距离发射中心数十公里的圣路易斯镇都可以听到。在目击者拍摄到的画面上,阿尔坎塔拉发射中心上空浓烟滚滚。报道援引马拉尼昂州官员提供的消息说,火箭爆炸后在发射中心燃起大火,但是现在火势已经得到控制。

  正在家乡休假的巴西国会主席萨尔内接受电视采访时说,爆炸发生时他正在家里的阳台上,亲眼看到发射中心方向升起一股蘑菇云。

  巴西空军发表声明说,此次爆炸主要集中在发射台,整个发射台都被摧毁,而发射台周围的建筑物并没有遭到破坏。爆炸发生时,技术人员正在发射台工作。

  巴西军方在爆炸发生后立即封锁了阿尔坎塔拉发射中心,禁止记者进入现场采访。不少当地民众聚集在发射中心外等候亲属的消息。

  维埃加斯对新闻界说,事故已造成至少21人死亡,两颗科研卫星被毁。发射平台已经倒塌,现场技术人员估计没有生还的可能。目前,由于事故现场的温度非常高,搜寻人员已中止了搜索行动,死亡人员的名单也因尸体难以辨认而没有公布。

  发生爆炸的运载火箭是巴西自行研制生产的“卫星发射工具3型”火箭,价值650万美元。巴西航天局原计划在8月25日发射这枚运载火箭,并在发射升空8分钟后将两颗通讯传输卫星和资源勘探卫星送入距地球约750公里的预定轨道。如果这一发射计划获得成功,巴西将成为第一个将卫星送入太空的拉美国家。为了确保发射计划的成功,从今年7月起,阿尔坎塔拉发射中心就戒备森严,约800名专家和军人在那里紧张工作。

  卫星发射失败三次

  这次爆炸是迄今为止对巴西发射卫星的努力最为沉重的打击。此前,巴西曾经先后两次发射卫星失败,但都是在火箭升空后出现故障,这次却是在发射前就出现了致命的事故。

  巴西是拉美航空航天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其航天技术研究始于1955年。巴西全国空间研究所1971年成立后,巴西的空间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研制出了“卫星发射工具”(VLS)系列火箭。这种运载火箭长19米,重50吨,可以将100至35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距地面1000公里的近地轨道。

  1997年11月2日,巴西首次利用“卫星发射工具1型”运载火箭发射本国研制的水文地理和气象数据收集卫星。但是运载火箭升空一分多钟后,4个助推器中的一个出现故障,结果火箭发生爆炸。火箭与卫星坠落在距离发射场两公里处的安全地带。

  1999年12月11日,巴西利用“卫星发射工具2型”运载火箭发射自制的SACI-2气象环境卫星,火箭在点火升空后不久发动机出现故障,地面控制人员随即将偏离轨道的火箭引爆,星箭俱毁。

  发动机起火酿惨剧

  当火箭爆炸的消息刚开始传到巴西利亚时,巴西航天局负责人正与乌克兰航天局负责人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公布巴西和乌克兰的合作计划,巴乌两国计划于2005年在阿尔坎塔拉发射中心发射数枚由乌克兰制造的“飓风号”火箭。乌克兰航天局负责人说:“这次悲哀的事故不会影响巴西和乌克兰的合作关系。”

  事故发生后,巴西总统卢拉立即将在外地出差的国防部长维埃加斯召回开会,责成有关部门立即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将结果尽快公布于众。维埃加斯23日亲自去发射中心进行调查。他称,发生这次爆炸的原因是火箭主体内的四个发动机中,其中一个发动机的点火装置因不明原因突然起火造成的。据悉,对这起事故的调查预计需要90天的时间。

  卢拉总统对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总统发言人辛格说,航空航天计划是巴西一项十分重要的国家科学计划,8月22日是“哀悼的一天”,尽管发生了这次不幸事件,巴西还将继续实施航天计划。

  (冯俊扬木雅)

  -背景

  最理想的发射基地

  巴西的阿尔坎塔拉发射中心始建于1982年,堪称世界上最理想的卫星发射基地。这里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南纬2.3度的巴西东北部海岸,靠近地球赤道。由于地球在赤道处自转的速度最快,所以在阿尔坎塔拉发射中心发射卫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天然优势将卫星“推”入轨道,不仅能增加有效载荷,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占航天发射成本相当部分的燃料费用。据测算,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相比,阿尔坎塔拉发射中心仅燃料费用这一项就可以节约15%-20%。除了节约成本之外,阿尔坎塔拉发射中心的地理位置能让其进一步向外扩展空间。因为它所在的马拉尼昂州地广人稀,不会像其他发射中心那样经常面临周围居民区密集的困扰。为此,巴西政府希望能将该发射中心发展为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中心。

  (麦吉尔)

  历史上重大航天灾难

  1960年10月24日,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火箭发射爆炸事故造成地面100多人死亡。

  1961年3月23日,被确定为苏联第一个首航太空的宇航员邦达连科在充满纯氧的舱室里进行紧张的训练。休息时,他用酒精擦完身上固定过传感器的部位后,随手将它扔到了一块电极板上,结果舱内燃起大火,他被严重烧伤,10个小时后死亡,成为人类载人航天活动中第一个遇难的宇航员。

  1967年1月27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在进行载人飞船地面联合模拟飞行试验时,飞船指令舱意外起火,在几十秒内3名航天员被烧死在舱内。

  1967年4月23日,苏联宇航员弗拉基米尔·M·科马罗夫上校乘坐联盟1号飞船在返回地面时,飞船降落伞出意外,无法打开,致使飞船以每秒100多米的速度冲向地面,科马罗夫当场被摔死。

  1971年6月30日,苏联联盟11号飞船顺利完成进入礼炮1号空间站的各项任务后,在入大气层前,实施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时,连接两舱的分离插头分离后,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密封性能被破坏,返回舱内的空气从该处泄漏,舱内迅速减压,致使3名宇航员因急性缺氧、体液沸腾而死亡。

  1980年3月18日,苏联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火箭发射爆炸导致地面50名技术人员丧生。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飞行时,在升空第73秒后,由于右侧助推火箭密封装置出现问题,造成燃料外泄,航天飞机发生爆炸,7名航天员当场遇难。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从太空返回地面途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事故调查委员会认定,“哥伦比亚”号发射后不久,从外部燃料箱外脱落的泡沫材料曾击中航天飞机左翼。这一撞击在机翼上形成孔洞,使超高温气体得以进入导致事故。

  据新华社电

  挫折无法阻止人类进军宇宙(快评)

  8月22日,巴西第三枚VLS型卫星运载火箭在发射前进行的最后测试中爆炸,至少造成21人死亡。尽管人们备感痛惜,但这些挫折并不能阻挡人类进军宇宙的步伐。

  航天活动风险很高,这是全世界的共识。例如,1960年10月24日,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火箭发射爆炸事故造成地面100多人死亡。选择航天就意味着选择风险。但是,与受到的挫折相比,世界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无比辉煌。目前,人类派出的“侦察兵”———各种行星际探测器几乎拜访了太阳系的各大成员,有的还飞出了太阳系。

  航天活动是一项难度很大、非常复杂、风险很高的事业,必然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我们应该看到,航天活动的历史仅仅46年,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前进道路上的挫折。科学少不了挫折与失败。历史证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反而更加坚定了人类进军宇宙的决心。我们相信,随着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大规模开发宇宙的梦想必将实现。

  据新华社电


评论】【通讯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快来新浪搜索引擎!
加快业务步伐,参加2003 IBM软件年会!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说一口流利英语,其实不难? MBA联考培训特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第53届世界小姐中国总决赛报名开始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灵与肉的合一”真正地来说是藉着性行为使感情……
非常笑话
夜晚两夫妇正熟睡。突然妻子跳起来大叫道:不好…
图片
铃声
·[周杰伦] 开不了口
·[陈慧琳] 恋爱情色
·[林心如] 投怀送抱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浪青岛站正式开通
新浪企业邮箱值得信赖
肺癌治疗获得重大突破
如何收到很多国外订单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
   新浪分类全新改版
   夏季旅游-心的承诺
京车消费,此处为家!
 京腔京韵京商京息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超级精彩,爆笑无比,给您非凡享受!让您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平添生活情趣……
每日2条,30元/月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