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必须重视危机公关--从可口可乐的一次危机公关说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0日 22:38 新浪传媒 | ||||
代凯军 1999年6月初,比利时和法国的一些中小学生饮用美国饮料可口可乐,发生了中毒事件。一周后,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本国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饮料。已经拥有113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历史上鲜见的重大危机。
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依维斯特专程从美国赶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记者招待会。第二天,比利时的各家报纸上出现了由依维斯特签名的致消费者的公开信,仔细解释了事故的原因,信中还做出种种保证,并提出要向比利时每户家庭赠送一瓶可口可乐,以表示可口可乐公司的歉意。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比利时国内同期上市的可口可乐全部收回,尽快宣布调查化验结果,说明事故的影响范围,并向消费者退赔。 随着这一公关宣传的扩展,可口可乐的形象开始逐步恢复。 从第一例事故发生到禁令的发布,仅10天时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了6%。 企业管理专家汤姆金认为,一般企业处理此类危机正确的做法大体有三步:一是收回有问题的产品;二是向消费者及时讲明事态发展情况;三是尽快地进行道歉。以此对照,可以看出可口可乐公司都做了,但却迟了一个星期,而且是在比利时政府做出停售可口可乐的决定之后。 然而,可口可乐公司在中毒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处理危机的方法仍有不少可以借鉴的成功之处。比如它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就凌驾于消费者之上,置之不理,而是一直以一种富有人情味的态度来对待消费者,进行积极主动的道歉,而不是推脱责任,进行辩解,体现了企业勇于承担责任,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精神,获得了消费者的同情。 联想到国内一些企业危机时刻,往往是一扇铁门把关,或者是用两个保安人员封堵记者镜头,或者万般无奈之中虽然出面说明情况,却都是一律的“无可奉告”之类的不合作言辞,其公关意识和处理危机的能力令人不敢恭维。 显然,企业必须树立有关危机管理和危机公关的意识,并将其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 一般而言,企业的危机处理机制由公司外部和内部两大部分组成:公司内部,在高层设立新闻发言人或危机管理经理,专门研究和处理危机事件发生的策略和措施。公司的中级管理层尤其是各地区的分部经理要有危机管理的素质,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一方面及时向企业高层报告,同时也要能够充分驾驭所在地的局面,譬如积极与媒体打交道,有效地引导舆论等。在企业的外部,企业一般要委托一些类似咨询公司的中介机构,与传媒维持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旦企业发生危机,可以迅速及时地组织和调动媒体,开展企业的宣传攻势,将可能蔓延的损失减至最小。(中国民航报社)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