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科技时代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大众科技 > 北京青年报 > 正文






三菱小菲


摩托罗拉368C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综述:密码安全问题困扰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0/10/23 09:50 北京青年报

  如今,人们同密码打交道越来越多,银行账户、股票账户、信用卡、拨号上网、网上购物等等无不需要输入密码。为了好记,很多人采用有规律性的数字组合,像生日、身份证号码、门牌号、电话号码等,有的为了省事,甚至一个密码一用到底。这样确实方便,但却带来了不安全因素,也给不法之徒留下了“便利”。

  烦人的密码

  一位80岁高龄的老太太在一家储蓄所将一笔到期的存款办理存本取息业务,一名女储蓄员按例要求她输入存折密码。不料,她却喊道:“我看不清密码键,我说给你听吧。”最后,老太太对着储蓄员高声喊了3次存折密码,整个储蓄所的人都听到了……

  在现代生活中,密码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但也给人们带来很多烦恼:移动公司营业厅每天都有急三火四的人来求救“我的密码按错了”,而有的手机密码一旦锁定,还必须通过生产厂家来有偿解密。到银行取款,“请输入密码”,前方是储蓄员看着你,后面是很多顾客盯着你,一紧张输错了,再来一遍,就像自己做了贼。有时存单的密码记不清了,这时储蓄员的提示会令你惶恐不安:想想看,是你的生日?你家的电话?你家门牌号?问得你心虚不已。

  上班打开电脑要输入密码才能启动,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捷方便的同时,无形中又将人们变成了密码的“俘虏”。进入电脑,就像进了重门叠户的深闺宅院,进入界面、打开文件无不提示你输入密码,甚至离开一会儿,出现屏幕保护消除时还是“请输入密码”。

  最近,加拿大MSN.Ca网站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加拿大用户都因密码口令而头痛不已。调查表明有近83%的加拿大人超过一个密码口令,73%的人超过两个以上的密码。对于使用密码的用户,有近46%的人为了便于记忆不断地使用同一密码,47%的用户喜欢以个人信息比如生日或住址等建立密码。MSN.Ca网站的发言人指出,密码与口令的设立意味着可以减小安全危险,但由于它难于记忆,有些人把它记在纸上或使用别人很容易猜出的简单密码口令,这些都违反了设立密码保护安全的初衷。

  --形形色色的密码失窃

  例一:据悉,“爱虫”感染了全球上千万台电脑,就是通过电子邮件,破译了电脑密码而发作的,这说明普通密码通常只具备单一信息的固定认证方式,极易被窃取或更改,因而难以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

  例二:据报道,长春近来有336人次掉进“INTERNET陷阱”,造成网民一定的经济损失。长春市电信局技术人员调查发现,国外有些恶意网站通过游戏、软件诱惑网民,当网民一旦下载该程序就可能上当,因为该程序可能收集到用户计算机上保存的账号密码,并可通过网络发送到指定信箱造成账号密码泄露,由此网民会掉入“网络陷阱”。

  例三:四川巴中地区一段时期129中文寻呼用户遭遇了“魔鬼传呼”,每天至少要“发作”七八次。原来这是有人将传呼台用来给129中文机用户发送天气预报和公用服务信息的8889999“公用地址码”盗窃了,随后大肆在社会上流传和打骚扰传呼。

  例四:据南京电信局虹飞公司负责人介绍,去年11月份,电信部门发现不法分子专门盗用电话卡上的密码,将别人卡上的金额转入自己的卡内,以此非法牟利。当月该公司就接到用户电话卡资金被盗的投诉120多起。一位市民在电信营业厅拿到赠送的500元面值密码电话卡后,当即有一位“热心人”上前,帮他刮开卡上的密码,教他如何使用。不料该用户第二天想用密码卡通话时,发现卡上的资金已全部被转走。

  例五:南京港口警方抓获了一名盗窃犯罪嫌疑人苏某,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犯罪分子盗窃得手,竟是失主帮的忙。一天苏某偷到一本存折,发现存折上写着一组数字,便拿着存折到银行试试,结果数字果然是密码,顺利将存折上两万元存款悉数取走。

  --如何保证密码安全

  首先居民自身要注重密码安全:在设定密码时,要尽量避免人们习惯使用的生日、电话号码、门牌号等作为密码,而应当应用较为复杂的数字和英文字母组合,同时不能很多项目使用同一个密码。比如在设定上网密码时,新用户拿到账号和密码后应尽快更改密码,以后3个月内至少更改一次密码。密码不可和别人的密码相同,尽量不记录在纸张、档案中,不写入自动拨号脚本中。设置的密码要方便记忆,在使用密码时,不要读出声,更不能随便告诉他人。

  其次是商家要注重为客户密码保密:商家要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树立为客户密码保密意识;要运用高科技,改进服务,保证客户密码安全。目前许多组织和机构已纷纷采用了技术性更高、保密性更强的双重密码验证系统,用户只有提供两种以上的身份验证内容,才能存取特定的信息资源。比如作为欧洲著名电子银行之一的Lucas银行充分认识到密码这一巨大的商业风险,因此,采用了先进的RSA安全解决方案,从而增强了银行及客户对电子银行服务的信心。再如微软公司推出一种名为“护照”的产品,它是网上“钱包”,可以将包括密码在内的个人信息存放在网上这一安全的地方。

  再次是执法部门要狠狠打击密码犯罪行为,要依法维护密码的安全使用。去年我国发布了《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为规范和保护密码安全创造了条件。

  有望告别“密码时代”

  密码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但这些烦恼有望在科技进步中迎刃而解。目前,许多生物技术公司正在试图用眼睛虹膜、指纹、面貌特征等取代我们手中的各种卡片和密码,并且已经开始在机场、银行等地小试牛刀,结果备受青睐。

  美国名为“虹膜扫描”的高技术公司研制出的虹膜识别系统已经应用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联合银行的3个营业部内。储户两手空空地来办理银行业务,无需银行卡,更没有回忆密码的烦恼。他们在该取款机上取钱时,一台摄像机首先对用户的眼睛进行扫描,然后将扫描图像转化成数字信息与数据库中的资料核对,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检验。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安全性能高,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眼睛虹膜是一模一样的,而且人的虹膜在一岁半之后不再起变化。眼睛瞳孔周围的虹膜具有复杂的结构,能够成为独一无二的标识。组成一个虹膜的可变项达到260项,这使得虹膜的构成千奇百怪,几乎不能重复。

  另外,虹膜的结构还不具有遗传性,即使是同卵双胞胎,虹膜也各不相同。加拿大多伦多一家名为Mytec的技术公司最近推出了指纹扫描技术,可以装备在手提电话、ATM提款机和计算机鼠标上。专家指出,这些新技术最终将减少人们记忆和使用密码的困难。



 相关链接
瑞典计算机迷成功破解世界上最难密码 (2000/10/14 13:50)
注意:Windows 9x共享密码校验有漏洞 (2000/10/13 11:38)
密码张冠李戴 存包不翼而飞 超市存包存出纠纷 (2000/09/25 15:54)
201卡密码肉眼也能看到 电信名誉大受损失 (2000/09/14 13:47)
ICQ短号码抢手 用户遭密码问题困扰 (2000/08/31 14:48)
如何编制一个好密码 (2000/08/28 17:37)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朱总理访问日韩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专题:亚洲杯足球赛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以色列袭击巴勒斯坦专题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音像世界》第9期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