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科技时代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大众科技 > 科技日报 > 新闻报道




古人类学家黄万波:向传统人类起源说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0/06/03 11:31 科技日报


1966年发现的第六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

1929年至1937年发现的五个猿人头盖骨

  我们从哪里来?这个关于人类起源的未解之谜至今仍困扰着我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经过数十年野外考察研究,最近,大胆提出与传统人类起源说相左的观点,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直立人及其非洲起源说

  直立人在分类学上属于人属直立人种,俗名称猿人,其年代大约距今200万年至20万年之间。

  率先提出猿人一词的是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他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忠实追随者,因而认为人类的祖先是古猿与现代人种之间的既像猿又像人的一个过渡类型。

  早期的直立人在亚洲、欧洲和非洲都有发现。但非洲的直立人化石材料保存最好,其生存年代也最早,距今200万年到73万年之间,非洲的一系列化石的发现,为人类起源于非洲,然后向世界各地扩散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因此,古人类学家认为世界各地的直立人都是从非洲扩散去的,亚洲直立人的祖先也在非洲。质疑一个中心说

  随着世界各地特别是东亚地区新材料的不断发现,进而对人类起源一个中心论提出了挑战。黄万波先生告诉记者,中国老一辈资深学者裴文中、贾兰坡、黄汲清和刘东生等根据人类生存的地质背景、季风形成以及哺乳动物大爆发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中国青藏高原东部有着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认为人类起源多元说有一定的道理。现在的问题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非洲为什么能发现如此之多的人类化石,而东亚地区的相关材料却如此之少。研究者认为,其因有二:一,非洲的纬度靠南,气候相对干旱,火山作用频繁,这就为埋藏和保存人类遗骸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而青藏高原以东纬度靠北,湿气大,人类遗骸易于风化难于保存;二,本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营集非洲到处开发,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西方学者难于考察,中国学者投入有限(包括人力财力)。改革开放后,科学事业得到了大发展,古人类学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基础上,已初见成效,南京人、郧县人、巫山人的相继发现便是例证。东亚直立人兴起的地质背景

  黄先生首先从地质地理背景分析了直立人兴起的可能,他认为,综观中国地质版图,西北高东南低,这种地形框架是由于青藏高原隆起造成的。地质资料表明,4000万年前,印支板块向北俯冲与欧亚大陆连成一体。3600—3200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较高,其海拔接近2000米;2800—2200万年前,青藏高原有所下降,此时高度回落到1000米以下;2000—1200万年前,青藏高原再次隆起,高度与3600—3200万年前相近;800—400万年前,青藏高原及其以东地区相对稳定,海拔不高(1000米左右),气候偏干,具有人科性状的滇中禄丰古猿及元谋古猿就是在这种环境变化中演化发展的;240—50万年前,青藏高原强烈隆起,促使地壳、上地幔物质运动强化,发生剧烈的深层和表层地质作用,结果使那里的壳层急剧加厚,地表大幅度隆起,于是形成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部的各大山系,以及东部地区三级地貌阶梯。高原形成,阻止了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使青藏高原变为大陆性气候,此时触发的夏季风,促使东部湿润区的产生,冬季风造就了戈壁荒漠和黄土高原;受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横断山以东的河流沿构造线快速强烈下切,早期的夷平面解体,形成了高山深谷,长江穿过巫山与下游贯通;由于印度西南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影响,自低谷到高山之巅出现自热带到高山寒漠的垂直气候带。自然环境转型带来直立人兴起

  由于上述地形及气候条件的改变,必然导致地面环境的重构,这种由平衡生态向不平衡生态发展,对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古生物学家研究,每次生物进化事件总是发生在自然环境的大转型,亦即寒冷期的末尾或温暖期的开始。研究者认为,过去650万年内,世界上出现过11次生物进化事件,Repenning等(1987年)将距今670、480、425、370、320、260、190、100、50、12.7、1.1万年前的生物进化事件分成1至11期。

  郑绍华教授在研究巫山龙骨坡遗址出土的116种哺乳动物时指出:大约在240万年前,龙骨坡遗址的一些小哺乳动物不是本地种,而是从北方或西部侵入的。巫山人生活时期恰好处在第六次生物进化事件。如寒温型的裴氏莫鼠,其正型标本出自山西襄汾大柴沟的河湖相地层;鼠平更是典型的寒带啮齿动物,欧洲、亚洲和北美高纬度的地方都有其分布;北方型的笨仓鼠和小飞鼠等在龙骨坡也有其踪迹;西部迁入的有印度长尾闙和番鼠等。

  除小哺乳动物外,黄万波等在研究龙骨坡遗址的大哺乳动物时亦注意到,同样因自然环境转型,生活在华北的一些种类也来到巫山或重返江南,如剑齿象、貘、熊、鬣狗、湖鹿和转角羚羊等。

  在龙骨坡还出土了巨猿和维氏原黄狒化石。据顾玉珉研究,龙骨坡的巨猿牙齿性状,如牙齿齿尖形态,釉质层厚度和牙齿尺寸等都比已知的另外6个巨猿化石地点者相对原始些。从巨猿化石的分布还可以看出,龙骨坡的巨猿化石地点是7个地点中最北的一个,紧靠长江南岸。

  维氏原黄狒在中国早已绝迹,其现生种分布在非洲与大猩猩和黑猩猩共存。狒狒化石在龙骨坡的出土,更加显示了华南动物区系的色彩。

  龙骨坡动物群的另一个特点是,在116种哺乳动物中有3个新属和25个新种。新属和新种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机遇,而是自然界外部条件与物种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之,龙骨坡动物群的组成成分复杂、多样,有华北的、华南的,还有西来的。从地理上看,龙骨坡恰好处在长江干流中段(横断山以东,宜昌以西),地势不高;从气候上说,受西南季风和东亚季风的控制,大约在240万年前期,气候相对的干冷,常绿阔叶林急剧减少,草本植物增加;后期常绿阔叶林增加,蕨类植物茂盛,气候温暖。这种不可逆转的环境变迁,对诱发基因突变将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哺乳动物新属、种的产生和直立人的兴起,是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类起源的地点,从现有的资料看,不是非洲就是亚洲,其他洲没有可能。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黄万波先生提出东亚直立人兴起的时间和地点,对某些传统观念无疑是一个挑战。这一推理还带有假设的性质,它是否具有理论的价值还有待研究。任何一种推理或假说又都有被新的发现证实或推翻的两种可能。只要我们明确目标,积极进取,无论结果如何,都将推动我国古人类学的发展。(本报记者延宏)






参与CNNIC万元有奖调查,请支持新浪网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大众科技 > 科技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