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熙檀
网上由新天极提供的王志东和他的马自达的合影,引起舆论一片哗然——王志东开着他红色的马自达重新回到新浪上班了!
由于开始没有搞清王志东到底开VOLVO,还是马自达,被新浪IT论坛的caosir同志“训 斥”了一番:“当然是马自达了,有个性,我喜欢”。
什么人开什么车,这还真是有讲究的。不同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人应该开什么车在西方已经约定俗成,没有人愿“冒天下之大不韪”,明明应该开宝马,偏要开劳斯莱斯。然而,在中关村,汽车阶级论——行之不通。
中关村的汽车阶级论?
在中国,惟一一个车辆档次要求等级“森严”的,就算是政府部门了。什么级别开什么车,其中是有点规矩的。国家明文规定“部级以上的政府官员的用车为排气量在3.0以下的轿车”,当然还得是国产车。县级官员用车规定是排气量在2.0以下的,甘肃省庆阳县县长不信“邪”,买了辆皇冠,可惜还没体会到大排气量汽车的感觉,就被迫原封不动地卖掉了。
一般说来,越是有钱,开的车就越高级,这点在中国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根据车的档次,虽无法判断车主的身份,但最起码可以肯定的是:此人口袋够鼓。如果把这个理论copy到中关村来,那可就有点问题了。有多少钱和开什么车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以知识创造财富的老板们在乎的是自己脑子里的货,而不是包装在外边的壳儿。中关村遍地都是公司年销售额达几亿元却不显山不露水的老总,有可能在见着他时,你还会心里嘀咕一下:是他?
网友“再编辑”对于中关村的老总们开什么车是这样回答的:“从捷达到奔驰都有,要看什么老总了。IT人士不像暴发户,一般都比较随意。车的档次相差很多,但并不能代表财富的多寡。”
最后一句话点明了中关村IT老总与汽车关系的神髓。联邦软件的老总李儒雄开着中关村里惟一一辆凯迪拉克,这并不代表他的身价无与伦比,其实那是公司1994年配给李儒雄的,谁当老总,车就归谁开,仅此而已;天极网CEO李志高开一辆黑色的桑塔纳,常青藤CEO蒲大卫开的是蓝色桑塔纳,还有中关村满大街随处可见的桑塔纳,这是不是说,他们的知名度和拥有的资金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答案不言自明。
有车族的实用主义
原新浪市场总监金保启开一辆北京切诺基,这也算比较另类的。无独有偶,书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临说:“若是郊游,换辆吉普更实用”。
王东临开银灰色的捷达已经有3年了,感觉非常不错,他认为“能开就行”。然而实际上捷达有时候带给他的感觉很high,“有一次半夜一点种的时候,我15分钟超了70辆车,其中很多车都比我的高级得多,你不相信吧?”电话中王东临的语气有点兴奋,如果是面对面,相信可以捕捉到他眼中那稍纵即逝的亮光。“干IT的不太注重外表,开什么车、穿什么衣服、住什么房都不重要,真正的价值不是体现在这些外在的东西。”当然,王东临也考虑到要换车了,“如果面对的都是小客户也无所谓,接触大客户有时候要注意在客户面前的形象问题”,看来,这一举动也有点“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感慨。
用友软件的副总经理郭延生倒是没考虑换车,他对公司1998年配备的黑色本田还是比较满意的。“对车的品牌我没有考虑过,选择日本车是考虑油耗少,选择黑色是因为公务车需要庄重点。我觉得汽车对我目前的工作与生活很重要,但只是一种交通工具而已,与身份没有关系。”
记得一次会议后,佳讯飞鸿的董事长林菁开着辆奥迪风驰电掣般地离去了,感觉他应该是个对车有讲究的人。
其实不然。佳讯飞鸿公司有五六辆车,三菱、帕萨特、奥迪、别克、桑塔纳、金杯面包都有,每次公司的高层出门开什么车,均由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林菁表示:“我们公司做了这么多年,有政府、军队等很大的客户,从来不觉得开什么车就能显得公司的层次怎么样。这几年我们的发展靠的就是技术。”
他们无论是开什么车,总有一点共识就是坚持自己开车。“干这行没时没点儿,自己开车最方便,否则司机太辛苦。除非有应酬,要喝酒时,才由司机来开。”林菁说。
如果司机想到中关村有钱的老板中找个开私车的活儿,他饿死的几率一定比乞丐高得多。
IT人的汽车情结
“记得在中关村炒货的时候,就挤小公共,BP机别在腰里,来回在白颐路上串。”这是中关村的真实写照,也是许多中关村人经历过的,或正在经历的。说这话的天恩提供了线索:“我知道四通的老段有两辆奔驰,呵呵。”当然他还指出,这个问题要问问王辑志,他是元老。
王辑志的这段叙述可真是原汁原味:“1984年刚进四通的时候,我在原单位的工资是104元/月。到了四通后,300元/月。但是最大的区别是,公司为我包租了一辆皇冠出租车。当时的老总对我说,你出去可以用车,即使是私事。道理是,你办私事用车,就节省了你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后来,我在1988年学会了开车,是四通里第一个自己开车的老总。其他老总当时的观点是:开车还要想工作,比较危险,还是应该用司机。
“我在离开四通之前,是开宝马。记得我刚开宝马去加油站的时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牌子。在传说我要离开四通的时候,公司把我开的宝马收了回去。
“那时候,我住的小区里楼下只有个别小车,我是其中之一。
“现在,我的楼下所有的空地都停满了各种小车。不过,我现在已经没有车了,出门打的。”最后,王辑志没忘给大家一个“:-)”
打的也是中关村的一景。不会开车,也不打算学车的王峻涛就认为:“我在街上看到什么就坐什么,打车最方便”。“车是人的工具,买辆车还得伺候它,不如打车合算。再说了,打车还环保。出租车没人坐也得在街上跑。道路是有限的,不买车就是将来的发展趋势,我一点也搞不懂为什么非要买车!”
说到这儿,王峻涛讲述了自己的“巴黎情结”:“我最喜欢巴黎,出租车很多,最次的也是奔驰(他对北京市满街保养欠佳的夏利有点意见),好车就应该去当出租车。”
说到汽车与身份象征的问题,王峻涛说:“有这种想法的人太老土了,夏利和奔驰有什么区别?”是啊,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具铁壳架在四个轮胎上——同意这个观点的人,请举手。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科技短信第一时间掌握IT业界动态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