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一期《科学》期刊的研究显示,促使玛雅文明没落的干旱具有某种时间规律性,并且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关。
在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玛雅地区以前,古典期玛雅文明曾经在中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过约600年左右的繁荣岁月。该文明技术水准停留在石器时代,各都市间自成王国,类似于古希腊各城邦之间的关系,有战争,也有结盟。
由于某些因素,玛雅人陆续放弃中南部低地的都市以及周围地区,将发展中心迁移至犹加敦半岛北部,成就了所谓的“后古典期玛雅文明”。关于导致古典期玛雅文明没落的原因不一而足,有的认为是各都市间的内斗,致使统治体系的崩溃;有的则是从骨骼遗骸的研究推论,约公元8世纪后玛雅文明可能开始出现过度开发、粮食不足的问题。另外也有人提出所谓自然灾害导致毁灭的说法。
大约在6年前,研究者第一次发现严重的干旱可能使玛雅文明神秘地没落消失。来自最新一期《科学》期刊的研究显示,像这样的干旱具有某种规律性,并且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关。
太阳活动的周期事实上变动的幅度大约仅有1%,但却足以造成从前的玛雅文明的心脏地带——犹加敦半岛严重的干旱发生。“就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来说,能够对犹加敦半岛的气候直接造成影响,并且能够使与玛雅文明相关的干旱事件一再重现。”佛罗里达大学的大卫说。
从来自北犹加敦奇强卡纳普湖采集而来的沉积物芯心中,研究者发现高浓度硫酸钙沉积层周而复始出现,硫酸钙的成因是大量的水分从地表蒸发后而留下的。如果依照这个论述,平均约200年会出现一次干旱,由此更进而提出这与目前已知的太阳活动的周期长度为206年颇为吻合。
当科学家将玛雅文明的发展与太阳活动的周期一起研究比较,可以发现每次遇到干旱发生,该社会文明的发展便有趋缓的现象。玛雅人非常依赖降雨以及地表水源生活,这规律周期的中断与玛雅文明的最终灭亡,两者之间应与曾经发生过的某次干旱有极大关系。(文/凌俊)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订科技短信第一时间掌握IT业界动态
点击此处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