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升空的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目前正向太空深处跋涉,预计半年后抵达火星轨道。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在近年来几遭挫折后,又一次重新上路。
1999年9月,美“火星气候探测器”在进入火星大气层时焚毁。当年12月,“火星极地着陆者”在即将着陆火星时与地球失去联系。费了半天劲儿,好不容易接近了目的地,探测器却窝窝囊囊地“出师未捷身先死”,让美国宇航局很没面子。
尽管一度沉寂,但火星探测从挫折中再度升温,只是个时间的问题。这颗红色星球对人类的诱惑实在太大了。而已经进行的火星探测,成果之丰,也不断激起科学家们的好奇,让他们欲罢不能。
目前,虽然只有1997年9月抵达火星的“火星环球勘探者”在火星轨道上运行,形单影只地对火星进行不倦的考察,但该探测器所传回的海量数据,却不断刷新科学家们对火星过去与现在的认识,成为火星探测具有巨大科学价值的活生生的证明。
3年多来,“火星环球勘探者”共围绕火星运行了1万多个轨道周期,发回的考察数据,已超过了此前历次火星考察成果的总和。仅美国宇航局在网上向公众公布的“火星环球勘探者”所拍摄的照片,就已超过了6.7万张。
“火星环球勘探者”的这些宝贵数据,帮助人类重新认识了一颗“新”的火星,这是参加最近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月球和行星际科学大会”的专家们的一致看法。“火星环球勘探者”项目主要研究人员之一的朱伯说:“如果你20年前曾研究过火星,又来参加这个大会,你可能会觉得人们谈论的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星球。”
这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地球物理教授还认为,由于“火星环球勘探者”卓有成效的工作,人们对火星的认识大概每隔6个月就会更新一次。
“火星环球勘探者”告诉我们的火星究竟有何新鲜之处呢?根据朱伯教授等的归纳,大致有以下一些:火星上可能存在地下水,而且这些水存在的年代距今较近;火星的北半球可能比原先所认为的要平整;火星的地壳可能比想象的要薄,意味着火星上也许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活跃的地质活动,在某些地区甚至有可能喷发过火山;早期火星上可能湖泊遍布,也许出现过海啸……
当然,一切都还仅仅是推测,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但它们却展示了更多的可能,拓宽了火星研究的思路。在一次次的刷新后,不断清晰的是火星的真实面目。(山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