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大众科技 > 正文
“世界第一大天坑群”科考正式启动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10日 10:23 北京青年报

本报记者奚宇鸣于直升机上俯拍的天坑

  -科学家已发现2.5亿年前的化石剖面,总长超过400米

  -各方记者正训练攀岩,争取冲击613米深的大石围天坑

  本报记者奚宇鸣、陈春彦自广西报道昨天,参加“世界第一大天坑群”科考探险的人员在天坑群所在地广西百色地区乐业县汇齐。各项探险科考准备工作到位,今天开始全面展
开科考探险活动。而先期到达的科学家们在预考中已经发现一个总长度超过四五百米的化石剖面。

  昨天,仿佛天公有意作美,当地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突然放晴,本报记者及部分科学家们得以从直升机上把天坑群看清楚。

  从空中俯视天坑,虽大小不同,但个个壮观异常。尤其被称为坑王的大石围天坑,让直升机上的探险者和记者们头晕目眩。天坑四周绝壁如削,坑内云蒸霞蔚,浓荫遮盖,深不见底。而在此前两天,先期到达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宋林华先生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张春光先生以及来自英美的科学家们对个别天坑和地下溶洞已经进行了一些前期预察,确定了地学、生物学方面的科考方案。几天来,科学家们在大石围天坑附近找到了传说中的沉积地质化石剖面,总长度超过了四五百米。化石成分大部分为2.5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腔肠动物。这一发现在古生物学上的意义在于,人们可以由此更丰富这一地质时代的古生态环境的知识,了解当时当地地理环境(包括生物环境、沉积环境),也进一步印证了当时生物种类少但数量多的古生物学理论。

  科考队昨天确定,今天正式科考探险,首站将是穿越景色奇特的熊家洞。

  众人关注的冲击大石围天坑活动将在11日左右进行。到底是使用攀岩绳还是借助于热气球下坑目前尚未决定。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出于安全考虑及保护环境的需要,下坑人都被严格限制,本报记者将努力通过前期的攀岩训练力争下到最深处。(本报记者航拍天坑)


发表评论】【论坛首页】【科技聊天】【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